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可编辑)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56097163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可编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海无涯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汇报人:xxx摘要:目前,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达较高水平,各地普遍面临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质污染、环境恶化的严峻局面,为维持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被迫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牺牲农村用水来保证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还会越来越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日益加剧。水资源匮乏,已严重制约着山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给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为彻底改变山东省水资源短缺状况,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强化节水,加大治污实现污水资源化,并在进一步合理配置和开发当地水资源的同

2、时,实施跨流域调水,早日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该文主要阐述山东省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介绍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基本概况,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 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 山东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山东省是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据分析计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6亿m3,人均占有344 m3,即使加上国家分配的70亿m3黄河水,人均占有量也只有423 m3,不足全国的1/6,为世界人均的1/25,属世界水危机区。建国以来,山东省兴建了大量的拦、蓄、引水工程和地下水开采工程、灌溉和城市供水工程,已形

3、成265亿m3的年供水能力,引黄设计能力已达2 155 m3/s。自1987年以来,实际年均供水量为243.13亿m3,其中地表水53.46亿m3、地下水115.13亿m3、黄河水71.56亿m3。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64.66,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率已超过90以上(部分地区已超采或严重超采)。由此可见,山东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现状已达较高水平,从总体上来说已接近或略超过现实条件下合理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1.2 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工农业供水形势持续紧张,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资源持续超采,城乡供水频频告急,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给人民生活、社会安定以及

4、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山东省最缺水的胶东地区尤为突出。据19802000年旱灾统计资料,全省年均农田受灾面积265.4万hm2,成灾面积116.3万hm2,绝收面积16.3万hm2,减产粮食270万t,受灾人口965万人。2003年鲁西北、鲁西南、鲁中等地的持续干旱,给山东省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 干旱缺水除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外,对城市、工矿企业供水也带来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期青岛即出现水荒;1988、1989年连续大旱以后,潍坊、烟台、威海、淄博等城市也相继发生了供水危机。特别是19982001年的连续干旱缺水,致使山东省大多数城市,尤其是胶东地区的城市出现了极其严重

5、的供水危机,威海、烟台、济南、淄博、潍坊、东营等30个城市(含县城)400万人用水困难,居民生活用水被迫实行定时限量供水,威海、烟台每人每月限量1 m3和1.5 m3,用水超过限量实行惩罚性水价40元/m3,工业用水不得不实行保重点和强制性措施,以水定产,并关停了一大批工矿企业,初步测算每年因供水不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今后随着山东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各方面的需水量还会不断地有所增加,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今后山东省的干旱缺水形势将日趋严重,旱灾危害将会更大。 1.3 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目前,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达较高水平,各地普遍面临

6、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质污染、环境恶化的严峻局面,为维持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被迫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牺牲农村用水来保证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还会越来越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日益加剧。水资源匮乏,已严重制约着山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给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为彻底改变山东省水资源短缺状况,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强化节水,加大治污实现污水资源化,并在进一步合理配置和开发当地水资源的同时,实施跨流域调水,早日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 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由南北干线

7、和东西干线组成,建成后将形成横跨山东省南北和东西的“T”字型输水大动脉,可为山东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奠定良好的工程基础。 2.1 工程布局 2.1.1 南北输水干线 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主干线自苏鲁省界进入山东省韩庄运河,南北输水干线自下而上分为三部分。1)鲁南输水干线:位于黄河以南,主干线自江苏中运河进入山东后,利用韩庄运河、南四湖、梁济运河、柳长河作为输水干线,经台儿庄、万年闸、韩庄、二级坝、长沟、邓楼、八里湾7级泵站逐级提水北送至东平湖,输水干线全长249.5 km。其中利用韩庄运河长42.6 km;从韩庄运河经老运河入南四湖,利用南四湖输水和调蓄,线路长115.5 km;出南四湖

8、后,沿梁济运河北上,经长沟、邓楼泵站逐级提水入柳长河,利用梁济运河长57.2 km、柳长河21.2 km;在柳长河末端建八里湾泵站提水入东平湖(老湖区),利用东平湖调蓄和输水,线路长13.0 km。2) 穿黄枢纽工程:穿黄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从黄河南岸东平湖出湖闸至黄河北岸接小运河的穿黄河输水工程,是南水北调向黄河北输水的重要枢纽。该枢纽由南岸输水渠段、穿黄枢纽段、北岸穿位山引黄总干渠段三部分组成,全长16.89 km。3) 鲁北输水干线:过黄河后,利用小运河输水经聊城至临清,长112 km;经七一河、六五河自流送水至德州,长109 km;黄河以北山东段输水线路全长221 km。为保证德州市区及

9、其附近工矿企业、城镇等用水,在武城县大屯乡恩县洼内规划新建大屯水库。南水北调山东段南北干线全长约487.39 km。 2.1.2 东西输水干线 东西输水干线即胶东输水干线,西起南水北调黄河以南最末一级调蓄湖泊东平湖渠首引水闸,东至威海市米山水库,输水干渠全长704.5 km。自西向东由西、中、东三段组成。 (1)西段工程:自东平湖渠首引水闸自流输水至小清河分洪道引黄济青子槽上节制闸,沿途经泰安、济南、滨州、淄博4市,输水线路全长240.4 km,是沟通南水北调山东段南北输水干线与胶东输水干线中、东段工程和引黄济青工程的关键性工程。该段以小清河睦里庄闸为界,上段长89.89 km,其中利用原济平

10、干渠扩挖42.0 km,新辟输水渠47.2 km;小清河睦里庄闸下利用小清河干流输水段长31.3 km(清污分流),至孟家庄节制闸后在小清河左岸新辟输水渠84.65 km,进入小清河分洪道后,开挖疏通分洪道子槽34.57 km,与引黄济青工程相衔接。为提高供水的保证程度,规划新建东湖、双王城两座调蓄水库。 (2)中段工程:主要利用引黄济青工程进行挖潜改造,一期工程自引黄济青子槽上节制闸至引黄济青宋庄分水闸,中途经宋庄、王耨两级泵站提水,输水线路全长142.1 km;二期工程待向胶东地区供水规模扩大后,中段利用引黄济青渠段由宋庄分水闸继续向下延伸至规划新建的亭兰水库分水口,并增建东段南线工程,扩

11、大供水范围。从分洪道子槽上节制闸至亭兰水库分水口,利用引黄济青输水河全长206.7 km。 (3)东段工程:东段工程分为北线工程和南线工程,近期实施北线工程,远期再实施南线工程,届时长江水可覆盖整个胶东半岛。近期北线工程是已经国家批复立项即将实施的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该工程从引黄济青输水河设计里程160240处新建宋庄分水闸分水,新辟明渠沿烟潍公路至黄水河,输水明渠长161.4 km;过黄水河后通过压力管道、暗渠向烟台市的门楼水库、威海市的米山水库供水,沿途经灰埠、东宋、辛庄、黄水河、温石汤、黄务、星石泊7级泵站逐级提水,输水线路长160.6 km;东段北线输水线路全长322.0 km。远期

12、南线工程,把利用引黄济青线路继续向南延伸至规划新建的亭兰水库,通过压力管道向东经即墨、莱西、莱阳、海阳、乳山、文登至荣成市湾头水库,全长288.0 km,其中亭兰水库以下长222.8 km。 2.2 工程规模 根据水利部2002年7月编制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按照先通后畅、分期实施的原则,初步拟定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工程:主要向山东和江苏两省供水。工程规模为抽江500 m3/s、入南四湖下级湖200 m3/s、入上级湖125 m3/s、入梁济运河100 m3/s、入东平湖100 m3/s、过黄河50 m3/s、送胶东地区50 m3/s。胶东输水干线工程东平湖渠首引水设计流量5

13、0.0 m3/s,其中胶东干线西段输水规模50.0 m3/s,中段37.029.0 m3/s,东段22.04.8 m3/s。本期工程计划2002年开工,工期为5年,2007年完成,主体工程静态总投资177亿元。 第二期工程:在第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扩建,继续向北延长输水线路,送水至河北东南部和天津市。工程规模为扩大抽江至600 m3/s、入南四湖下级湖270 m3/s、入上级湖220 m3/s、入梁济运河200 m3/s、入东平湖170 m3/s、过黄河100 m3/s,送胶东地区仍为50 m3/s。本期工程与第一期工程连续实施,工期为3年,2008年初开工,2010年完成,主体工程静态总投资12

14、4亿元。 第三期工程:在第二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抽江和输水规模,增加沿线各省市供水量。扩大抽江至800 m3/s、入南四湖下级湖425 m3/s、入上级湖375 m3/s、入梁济运河350 m3/s、入东平湖325 m3/s、过黄河200 m3/s,送胶东地区90 m3/s。胶东输水干线东平湖渠首设计流量90.0 m3/s,其中胶东输水干渠西段输水流量为90.070.0 m3/s、中段51.040.0 m3/s,东段工程在基本保持原北线输水规模(管道段适当扩大工程规模)的基础上,再增建南线管道输水工程,其输水规模为2.26 m3/s。本期工程计划2030年以前建成,主体工程静态总投资125

15、亿元。 2.3 供水范围、供水目标及供水量 2.3.1 供水范围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供水区范围涉及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共14个市的107个县、市、区(其中包括39个区、28个县级市区和40个县城区),供水区范围面积11.3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7,供水区内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80.8。 2.3.2 供水目标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近期供水目标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优先满足地级及地级以上重点城市需水要求,重点考虑经济较为发达而缺水又较严重的县级城市及县城区用水。通过城市使用长江水,逐步对城市挤占的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进行返还,且有效地控制地下水超采和保护水资源,建立节水防污城市,基本遏制因缺水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缓解城乡用水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3 供水量 经综合分析论证,山东省南水北调供水区2010、2030年多年平均需调江水量分别为14.12亿m3、34.54亿m3(输水干线各市分水口累计水量)。其中胶东供水区为8.37亿m3和23.29亿m3;鲁北供水区为3.80亿m3和6.14亿m3;鲁南供水区为1.95亿m3和5.11亿m3。 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实现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