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强化练习 语段综合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156312488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强化练习 语段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强化练习 语段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强化练习 语段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强化练习 语段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强化练习 语段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强化练习 语段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强化练习 语段综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强化练习 语段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上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上整天的忙碌,到晩上你不会疲惫得像 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么?一头栽到床上,伸个懒腰都嫌烦,_甲_。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惚惚的,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啁哳的闹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吱”的一响,你就醒了,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不远处

2、窗帘后的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_乙_,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B.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

3、法,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的清脆、热闹,情趣盎然。C.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D.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2).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在古希腊的先哲中,有些人生前聪慧睿智,死后享受伟大;有些人生前弟子满堂,死时著作等身;苏格拉底

4、却以他善辩而不为人师、创新而不立文字、生得平凡而死得从容显示出独特的风貌。当两千多年的岁月如水一般流去,苏格拉底之生和苏格拉底之死也渐行渐遥,在历史的远方化成一片苍茫。公元前399年,那场著名的审判,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苏格拉底慨然赴死。一只在雅典上空飞来飞去、嗡嗡作响的马虻销声匿迹了。然而,_。相反,他完成自己的坚守之时,便是开始影响人类之日。苏格拉底从来不远离生活,相反,总是兴味盎然地参与它,并从中挖掘出许多看似朴素实则大有深意的道理。也就是说,_,苏格拉底的哲学也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文字。它是灵动的、隽永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跳动着心灵的脉搏。读苏格拉底与读论语中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5、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感觉是如此相似,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即如沐春风。他提出的“认识你自己”的主张,至今还镌刻在戴尔菲神庙的入口处。这座神庙坐落在高高的城堡上。它不言不语,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却让见者无不心里一震。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 引用 拟人B.比喻 夸张 拟人C.比喻 拟人 排比D.拟人 引用 排比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在古希腊的先哲中,聪慧、睿智、伟大者,生前弟子满堂、死时著作等身者不乏其人。苏格拉底却很特别:他善辩而不为人师,创新而不立文字,生得平凡,死得从容”。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请在文中画横

6、线的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与前面两种一文一武、亦静亦动的方式不同,在文艺复兴之后,还有一些文人向儿童投去了更为温和的目光。()。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式的儿童教育,似乎让人体会到成人面对孩子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逆转。成人不再仅仅执迷于展现自己在智力、体力、权力方面的至高无上的优越感,(),开始倾听孩子的声音。成人和孩子,似乎终于成为平等对话的伙伴。除了爱弥儿这本_的名作之外,其实卢梭的另一本书植物学通信更富有童心和童趣,其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纯真质朴的感情,甚至令它超越了时下绝大多数忸怩作态的所谓“童书”。读

7、着读着,一幅_的画面就清晰地浮现出来:卢梭正拉着表妹的小手,跟她一起穿行、徜徉于_的植物世界,仔细辨认花朵和茎叶的形与色。读着读着,似乎两个人的角色正在发生逆转。这个美好的、未受人间污染的自然世界,不正酷似儿童那_的心灵世界吗?他引领着孩子去探索自然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 绘声绘色 琳琅满目 一尘不染B.喜闻乐见 绘声绘色 丰富多彩 冰清玉洁C.脍炙人口 栩栩如生 丰富多彩 一尘不染D.喜闻乐见 栩栩如生 琳琅满目 冰清玉洁2).请在文中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8、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他带着孩子去探索自然的时候,也正是在回忆自己久已逝去的童年。”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年,我回去,正是夏天。早晨起来听见无数鸟在院落里叫,推门出去哗啦全部飞掉了,一看,上几百只的感觉,黑压压的全部落在那棵海红树上。有野鸽子、大麻雀、小麻雀,鹤,鸠,长尾巴喜鹊,有只黑尾巴鸟,但不是乌鸦,_。反正穿着一身黑玄衣。另外有一种花斑鸟。我也不知道它叫什么,这种鸟或少年时代掏鸟窝的时候曾经在洞里按住一只,它们把巢安置在山间的小洞穴里,衔一些干树枝做成巢,像我们陕北的窑洞。我

9、到了南方后,_,不无道理,想不到我们陕北的鸟也是半穴居动物。是它们模仿了人类,还是人类模仿了它们?我实在搞不不清楚。有一次我发现我最喜欢的啄木鸟也在树上,我打小就很喜欢这种鸟,它们勤劳,不断地吃虫子,它们那一身花衣服真好看,它们啄虫子的声音像在吹奏乐器,我喜欢这种乐器。母亲的房前,有一块倒掉的水泥碑,就像一个人从后跌倒睡下去一样。在电视剧里,后倒也是一种行为艺术,是英雄式的死亡方式。坏人们死的时候才一个劲地往前扑,可惜不管哪种方式,都已经寿终正寝。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拟、比喻、反问B.比喻、反问、排比C.比拟、比喻、设问D.排比、夸张、设问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早晨

10、起来听见无数鸟叫,推门出去,上几百只鸟全部落在那棵海红树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和谐必有诚。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 ),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却是一无所获。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社会和谐就很难

11、实现。_,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可以延伸和谐之路。原本和谐的关系,不靠真诚维系,结果和谐也会丧失。蔺相如与廉颇( ),和谐共处,齐心协力辅佐赵王,而在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后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 )。当前,在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毒奶粉”“地沟油”等缺乏诚信的事件的出现,危害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没有诚信作为保障,社会和谐很难长久维系。_。那些表面的和谐,禁不住诚的检验,在诚的面前就会原形毕露。孙、刘联盟这个因利益建立起来的假和谐,不就在关羽被杀之后而( )了吗?要和谐必有诚。要想

12、诚满天下,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有了诚,和谐才能维系;有了诚,和谐才能经受住考验;有了诚,和谐才能长久。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缘木求鱼 文武双全 如雷贯耳 烟消云散B.缘木求鱼 一文一武 千古流传 烟消云散C.临渊羡鱼 一文一武 如雷贯耳 不了了之D.临渊羡鱼 文武双全 千古流传 不了了之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诚是维系和谐,使和谐经受住考验、变得长久的重要手段。”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13、,为什么?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给病人打针。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这天我又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

14、好。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我的病人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病人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

15、一项是()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B.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C.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 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D.小马难为情地说: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过不去。2).文段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偷偷地收起我那难看的针头。”此句与原句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_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