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ODA即官方开发援助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75KB
约3页
文档ID:15591727
ODA即官方开发援助_第1页
1/3

ODA 即官方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的缩写是指发达国家官方机构(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及其执行机构)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向发展中国家或多边机构提供的赠款,或赠与成分不低于 25%的优惠贷款  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直译成中文是“官方发展援助”,日本译为“政府开发援助”无论哪种译法,ODA都不是日本的发明教科书上的定义是这样的:“官方发展援助”是二战后兴起的一种典型的经济外交模式,成为双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边外交中也受到广泛关注在ODA的历史上,“马歇尔计划”算得上是头一号阿富汗战争后,各国为卡尔扎伊政府提供捐助,也可以看成是最近发生的ODA典型案例日本为啥给中国ODAODA,直译成中文是“官方发展援助”,日本译为“政府开发援助”任何援助都有目的教科书上说:“官方发展援助”有经济目标、政治目标、军事安全目标和道义目标4种具体解释起来颇费笔墨,恐怕会枯燥得很,用一句俗话概括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日本为什么给中国提供ODA,还要从中日建交说起。

1972年,中国和日本举行建交谈判,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代领导人认为,中国如果向日本索要赔款,这个负担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日本老百姓头上当时官方使用了这样的措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不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日本承诺经援协助中国经济建设,这项内容没有公开,只是当时毛泽东、周恩来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之间达成的“默契”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问中国,正式向邓小平提出对华援助,第二年4月,双方签署了日本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的协议,至今,贷款总额已超过3万亿日元对于日本的贷款,中国的官方说法是“一种有特殊政治和历史背景的互惠资金合作”,这种“特殊政治和历史背景”包括日本侵略与掠夺中国的背景,也包括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的背景,还包括中日两国要和平友好的背景对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日本外务省一位高级官员在和笔者聊天时并不否认,但他说,你们的民间索赔没道理你们的国家领导人放弃了战争赔款,作为补偿,我们提供了低息贷款和资金援助意思是说,双方就此扯平,中国不能再提赔偿的事ODA给了中国什么ODA分为3部分,对华日元贷款占80%,技术合作和无偿援助各占10%。

截至2004年3月,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签署的ODA协议金额累计达32272.07亿日元,其中日元贷款协议金额为29504.89亿日元,占ODA总额90%以上日元贷款为期30年,还有10年的宽限期日本对华提供的无偿资金援助,截至2002年末,累计达1364.69亿日元,代表项目有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器材装备项目、中日友好环境中心器材装备项目等无偿资金援助还包括被日本人称为“草根交流”的利民工程从1990年到2003年,日本共无偿资助利民工程644项,合计金额为47.21亿日元在技术合作方面,日本对华技术援助累计金额达1402.49亿日元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接受中方进修培训人员14210人,派遣赴华专家4875人,提供器材246亿9600万日元,提供专项技术合作58项,展开开发调查154项,还向1万多名青少年发放了奖学金20世纪80年代,日元贷款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90年代中后期,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日本在全球范围内的ODA的贷款部分明显减少,技术合作减少的幅度不大中国是模范借款人”“援助”的字面意思是一方对一方的帮助,而日本的贷款,中国是要还的20世纪80年代正是日本经济出现泡沫的时刻,资金富余,收益率低,于是大量往海外撒钱,为剩余资金寻找出路,通过金钱开路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向政治大国迈进,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日本官方不这样讲——增加联合国会费是支持联合国的发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是为世界发展做贡献以1980年的660亿日元低息贷款为例,假定贷款期限是30年,按照年利率1.5%计算,中国要还款820亿日元这样的资金收益率虽然不太高,但非常稳定,风险低,如果把日元升值、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日本银行贷款利率是零、闲置资金放在国内无利可图等因素考虑在内,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日本给其他国家的ODA,无偿资金援助的比例大大超过对华ODA,所以国际上有观点认为,日本对华ODA不是援助,而是投资行为其他ODA对象国,要求免还利息者有之,要求减免本金者有之,往往造成ODA的不良债权与此相比,中国年年都按时归还本金和利息,算得上是ODA和日元贷款的“模范借款人”此外,日本给中国贷款时以美元计算,中国还款时以日元计算,之间的汇率风险都由中国承担即使这样,中国仍然模范地履行着还款义务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对华ODA是打开中国市场的先行者2003年以前,日本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ODA功不可没日本提供ODA时,就希望通过它建设有利于日本对华贸易的项目,秦皇岛的运煤码头就是个典型这些基础设施为日本对华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日本对华ODA中,相当一部分“回流”到了日本,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发展原则上不允许附加条件的对华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求中国向日本企业购买机械设备或技术在日本大使馆提供的2001年度日元贷款概要表上,15个贷款项目中有10个项目的附加条件为“限定两国间采购”在所有日元贷款中,带有类似条件的资金约占30%对华ODA多用于日本企业的对华出口和日本的在华项目,救活了许多濒临倒闭的日本企业,并因此得以快速发展ODA“该毕业了”ODA启动时,中国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急需资金而日本经济强劲增长,资金富裕,双方在ODA上合作愉快,各取所需然而,小泉持续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了中日政治僵局,日本政治家开始对ODA提出异议,日本某些媒体推波助澜,把对华援助说成“朝贡外交”,是“日本外交的最大败笔”按照他们的逻辑:日本花了这么多钱,中日关系也没好起来,中国媒体也不卖力宣传日本的援助,中国老百姓也不会因此感激日本,所以,对华ODA应该取消从2004年起,取消对华ODA提上了日程,日本首相小泉说:“对华援助到了该毕业的时候了”日本官员曾表示,2008年北京召开奥运会、2010年上海召开世博会以后,中国就该从日本ODA的对象国中“毕业”了。

此后,中日财政部门开始展开协商,准备好说好散3月23日,日本政府宣布,暂时冻结讨论新一年度对华日元贷款对此,日本副外相盐崎恭久的解释是:“这是考虑到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导致日中关系恶化的现状”而做出的决定日本政府此举的政治企图很明显——以冻结对华日元贷款为筹码,迫使中国政府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东海油气田开发等问题上让步殊不知,这样做恰恰是犯了中国人的“忌讳”,使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虎头蛇尾”如果中日因此在ODA问题上不欢而散,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实在对不起高瞻远瞩的政治前辈如果非要在“毕业”之际做一个总结的话,互惠互利是最恰当的说法对于“毕业”,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用外交部长李肇星的说法是:没有日本援助,中国也行据日方统计,2011 年日本对外投资额达 1156.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2.1%其中对华投资首次超过 100 亿美元,达 12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76.3%,居日本对外投资国别/地区第三位(前两位分别为美国[147.7 亿美元]和英国[141.2 亿美元])同时,2011 年日本吸收外资为-22.5 亿美元,连续两年为负数其中,法国对日投资3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4.9%;美国对日投资为-37.2 亿美元,中国对日投资为 1.1 亿美元。

日本对华投资起始于 1979 年,且对华投资在中国外资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截至 2009年底,日本对华投资实际到位资金已经超过 700 亿美元,居各国对华直接投资之首因此,合理地利用日资,将对我们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日本对华投资的动机及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利用日资的对策建议一、日本对华投资的动机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前,日本在亚洲投资一直遵循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对外投资应该从本国即东道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因此,日本最初对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以获取廉价的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为主要动机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以及面对欧美和中国企业的竞争,日本在华投资动机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日本的对华投资开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从单纯重视生产成本的“资源、劳动力密集型”转向生产与市场并重到现地销售、R&D 企业研发机构的全方位投资时期二、日本对华投资的特点分析(一) 规模较小的规模特点日本对中国的投资与欧美国家相比,项目平均规模偏小尽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中的大中型项目在不断扩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