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56312357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修改安义中学20192021学年度上学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3;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由此可见,二者的主张均A代表人民的利益B体现了仁政思想C抑制了土地兼并D得到统治者认同2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广泛传播 封建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BCD3董仲舒说:“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2、,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下面对董仲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伦理应该高于天理B揭示了世界万物的本原C是以人为中心的无神论D人类之特性乃天意所授4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捍卫和发展了太阳中心说的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他们的思想都被称为“异端”。与这些所谓“异端”相对立的思想分别是A天主教思想和儒家正统思想B加尔文教思想和宋明理学C哥白尼学说和儒家正统思想D启蒙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5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

3、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B研究重点是社会秩序C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D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6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B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D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7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

4、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A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B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D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8有学者认为,科学的进步应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闲暇”,不为生活而奔彼。而中国古代生活上有保障的富人不屑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真正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是工匠、失意的文人。按该学者的理解,古代科技存在的不足是( )A社会环境相对紧张 B知识阶层的贫困化C主流意识认识不足 D生产力发层较落后9说到人生追求与感慨,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5、而求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依次是A楚辞、汉赋、唐诗、元曲B宋词、唐诗、楚辞、元曲C元曲、楚辞、唐诗、宋词D唐诗、宋词、楚辞、汉赋10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清明上河图程朱理学元曲小说汉赋ABCD11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

6、成现代科技的落后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D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12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这个法则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据此可知A近代自然科学成就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B理性主义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C牛顿经典力学支配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D牛顿的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中同样适用13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

7、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演讲提纲例证瓦特英国工业革命法拉第第二次工业革命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比尔盖茨信息技术革命A“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B“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14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现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C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D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进化而来的15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

8、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16鸦片战争后,梁廷枏先后作海国四说瀛寰志略,于”英吉利国”的“巴里满”(议会),“米利坚合众国”的“议事阁”更多记述详备,注目大半俱在“视听自民”和“聚众公议”。材料反映了A作者对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不满B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次C作者对西方民主制度有初步涉及D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17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图报纸说法正确的有梁启超在时

9、务报上撰文宣传变法图存新青年创造的时代是批判复古逆流,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二字为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都创办于19世纪末,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ABCD18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19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

10、反对清政府统治B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C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D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20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A追求平均主义,建立天朝上国B借鉴苏俄经验,践行马克思主义C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D抵抗西方侵略,推进中国近代化21“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变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

11、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在( )A中共建党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22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A历史伟人的特殊经历B基于国情的科学分析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D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23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新生活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价值观。其目的是A摒弃粗鄙陋俗,融入国际社会B宣传传统文化,愚弄黎民百姓C提高民众素质,增强思想觉悟D培养忠义精神,抵抗日本侵略24若要写一篇集中

12、反映新中国科教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A双百方针、三个面向、三大改造、三面红旗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双百方针、211工程C上山下乡、南优2号、和平共处、中体西用D863计划、抗美援朝、希望工程、三民主义25莫言,出生于山东高密,20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下列文艺方针或原则影响其文学创作的有( )“双百”方针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文学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A B C D26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其中处的初衷应该是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清第二

13、次民国初期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五次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立业A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B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C富国强兵、建设国家、科教兴国D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27英国画家兼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1827年)曾写道:“不要杀死飞蛾或蝴蝶,因为最后的审判即将来临。将你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披一件给纯净心灵的衣裳。在每一份伤痛与悲哀中,必然亦有喜悦的存在”。这属于A古典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现实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28据史蒂芬法辛艺术通史记载,1874年,一群被巴黎沙龙拒绝的画家自行举办“艺术家、画家雕刻家无名社团联展”。他们的作品不随时尚,以日常生活

14、为题材,绘画技法也有创新,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后人称“他们的画作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这次联展的著名作品是A大卫马拉之死B凡高夜间咖啡馆C莫奈日出印象D修拉大碗岛的星期末下午29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毕加索绘画 墨兰图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30清钦差大臣耆英曾向道光帝上奏:臣等伏思该夷所请各条,虽系贪利无厌,而其意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止,尚非潜蓄异谋。江苏布政使李星沅看到南京条约文本后说: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这反映清朝部分官员A对英国侵略的目的有清醒认识B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