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40+339板式通道施工方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60929 上传时间:2017-06-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240+339板式通道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k240+339板式通道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k240+339板式通道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k240+339板式通道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k240+339板式通道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240+339板式通道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240+339板式通道施工方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240+339 1-4m 板式通道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山平高速第十一合同段大沟大桥施工图纸;2、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范标准;3、已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现场调查资料; 2工程概况本涵洞为钢筋混凝土板式通道,本涵洞为斜交涵,交角为 100,涵长 29.83m,中心桩号为 K240+339,孔径 1*4 米。基坑开挖后要求对基底进行强夯处理,襟边为 2m,计强夯面积 560m2。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在基底加垫 60cm 厚,襟边为 120cm 的水泥土垫层并充分夯实。M7.5 浆砌 MU30 片石八字墙基础、截水墙,基础采用C25 片石砼整体式基础;洞身设置 7 道沉降缝贯

2、穿整个断面,缝宽 1-2cm,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塞,台身、帽石采用 C30 混凝土浇筑;洞口采用 M7.5 浆砌 MU30 片石八字墙身和 C30 混凝土洞口铺砌,并在洞口铺砌二八灰土垫层;台背采用水泥土回填。 (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200KPa) 。主要工程量如下表:3.工期计划本涵洞计划开工日期为:2011 年 3 月 12 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1 年 4 月 30 日。主要工程数量表部位 项目 数量C25 片石砼整体式基础 471.33换填水泥土垫层 270.48洞身开挖土方 500M7.5 浆砌 MU30 片石八字墙基础 50.06基础M7.5 浆砌 MU30 片石八字墙截水墙立方米

3、5.91C25 砼盖板 46.26C30 砼涵台台帽 30.04C30 砼台身 150.36C30 砼帽石立方米0.96热沥青防水层 380.2沥青麻絮沉降缝 117.05洞身沥青油毡防水层平方米473.6M7.5 浆砌 MU30 片石八字墙身 34.29洞口C30 砼洞口铺砌 17.08台背回填 水泥土立方米12464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本分项工程由现场施工由白卫峰负责、质量检查由师天香负责、机械设备由范学光负责、试验由常青峰负责,并配备有四名技术人员配合工作。主要现场施工人员包括:钢筋工,模板工,架子工,砼工,普工。人员配置机械设备配置姓 名 职 务 主要负责工作邓 俊 施工负责人 现场施工

4、的统筹安排常青峰 试验负责人 负责全部的试验检验工作师天香 质检负责人 负责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验范学光 机械副经理 负责机械的合理调配使用崔勇勇 技术员 负责基础施工的技术工作张 睿 技术员 负责下部施工的技术工作景国斌 技术员 负责盖板预制、现浇施工的技术工作鲁春华 技术员 负责盖板安装、台背填水泥土的技术工作5施工工艺5.1 施工测量本工程测量定线采用 GPS,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恢复、检查通道中线、边线、高程,准确地放出基础位置;并复核通道位置、方向、长度、孔径、进出口高程,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并补充施工需要的水准点。5.2 基坑开挖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刷坡、清底。开挖前由测

5、量人员放出桩位控制线,开挖过程中用水准仪控制坑深。基坑实测项目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技术状况 拟用何处强夯机 2000KN 1 良好 涵洞施工挖掘机 320 1 良好 涵洞施工混凝土运输车 8 立方 4 良好 涵洞施工混凝土搅拌站 ORU120 1 良好 涵洞施工振动压路机 60t 1 良好 涵洞施工电焊机 BX3-30 3 良好 涵洞施工钢筋切割机 3 良好 涵洞施工吊 车 25t 2 良好 涵洞施工推土机 140 1 良好 涵洞施工发电机 50 KW 2台 良好 涵洞施工项次 检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1 基础宽度(mm) 不小于设计 每基坑三处2 基础长度(mm) 不小

6、于设计 每基坑三处3 基底标高(mm) 50 不少于八点4 地基承载力(Kpa) 不于设计 每基坑测一处5 轴线偏位(mm) 25 基坑纵横方向各两点5.3 强夯施工5.3.1 施工要点:强夯单击夯击能要求达到 2000KN.m,以消除基底土层的湿陷性为原则。基底进行强夯处理时,夯实范围为垫层每边各向外延 2 米。每遍每点夯实 6 击,夯实 3 遍,前两遍按 3-4m 间距跳夯,最后一遍排夯,互相搭接不大于 1/2 夯痕。主要通过现场确定,夯实后对上部震松的土层碾压至规定压实度。夯实处理完毕,强夯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要求不大于 5cm,否则增加夯实遍数。两遍夯击时间间隔:主要取决于施工时地基土含

7、水量及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应根据现场实验确定,参考值为一周,至少不低于 72小时。起重设备起吊能力应大于等于 2 倍锤重。5.3.2 强夯施工工艺用推土机整平基底,使场地平整具备施工条件。控制基准点和夯点测设,测定区域内的边界控制基准点。用钢尺布设点夯的夯点中心位置并标示。使用 40T 履带式起重机,夯锤锤底直径 2m,锤重 22t,接索牵引三轴式半自动脱钩器。起重机的吊钩与脱钩器以钢索相连接。脱钩器的吊钩可直接钩住夯锤的吊耳,用订绳索一端连接脱钩器的脱钩反柄,另一端与起重机前部的稳固的销轴连接。按设计要求的单点夯击能量设定落距,脱钩器与起重机的吊钩和脱钩拉连接好之后,在脱钩器的吊钩上,系上钢

8、尺或测绳,提升脱钩器,至一定高度即脱钩器吊钩与地面的高度为落距与夯锤高度之和,此时可以将脱钩器拉索的下端与起重机前部的稳固部位加以牢固的连接。施工机械的平面移动方向,沿场地长边方向开始,退行施工,起重机臂杆左右摆动范围内可覆盖 3 个排夯点,可一排同时施工,也可退行施工。夯坑填平,第一遍点夯跳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平夯坑,间隔时间至少不低于 72 小时,再进行第二遍夯击。强夯施工测量:根据需要抽查测量若干夯点的起夯面高程,每一击沉量,以及每遍最终夯沉量,测量应使用经校正好的水准仪,测定同一夯点每击夯沉量时仪器应架设在相同位置和相同高程上。强夯记录:应按统一标准记录,应包括击数、夯沉量(与击数对应)

9、 、能级、夯锤重、落距、施工时间、天数等。 强夯法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准备5.3.4 夯后场地排水强夯施工完成后,必须对场地进行维护,雨后场地不得被雨水长期浸泡,对夯后的场地设立排水系统。5.4 基底处理基底处理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对基底进行整平强夯后再进行碾压,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在基底加垫 60cm 厚,襟边为 120cm 的水泥土垫层并充分夯实。 (本工程设计地基承载力 200KPa) ,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5.5 基础、墙身施工采用 20、16、12、8 钢筋绑扎,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C25 混凝土浇筑。5.5.1 基本要求

10、1、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清除表土(挖方段挖至路床) 、划夯点强夯机具就位作好夯击记录 强夯机具夯击 测量夯沉量合格 不合格完工验收洞现象。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2、采用的混凝土及钢筋质量符合要求。钢筋绑扎的搭接长度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钢筋与模板之间用同级混凝土固定。5.5.2 钢筋加工及安装1、钢筋、焊条等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2、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焊接和机械接头质量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3、钢筋表面的油漆,漆污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

11、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4、受力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他损伤。5、加工完后的钢筋,在表面不应有消弱钢筋截面的伤痕。6、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平直,表面不应有裂皮和油污。7、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8、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在多排钢筋之间,必要时可垫以短钢筋头或其它适当的钢垫。9、为了保证保护层的必要厚度,在钢筋与模板之间采用塑料垫块支垫。垫块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10、对预埋件要严格控制其相对位置和稳定性,确保在灌注过程不致移位。11、钢筋绑

12、扎就位后,应妥善加以保护,不得在骨架上随便行走和递送材料,造成松动。钢筋实测项目检 验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项次受力钢筋间距 基 础 、 墩 台 、 柱 20检验频率和方 法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 距(mm) 10 每构件检查 510个间距长 103 钢筋骨架尺寸 (mm)宽、高、直径 5按骨架总数 30%抽查4 弯起钢筋位置(mm) 20 每骨架抽查 30%5 保护层厚度 (mm) 基础、墩台 10 每构件沿模坂周边 检查 8 处5.5.3 模板加工及安装 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能承受所浇注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并应保证混凝土结构

13、各部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支架的支承部分应安置于可靠的基底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和防、排水措施。模板在使用前,须先将模板表面油污、铁锈、表层脱模剂清除干净。模板安装时模板与模板连接牢固,表面平整,相错量不大于1mm。模板在灌注砼前浇水湿润,但不留积水,模板缝隙贴泡沫条,以防漏浆。模板的安装平整光滑,满涂脱模剂,接缝应严密,模板与基底或旧混凝土接触面不得漏浆。模板采用组合型钢模板安装。模板的安装防止模板移位和突出,模板侧面应设置支撑固定。模板安装不能重叠,接缝使用密封胶条粘贴牢固,保证不漏浆。采用优质油料作为模板的脱模剂。脱模剂由专人负责涂刷,用量少,现油光即可,以免油过多下流,造成下层混凝土

14、局部颜色较黑,并注意不能污染钢筋和混凝土的施工缝处。擦油后,保持模板干净,防止灰尘等粘附在表面使混凝土外观变黑和表面不光滑。施工中采用钢管分层对模板进行固定,间距为 50cm,墙身模板施工完毕后采用 16 对拉杆进行加固,防止跑模。模板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和 方 法1 摸板内部尺寸 (mm) +5,0 用尺量长、宽、高各 2 点2 轴线偏差(mm) 10用经纬仪检查,梁纵向检查 2 点,其他纵、横各检查 2 点3 模板表面平整度 (mm) 5 用 2m直 尺 检 查 2点4 模板标高(mm) 10 用水准仪检查,沿模 板周边 5-8 处5.5.4 混凝土浇筑:混凝

15、土采用自拌混凝土。用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地点,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耐久性混凝土标准要求。. 混 凝 土 应 连 续 浇 筑 , 一 次 成 型 。 混 凝 土 浇 注 时 , 模 板 温 度 在 5 -35 ; 混 凝 土 拌 合 物 入 模 温 度 在5 -30 ; 混 凝 土 塌 落 度 应 符 合 施 工 配 合 比 要 求 。 混 凝 土 养 护 :采用自然养护,表面包裹一层蓄水物质(如土工布等) ,需对蓄水物质定时注水保证持续湿润状态,自然养护时间按规定不少于 7 天,在有条件时尽可能延长,确定混凝土强度。 基础施工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1 混凝土强度

16、(Mpa) 在合格标准内2 平面尺寸(mm) 50 尺量:长、宽各检查 3处土质 503 基础底面高程(mm)石质 +50,-200水准仪:测量 5-8 点4 基础顶面高程(mm) 30 水准仪:测量 5-8 点5 轴线偏位(mm) 25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检查两点墙身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和方 法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2 断面尺寸(mm) 20 尺量:检查 3 个断面3竖直度或斜度(mm) 0.3%H 且不大于 20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 2 点4 顶面高程(mm) 10 水准仪:测量 3 处5 轴线偏位(mm) 10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 2 点6 节段间错台(mm) 5 尺量:每节间检查 4 处7大面积平整度(mm) 52m 直尺: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每 20m2 测 1 处8 预埋件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