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建议预防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优质材料)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55859159 上传时间:2020-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点建议预防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优质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点建议预防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优质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点建议预防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优质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点建议预防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优质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点建议预防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优质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点建议预防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进入秋冬季节一方面因为寒冷的天气引起血管收缩痉孪,使血流不畅,另一方面寒冷让机体活动力减弱,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减少;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容易突发心绞痛,心脑梗塞等。所以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潜伏期”,人们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寒冷季节慎早锻炼早上气温较低,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建议市民天冷时减少晨练,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锻炼。锻炼要以室内运动为主2、避免强烈运动强烈运动易引发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市民在冷季需尽量避免激烈的运动项目,不要过度劳累。但与此同时,对于久坐不动的上班族来说,在长久的静止后进行适当

2、的运动同样有助于避免心血管疾病。3、饮食不宜过饱吃的太饱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个好建议,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尤为如此。据专家介绍,吃太多除了容易造成肥胖,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之外,还容易导致肠胃疾病、大脑早衰等多种问题。4、控制血压秋冬季节往往会升高,很容易造成冠动脉循环障碍而发生心梗或由于血压过高引起脑出血,所以要经常测血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5、预防感冒秋冬天气变凉,要注意保暖御寒,增强机体抵抗力,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极易诱发心梗,脑出血。同时,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另外,还要保证睡眠,睡觉时以平枕为宜,高枕可能因脑血流减少、循环减慢而促发中风。6、常备好药秋

3、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而且心脑血管病因其具有突发性,有心脑血管病征兆或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最好常备一种效果好的心脑血管病药。如麝香抗栓丸等。所以,专家提醒大家,秋冬季节一定要预防、治疗兼顾,常备好药,安心过秋冬,不让心脑血管病乘虚而入。7、适量饮水对于患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特别是早晨起床应该饮用一大杯水,来补充夜晚的失水量。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去喝。夜间睡觉前也应适度饮水。可适量饮用0.9%含盐饮料,口感微咸即可;如果血糖不高,可以喝一杯温蜂蜜水,达到降低血粘度,保证血液流动通畅和润肠通便,防止便秘。心脑血管病人发病死亡,原因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

4、液浓缩有关,所以患者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以每日排1500毫升尿为宜。8、专家建议中老年人每年至少做一次健康体检,了解自已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预防性治疗,一方面控制和稳定病情对身体有益,同时也可以抵御不良诱因;更重要的还在于日常生活中,坚决做到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不长时间打牌和劳累;保持情绪放松、心情愉快,尤其不要参与令人激动的娱乐,避免情绪的波动和刺激。另外,一些不典型症状更要留意,如头痛、牙痛、关节痛、腹痛、呕吐等,一旦出现要及时求医,因为这些很可能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征兆。为何秋冬季

5、节交替之际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这是由于气候变化,心脏负荷加重,脑缺血,再加上秋冬季干燥,使得更易诱发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发生,更因心脑血管病具有突发性,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具有重复用药、持续用药的特点。使得预防胜于治疗。笔者从郑州急救中心的数据统计来看,每到秋季心脑血管的病例数均呈上升趋势。有心脑血管病征兆或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专家提醒大家,秋冬季节一定要预防、治疗兼顾,常备好药,注意从预防感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三方面加强保健。不让心脑血管病乘虚而入,安心过秋冬。以下从养生学和营养学的角度来预防,谨供中老年朋友们参考。首先在此请大家详细了解一下为何心脑血管病

6、在秋冬季节频频发病呢?原因一:血管收缩。由于血脂长期沉积,血管内壁形成许多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狭。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会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病。原因二:血液黏度升高。秋冬季节天气干燥,而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以至于血液黏稠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原因三:内外温差大。秋冬季节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尤其是冬季。温差若在15以上,血管就会剧烈收缩,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从养生学角度来讲:秋冬的清晨尤其寒冷,室内外温差大,最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心脑血管病人不宜在秋冬季节过早进行晨练,要注意保暖。心

7、脑血管病,一定要心脑同治,根据中国心脑血管防治联合会统计:一方面,60%以上的脑血管病是由心血管病引起的,单一的脑部治疗而忽视心脏会导致病情反复。另一方面,脑血管病又会引发心血管病。临床观察,50%以上的脑血管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因此,心脑密切相连,唇亡齿寒。在治疗上,如果忽视了心脑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不能做到心脑同治,就会陷入药越吃越多、病越治越重的恶性循环。感冒不防会“伤心” 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其是在天气变化大的季节更应注意。深秋和冬季是感冒容易发生的季节,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患有慢性病和身体机能较弱的人抵抗力差,在骤冷骤暖的环境中很容易感冒。有关专家指出,慢性病患者和体质

8、较弱的中老年人感冒非同小可,感冒不仅诱发肺炎、心肌炎等疾病,同时还可使原有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肺心病等加重,所以寒冷时预防感冒至关重要。天气变凉后,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容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如果再患上感冒、发烧等感染性疾病,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会诱发心衰。因此,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和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来说,秋季最好注射流感疫苗。合理保暖对于预防感冒至关重要。对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在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有一些中老年人,不论天气有多

9、么寒冷却从来不戴帽子,以示自己身体健康,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人的头部是神经中枢的所在地,头部的皮肤薄,而血管及毛发多,所以,体内热量常从头部大量向外蒸发。寒冷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心肌缺血、中风发病率明显增高,这与寒冷刺激有一定关系。有关研究表明,气温在l5左右时,人体约1/3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1/2热量从头部散发;而气温在零下l0左右时,会有3/4的人体热量从头部“跑掉”。寒冷时候戴帽子不仅能保暖,而且还可避免发生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发生。运动得法促健康 秋冬时节,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人应避免因畏寒而呆在室内不愿外

10、出活动。应有意识地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散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但应注意秋冬季节的锻炼时间不宜过早,可以在早上九点钟不空腹的情况下进行锻炼,也可以在午睡以后三四点钟的时候锻炼。这样可以避免寒冷刺激,以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运动方式上宜选择较为舒缓的全身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能够充分活动开周身的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耐寒能力也增强了。专家提示,秋季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生理机能趋于活跃和加强。在这个季节容易超量锻炼,结果引起过分疲劳。因此,中老年人要掌握好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不要超过机体的负荷。一般

11、来说,中老年人运动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适度的标准。秋天温差较大,要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锻炼时会出汗,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因此,不要穿着单薄衣物到户外去活动,锻炼后及时穿上外套。营养饮食方面少盐清淡降血脂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饮食要清淡,还要少吃盐。饮食清淡即少食动物性食品,特别是动物内脏,多食蔬菜水果、豆类等植物性食品。清淡饮食有利于降低血脂,因为高脂血症正是心脑血管病的四大元凶之一。血中的脂质可粗略地分为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即脂肪),尤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危

12、害最大,其次是甘油三酯。高脂食品主要是动物食品。动物食品高脂是指两种,一种是胆固醇高,一种是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多,像猪肝、猪肺、猪肾等动物内脏,蛋 黄、蟹黄、鱼子、鱿鱼、蛤蜊等胆固醇含量非常高,而肥肉、奶油、猪油、牛油等含动物脂肪高。植物食品中不含胆固醇,同时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故清淡饮食有利于降低血脂。气温较低时节人对营养的要求较高,此时宜多吃些高蛋白低脂食物,如:鱼、虾、豆制品。但是,肾功能不全者应当限制蛋白摄入量。洋葱有降脂作用,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些。秋冬季气候干燥,人容易疲乏,慢性病患者和中老年人秋冬饮食保健,应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水果有梨、柿、荸荠、香

13、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也应适当多食,还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蜂蜜、鸭、鱼、瘦肉等食品,提高抗燥、防病的能力。吃盐过多会导致体内钠潴留,这是造成心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口味重的人一定要注意别和盐过多“亲密接触”,否则盐会伤你于无形。另:来自深海的养分给予一个更健康的身体及心灵。EPA 能帮助增强注意力,促进更健康,可纾解关节疼痛,及减轻偏头痛。EPA提供了一个整体健康所需要的珍贵精油。可多食些冷水鱼如金枪鱼, 三文鱼, 鲱鱼及鲭鱼,在这些食物中富含丰富的Omega 3脂肪酸, Omega-3 能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记忆力欠佳、关节不适及某些癌症。另

14、与深海鱼油是黄金搭档这种品质精优、不含油份的纯正卵磷脂胶囊,是采用非基因改造的天然大豆配制而成。它是胆碱的最佳来源,能增强记忆力和专注力。维持脑细胞膜的健全。它也能提供其他主要的健康益处,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祝广大老年朋友过一个祥和、快乐、温暖的冬季。据统计,5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生在秋冬季节。为什么秋冬季节脑血管病多发呢?一是秋冬时节气温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气温偏低,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二是秋冬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造成体内缺水。缺水后,血液粘稠,血流减慢,还会因血容量不足造成缺血

15、性脑中风。三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差,也很容易成为脑中风的诱发因素。因此,老年人在气候多变的秋冬季节一定要提高警惕。如何有效防治脑血管病 ? 首先是对引起本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的、积极的、有效的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1)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等,一经发现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长期的治疗和观察。(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孕龄女性应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这包括戒烟、戒酒、劳逸结合、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倡低盐低脂饮食等,应多吃鱼类、蔬菜、水果。近来有适量饮用绿茶和葡萄酒

16、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报道。(4)注意精神、心理卫生,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减少紧张、焦虑、抑郁情绪。第二,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视力下降、失明,突发头痛、眩晕等情况应及早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6小时内可进行有效的动静脉溶栓治疗。第三,目前一些脑血管病患者及该病的高危人群常在季节变换时进行预防性输液,这项措施尚缺乏严格的临床研究的证实。积极应对有法宝其实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所有发病因素中,相当部分都是由个人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法宝一:聪明选择食物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药理学教授、康宝莱营养学院及营养咨询委员会成员路易斯J伊格纳罗博士提出,使用含有一氧化氮的食物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1998年,他和另外两位研究者,因发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