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两天,关于考研的十大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585729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了两天,关于考研的十大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整理了两天,关于考研的十大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整理了两天,关于考研的十大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整理了两天,关于考研的十大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整理了两天,关于考研的十大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了两天,关于考研的十大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了两天,关于考研的十大问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理了两天,关于考研的十大问题1.考研常识1.考研模式选择A.三本(本地、本校、本专业) 最容易成功B.三外(外地、外校、外专业) 最难成功C.一本二外(本专业、外地、外校) 最为理想D.二本一外(本地、本专业、外校) 最能成功E.二本一外(本地、本校、外专业) 最好成功特别说明:A、B 两种模式较为极端,一般不可取;C、D、E 三种模式是较为理想的考研模式,也是可取的。2.院校及专业选择(1)该院校是 985 还是 211(2)该专业在学过排名第几位(3)近三年该专业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率(4)近三年该校本专业指定参考书变化情况(5)近三年该校本专业专业课真题有售与否(6)近三年该校本专

2、业开办考前辅导班与否(7)近三年该校本专业硕士生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8)自己能否在这个专业找到一位相当的硬关系3.考研科目共四门:2 门公共课 一门基础课 一门专业课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分为 12 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 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4.考研分数(总分 500 分)政治:100 分英语:100 分数学或专业基础:150 分专业课:150 分5.试卷结构:政治:(马原 22 分,毛特 30 分,

3、史纲 14 分,思修/法律基础 18 分,中国、美国等世界当代与时政 16 分)英语:(完型 10 分,阅读 A 40 分,阅读 B 10 分,翻译 10 分,大作文 20 分,小作文 10 分)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 经济类(数三)数一:高数 56%、线性代数 22%、概率统计 22%数二:高数 78%、线性代数 22%、概率统计不考数三:高数 56%、线性代数 22%、概率统计 22%6.报名及考试时间(1)网上咨询:9 月 12 日9 月 14 日(可同时报考多个院校,但一定要记住报考号)公网网址:教育网网址:(2)预报名:9 月 179 月 23 日(应届本科生)(3)正式报名:1

4、0 月 10 日10 月 31 日 每天 9:0022:00(4)现场确认:11 月 10 日11 月 14 日 考生到指定地点交费并照相7.研究生考试时间:每年农历小年前 15 天左右的一个周末 每科 3 个小时第一天 上午 政治 (8:3011:30)下午 英语 (2:005:00)第二天 上午 基础课(8:3011:30)下午 专业课(2:005:00)8.考试成绩公布时间 每年 3 月份(1)复试一般在 45 月(2)复试在考研中的权重是 30%50%(3)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4)笔试分为英语的听力笔试和专业笔试(5)面试分为英语口语和专业课面试2.考研网站真题下载 试卷吧 资料比较全

5、大多都是清晰版,分类很好,公共课资料很全 免费考研网,试卷还不错不过大多都是水印图片,打印起来不方便考研论坛 免费考研网的社区www.1zhao.org 很不错的一个考研论坛 比较推荐 考研论坛看域名就知道 你来我往 - 考研社区其他考研网站 想知道各学校各个专业考哪些科目就来这个站,里面的试卷都是要钱的考研辅导班网站 文登考研辅导学校 海文考研辅导学校 启航考研学校 关注考研腾讯认证空间:http:/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 必备网站,考研网上报名就是他,上面信息多权威)免费考研论坛(http:/ 信息多,重要的是资料免费)3.考研准备四种不同考研类型的复习时间安排:类型 难度

6、 最佳开始时间 最好不晚于本专业本校报考 较小 大三下学期 大四前暑假本专业跨校报考 一般 大三上学期 大三下学期跨专业本校报考 较大 大三上学期 大三下学期跨专业跨校报考 很大 大二下学期 大三寒假前2、总体复习时间在各科间的分配复习一旦开始,就牵扯到一个复习时间在各科目间如何分配的问题。我们认为,要遵循突出重点、弱项倾斜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忌“平均主义”比如英语是强项,数学是弱项,那么数学的时间就要多安排一些;再比如跨专业报考,那么专业课的复习就要安排大量的时间。下面有两种时间分配方案,适用于各门功课基础都比较平均的的同学。本专业考研:政治 20%,英语 30%,数学 30%,专

7、业课 20%跨专业考研:政治 20%,英语 25%,数学 25%,专业课 30%而在“跨校考研”当中,“跨考名校”是许多考生最理想的选择。有 官方数字公布,“2007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 128.2 万人,考生集中的热点高校、热点专业和热点地区与往年相比,基本变化不大;报考人 数最多的 10 个招生单位仍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其中,北京 大学报名人数最多,约为 2 万人。”由此可见,跨校考研,尤其是跨考名校的竞争异常激烈。如何让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一场充满了智慧的力决。 理想看似遥远,却

8、总是从现实起步。就让我们对“跨校考研”的探索,从这次调查开始跨校考研调查从 2007 年 7 月到 2007 年 10 月,求学考研分布在全国各大高校的记者围绕“跨校考研”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从 “985”院校、非“985”的“211”院校、其他本科院校三类院校中选取了 24 所展开调查,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 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泰山医学院、中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 学院、贵州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9、、安庆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记者们深入各院校不同 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班级,调查研究生的生源状况,了解本科生的考研意向。本次调查试图通过若干个散点的透视,管窥目前“跨校考研”的全豹,以期为广大学 子提供一份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部分高校研究生班级生源状况* 在“985”院校就读的研究生班级中,约 74.2%的考生来自非“985”院校的其他院校。* 在“211”重点院校的研究生院就读的普通院校毕业生比率达 30%以上。本次调查共采集了 479 个研究生样本,其中在“985”院校在读的研究生有 194 人,在非“985”工程的“211”重点院校就读的有 188 人,其他院校就读的有

10、97 人;通过对这些研究生所在班级的调查,我们整理出如下信息。* 地方重点大学有考研意向的人数比例为 33.1%,地方普通院校为 40.9%。* 在接受调查的省级重点院校考研学生中,98%选择了报考“211”重点高校。* 在接受调查的地方普通院校考研学生中,75%左右倾向于报考“211”重点院校。接受调查的还有 574 名来自中西部的省市级地方院校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其中,就读于地方重点大学的 332人中有 31.3%(即 104 人)已明确考研意向,就读于地方普通院校的 242 人中有 40.9%(即 99 人)已明确考研意向。我们针对这部分已有考研意向的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他们的意向类型进行统

11、计分析,整理出如下四个发现:1.读研的主力军普通院校本科生我们调查的 479 个样本中,有 47.2%本科毕业于非“985”的“211”院校,31.5%来自“211”以外的其他本科院校,两者相加接近 80%。 由此可见,目前在我国各类研究生院中,名牌院校的毕业生所占的份额不太大,非“985”的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才是读研学生的主要来源。据了解,这些学生中的 大多数都曾为了跨入更好的高校而努力。2.考研是高校生源的第二次洗牌据悉,清华大学本校学生读研率近年来一直在 30%以下,该校 70%以上的研究生来自社会和其他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清华大学研招办主任郭老师认为,这是为 了保证“研究生生源的多样化”。

12、在采访中,很多院校研招办的老师们对“跨校考研”都非常支持,“生源多元化”已成为众多高校研究生院的一致追求。与此同 时,广大考生高涨的跨校考研热情,正将考研变为高校生源的第二次大洗牌。3.跨校考研无须担心“外校歧视”很多考生一直都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很多名校更喜欢录取名校的本科毕业生,来自二三类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跨考名校时会受到歧视。有些考生甚至因此而惴惴不安,缺乏自信。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实际上,名校导师都倾向于招收有研究能力的学生,而本校的学生不一定完全符合他们的选拔标准。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高老师认为:“在中科院的研究生 当中,全国各类高校的毕业生都有,正是他们形成了中科院五彩斑斓

13、的学术景象,促进学术交流,避免了学术的近亲繁殖。”外交学院研究生部韩老师举例说: “外交学院每年招收 200 名左右的研究生,其中有 80%是跨校生。优秀的跨校生带来了他们母校的学术特长,和导师形成了互相促进的良好关系。”南开大学文 学院传播学系系主任赵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主任陈鹤老师也表示,能力才是考查学生的唯一标准,英雄不问出处,学校不会歧视其他院校的考生,也 反对其他院校有这样的做法。此外,报考本校的学生在考专业课时是否更容易考取高分呢?笔者的经历也可以反驳这一观点:笔者本科所在院校的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排名前列,但在 17 位报考本校本专业的同学中,只有 3 人上线,其中还

14、有 1 人在复试中被刷下。4.考研热度存在地区性差异通过对调研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可知,西南、华南地区院校的学生的考研热度没有华中、华东地区院校的学生高。以西南财经大学 2004 级工商管理专业为例,该 班 58 人,仅有 18 人打算报考研究生,其中保送生 3 人;贵州大学 2004 级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专业有 78 人,也只有 11 人选择读研,其中保送生高达 9 人,也 就是全班只有2 位同学选择了考研。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在安庆师范学院的某班,目前 2/3 以上的学生都有考研计划;而山东的很多高校如曲阜师范大学、鲁东大 学等更是国内闻名的考研重镇,这些高校将考研看作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之一,并为

15、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备考环境和各种支持。据了解,这种考研热度的不平衡状况, 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压力差别和文化差异等因素有关。从上述调查分析中,大家既 能获得跨校考研的动力,也能感受到跨校考研、尤其是跨名校考研的巨大压力。那么,考生们又该如何备考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些考研名师和一些有过成功跨考 经历的研究生,总结出了跨校考研的 3 道必答题。如果你能够完满地解答这 3 道题,那么,理想的研究生院也就离你不远了。如何择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择校是跨考族首先面临的问题。不同的答案将决定不同的努力方向,而错误的方向只会使你在歧途上越行越远,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无谓消耗,直接影响到考研的最终结果。那么,究竟该如何择校呢?成功经验显示,考生在确定所跨考的学校和专业时,需要综合考虑几个因素,如自己的兴趣、志向、所选取的院校和专业的难度系数和 未来发展等。其中,从阜阳师范学院成功跨考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小汤的择校经验非常有趣。在最终确定报考院校的时候,他搜集了四五所院校的考研试题,并对各校 试题的难易度与出题风格进行分析对比,最终选择了题目做起来觉得最顺手的北师大,并一举成功。“如果我选择了其他的学校,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