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156090466 上传时间:2020-12-14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诸葛亮,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一、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二、精确翻译与理解文章,注意积累警句。 三、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

2、后世楷模。,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故事: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俗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走进作者,诗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歇后语: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书”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又叫“尺牍”或“信札”。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本文出处:选自诸葛亮集。,文体常识,诸葛亮为了国家大事,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了这篇诫子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后来这封家书成为了后世历代学子修

3、身立志的名篇。,创作背景,淡泊( b ),致远( zh ),淫慢( yn ),励精( l ),险躁(zo),穷庐( l ),学习字词,多音字辨析,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君子之行 夫学须静也,文言发语词: 夫天地者。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读准字音,f,f,读写难字辨析,遂成枯落,su 身体一侧发生瘫痪:半身不遂 su 顺,如意:遂心。遂愿。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遂止。,读准字音,遂,zh 放逐 追逐,逐,成语积累,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 俭以养

4、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宁静致远: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 积薄发、有所作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f):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行:行为,操守。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己

5、的品德修养。,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句义探究,解释:,译文:,开篇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方法)“静”“俭”。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句子品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句

6、义探究,解释:,译文:,运用双重否定句,强调“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不受世俗的影响,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真实所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所以“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前提。,句子品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广:增长。志:志向,这里指立志。,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句义探究,解释:,译文:,先正面后反面论述:要想增长才干必须学习,而学习必须“静”;要想“成学”必须立志,而“静”是“明志”的前提。由此可见,“静”是“学”“ 才”“志”的

7、前提。 将明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句子品读,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静”与“学”“才”“志”有怎样的关系?,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放松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句义探究,解释:,译文:,从反面论述修身养性的重要性,突出“淫慢”“险躁”的危害,进而强调了“静”的作用。“躁”与“静”形成对比,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句子品读,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学习时

8、,态度更要端正。好高骛远、博而不精、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态度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仅对学习进步无益,而且有害于品格的培养,达不到陶冶品格的目的。,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年老志衰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句义探究,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

9、么来得及。,解释:,译文:,句子品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最后殷殷叮咛:流年似水,蹉跎时光,必将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所以更应惜时勤学,学习的目的是成才,而成才是为了奉献于社会,为社会所用。诸葛亮的教子之心是非常明确的。,用庄重、慈爱的语调读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之情。 注意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朗读品义,思考问题,品读课

10、文,用原文语句填空,1.本文中心论点是: , , 。 2.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 ,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是: 。 4.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 。 5.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 。 6.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险躁则不能治性,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思考问题,品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

11、问题,品读课文,思考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思考2: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是如何展开论述的?,整体感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学习(治学)和做人(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品读课文,立志:,学习:,惜时:,这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者的关系:诸葛

12、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问题探究,1、怎样理解文中的“静”?,品读课文,“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1)“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2)“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3)要做到“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

13、明确(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问题探究,品读课文,2.文中哪些语句提到“志”?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 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关于“志”的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 “志”与“学”的关系: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问题探究,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4、,也要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4、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品读课文,品评美句,1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月蹉跎,那将于事无补。 示例二:“非志无以成学。”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

15、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品读课文,品评美点,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字,但却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本文的美点有哪些。请同学们以“本文好在 。原因是 。”的句式来回答。,品读课文,思想启示,诫子书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示例一: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奋图强,专心向学,避免老了后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示例二:读了诫子书一文,我明白了,处世时,不论自己面对何人何事,都应以“静”字为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在纷繁的世事前拨云见日,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为之努力就不至于盲从迷

16、失。,品读课文,拓展运用,请用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谈谈读本文的感受。 上联:处世淡泊明志。 下联:为人勤俭养德。,品读课文,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点证明论点总结论点 论题论证方法提出号召 (事实、道理诚恳告诫 比喻、对比) 论证角度 (正面、反面),板书设计,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证明论点,治学:,修身:,(正面),(反面),告诫儿子:,珍惜时光,有所作为,志、静-学-才,俭、静(反面),诫子书,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备,便不会害怕。 戴尔卡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