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金色的鱼钩5-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56096246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金色的鱼钩5-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金色的鱼钩5-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金色的鱼钩5-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金色的鱼钩5-部编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第三单元第13课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运用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重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1、文章篇幅较长,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有限;2、文章蕴含着对老班长深切的敬仰之情,但学生要善于抓住文中人物细节描写去感悟,才能体会到,这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还有大多数未掌握,超出了一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因为这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较远,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学生较难理解,所以在教学上,可以设置特定问题,以品读为主,让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教学方法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词句

2、进行品读感悟,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长征是世界上的一个丶伟大的奇迹。这个奇迹是红军战士凭着顽强的毅力、力尽千难万险创造的。期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吧!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复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教师指正。(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二、品读课文,感受老班长的形象。1、本文主要刻画了老班长的光辉形象,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请找出文中几处描写老班长外貌的不同的句子,这些外貌描写都说明了什么?出

3、示句子:(1)三十多岁的老班长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饱经风霜,长征很艰苦。(2)“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引导学生抓住“虽然但是”的对比,体会老班长为照顾好战士,身体极其衰弱,但他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硬支撑着。表现了老班长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2、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老班长动作、语言和神态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引导学生抓住三次喝鱼汤时的描写来分析。)出示相关句子:(1)老班长寻找食物:“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眼睛再瞅坏了”(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想像,从而体会到老班长找食物的不易,体会他对战

4、友的无限厚爱)(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引导学生从“皱紧眉头”“硬咽”等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以及“我”当时的心情去研析,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3)命令战士喝鱼汤时的表情:“小战士不肯喝鱼汤,老班长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时,他的眉毛舒展开来”。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从“拧成疙瘩”到“舒展”,这个表情变化,充分表现了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4) 引导学生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这个片段”。自由朗读片段

5、,注意读出内心感情。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老班长的高尚品质。(这个片段写出了老班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和依然牢记党交给他的任务,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他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三、学习表达方法同学们,以上所学习的内容抓住了老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去刻画,完美地展现了人物的光辉形象,表现了老班长不忘党的重托,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今后,我们在写人物的习作中,要着重对人物从细节上,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刻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精神品质。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请同学们说说下面的语句所采用的描写方法。(1)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

6、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 )(2)“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3)老班长四十岁还不到,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4)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2、小练笔:请运用本课学习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片段,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小结1、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表达方法两方面总结。2、教师梳理总结:本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懂得了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今后,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一方法去理解体会和细节刻画,让感悟更深刻,刻画更细致逼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