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585850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公开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生态滨州的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纲要。前 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生态滨州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滨和

2、人才强市战略,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突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资源有效扩大,教育公平迈出新的步伐;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为全市公民整体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市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如何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建设历史性机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在新一轮竞争和挑战中赢得主动、推进跨越,重中之重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优先打造“科教滨州” “人才滨

3、州” ,加快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加快造就一大批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快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但是,我市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还不相适应。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还不适应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薄弱,高等教育特色不够鲜明,知识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投入不足,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强市必先强教。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把

4、科教兴滨战略落到实处。要紧紧抓住未来 1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均衡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在总体上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第一章 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滨和人才强市战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市。遵循教

5、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健康发展。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

6、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招生考试制度和教育教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教育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评价制度、学校管理机制,鼓励基层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促进公平。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教育体系,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重点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提高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7、。注重教育的规范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三)战略目标到 2020 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教育的主要指标和总体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全面普及 15 年基础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95%;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 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8%,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0%,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

8、。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建成覆盖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70%,形成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人力资源竞争力显著提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年提高到 15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 年提高到 12 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 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 32%,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2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区域之间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到 2015 年,所有中小学校全部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进城务工

9、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健全。入学机会公平得到切实保障,人才选拔机制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教师队伍数量、结构和素质基本适应各类教育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环境,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教育体制机制充满活力。人才培养体制、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完备的监测体系和有效的保障机制全面建

10、立。教育督导制度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服务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相协调,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教育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全市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滨州市教育发展主要指标主要指标 2010 年 2012 年 2015 年 2020 年1.学前教育在园幼儿 9.75 万 10 万 10.5 万 11 万2.学前三年毛入学率 90% 91 93% 95%3.小学教育在校生 25.89 万 24.74 万 24.07 万 23.09 万4.小

11、学教育巩固率 100 100 100 1005.初中教育在校生 12.96 万 12.78 万 11.86 万 11.07 万6.初中教育巩固率 97 98 99 100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7.64 90 95 988.普通高中在校生 6.17 万 6.60 万 7.50 万 7.50 万9.中职教育在校生 5.26 万 6 万 7 万 7.5 万10.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含高职) 4.8 万 5.5 万 6.5 万 7.5 万1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30 40 50%1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 10.5 1213.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13.5 14 1514. 从业人

12、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40 50 60 70第二章 工作任务(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道德素养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以班主任、辅导员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建设。

13、完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高度重视青少年校外教育,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行动,到 2020年每个县(区)至少建设一处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2.全面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全开好国家课程和必修地方课程,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构建内容完备、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教材体系。重视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加强法制教育、健康教育、科技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生命教育等各类专题教育活动,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创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各层次教育相互联

14、系贯通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高等教育课程要反映当代最新知识成果,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构建以能力为本、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建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库。3.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建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测、公告及问责制度,着力解决实际存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质量观,按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常规管理,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调整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严格控制作业量,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取消不必要的统考统练

15、。加强对各种社会培训和补习机构、教辅市场的监管,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引导学生科学安排节假日、双休日的学习与生活,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义务教育阶段严禁设置重点学校(班),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择校问题。引导家长及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4.创新培养模式。树立全面发展和人人成才的观念,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成长的阶段特点,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相互衔接的培养模式。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

16、象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建立健全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3机制。探索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完善科技实践、社会实践等培养环节,增强实验、实习、实训的实际效果。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网络,满足学生经常化、多样化就近参加社会实践的需要。(五)加快普及学前教育1.强化政府职责。把改善学前教育状况作为发展教育、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切实改善办园条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幼儿园步伐,新增幼儿园以政府举办为主,对民办幼儿园通过资金补助、规费减免、派驻公办教师等政策予以积极扶持。到 2020 年,全市公办和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分别占幼儿园总数、在园幼儿总数的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