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铁路地区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施 工 图西宁铁路地区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施工图 第一篇 总说明书第一章 概 述一、设计依据1、2010 年4 月27 日铁道部《关于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铁计函[2010]494 号)2、2010 年6 月29 日铁道部《关于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西宁站房及西宁西过渡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0]826 号)3、2012 年5 月10 日铁道部《关于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2]531 号)二、设计范围及设计年度(一)设计范围1、西宁站车场,含兰新铁路第二双线DK189+300~DK192+100 长2.8公里范围内高速车场(不含正线轨道)工程;兰青铁路K171+600~K176+900长5.14 公里的改建工程2、西宁(货)区段站格尔木端兰青铁路K171+600 至小桥站兰州端K176+900 新建货车外绕线,长4.78 公里;西宁站东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疏解线,上行1.32 公里,下行1.31 公里3、货车车辆段、客车整备所及机务段改造新建动车运用所、西宁东大机段4、双寨站K7+300~K12+500 新建集装箱、笨大及散堆装货区,西宁北站新建铁路货运仓储区。
5、宁大支线小桥站西端K177+500 至西宁北站(含)K6+100 既有线电化,长4.5 公里二)设计年度近期2020 年,远期2030 年西宁铁路地区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施工图 第一篇 总说明书— 2 —三、初步设计审批意见的主要内容及执行情况(一)初步设计审批意见的主要内容2012 年5 月10 日,铁道部印发了《关于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2]531 号),初步设计审批意见的主要内容1、运量预测(1)客运量西宁客站始发终到客车近期48 对/日,远期55 对/日;通过客车近期86 对/日,远期115 对/日2)货运量西宁地区货运总量近期7310 万吨/年(其中地方运量2596 万吨/年,通过运量4714 万吨/年);远期9840 万吨(其中地方运量3525 万吨/年,通过运量6315 万吨/年)2、运输组织(1)客站分工方案西宁站为西宁铁路枢纽客运站,办理西宁衔接各方向旅客列车的通过以及始发终到作业西宁北站及双寨站为货运站,其他为中间站2)车流组织及编组计划兰州北编组站与哈尔盖、柯柯、格尔木、拉萨互编直达列车;西宁(货)区段站与兰州北、格尔木、合作互编区段、摘挂列车;西宁(货)区段站编组大通方向小运转列车。
3、主要技术标准(1)西宁站兰青铁路货车外绕线① 铁路等级:I 级② 正线数目:双线③ 最小曲线半径:600 米,困难条件下500 米西宁铁路地区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施工图 第一篇 总说明书— 3 —④ 限制坡度:6‰,加力坡13‰⑤ 牵引质量:4000 吨⑥ 牵引种类:电力⑦ 闭塞类型:自动闭塞2)青铁路客车正线改建段维持既有标准不变,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正线按照全线的技术标准执行4、线路及轨道(1)线路方案① 按照西宁地区站场布局,同意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正线工程采用贯通高速车场的设计方案② 同意新建兰青铁路货车外绕线自西宁(货)区段站引出后采用隧道形式在客车场北侧双线绕行至小桥站的方案,引入小桥站采用外包兰青铁路客车线的设计方案线路在西宁站出站端跨越兰新铁路双线时采用箱型梁,并在交叉处适当加宽两侧宽度以强化安全防护措施③ 结合兰青场设置,同意自西宁(货)区段站新建兰青铁路客车上行疏解线上跨新建货车外绕线后引入西宁站兰青场,出站后改建既有兰青铁路至小桥站2)西宁东大机段① 新建大机段采用在西宁东站南侧的设计方案② 同意段内总平面布置,新建3 线9 台位(预留6 台位)大机检修库及附属边跨1 座。
③ 新建3 线大机停留库1 座,新建大机及附属车辆停留线4 条、长轨车停留线2 条④ 新建大机标定线2 条,新建大机编组线1 条、大机牵出线1 条,设Ф35 米转车盘一处西宁铁路地区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施工图 第一篇 总说明书— 4 —⑤ 在大机段内按原规模还建工务检测所3)轨道① 新建兰青铁路客车线、货车外绕线按重型轨道标准设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② 新建地段正线采用60 千克/米无螺栓孔新轨;轨枕铺设Ⅲ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1667 根/公里,配套采用弹条Ⅱ型扣件,道床采用Ⅰ级碎石道碴,道床厚度按相应规范要求铺设改建地段既有钢轨、轨枕及道床应充分利用③ 车站范围内(DK189+200~DK192+100)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正线采用有砟轨道结构,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间设置过渡段4)工务行政区划及其它① 本线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② 本线按机械化养路设计在西宁站设置西宁综合维修车间,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设施维修和保养工作③ 沿线公(道)路立交应尽量采用下穿铁路的设计方案鉴于既有站西巷公路跨线桥无改建条件,原则同意维持上跨铁路方案,但应进行加强防护措施,以确保运营安全4、地质(1)沿线湿陷性黄土分布比较普遍,其成因类型、湿陷等级和分层厚度等差异较大,下阶段应进一步核查其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和处理提供详细的依据。
2)西宁北山一带第三系泥岩中含有岩盐、石膏岩夹层较多,下阶段及施工期间应对沿线的水质进一步复查,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恰当的防护与处理措施3)褚家营隧道地质条件较差,洞身围岩以第四系堆积层和第三系西宁铁路地区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施工图 第一篇 总说明书— 5 —泥岩为主,岩质软弱,局部含水,易坍塌变形,进、出口地段浅埋并与高速公路相交,施工难度很大,设计和施工中应加强地质预测预报和工程支护,采取可靠措施保障工程安全4)该地区的泥岩地层中蒙脱石矿物含量31~68%,岩体自由膨胀率11~270%,膨胀性很强,设计和施工中均应注意加强防水、排水措施,避免或减少膨胀性破坏和影响5)动车所北侧为黄土塬、梁和冲沟集中分布区,DK169+320 及DK169+527 右侧存在两条泥石流冲沟,下阶段应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根据论证结果确定绕避或处理通过方案6)应尽早完成全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报告成果及结论性意见对线路位置、工程类型和处理措施等进一步比选与优化,切实消除滑坡、泥石流等重大不良地质的直接影响和破坏5、路基(1)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正线路基设计执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其他正线及相关站线路基设计执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及《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相关标准2)土石方工程挖方大于填方,土石方调配原则上应移挖做填原则同意基床表层采用远运A、B 组填料填筑3)原则同意支档结构物及路基边坡防护设计4)原则同意水塘路基、边坡冲刷防护设计5)复合地基处理设计,应根据路基不同区域和不同标准,采用不同的置换率6)其余同意采取的设计原则与工程措施6、桥涵西宁铁路地区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施工图 第一篇 总说明书— 6 —(1)原则同意枢纽内兰新第二双线桥梁的常用跨度梁采用混凝土简支箱形梁,其余枢纽内的桥梁同意采用“通桥(2005)2101”系列T 形梁可采用钢支座2)按全立交、全封闭设计公(道)路立交按与有关部门签订的协议设计桥下净空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或《城市桥梁设计准则》要求3)新建站场部分的防洪水位要满足规范的要求,同意既有桥涵的改建与否以调查是否发生过水害为原则4)跨越兰新第二双线的桥梁采用整体式桥面的桥式,并一定范围内设置防护墙7、隧道(1)同意褚家营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隧限-2B”设计。
2)隧道进口可适当外延,减少洞口长大拉槽洞门结构尽量简洁,防止冻胀开裂,下阶段应细化洞口边仰坡和洞门结构设计洞口截、排水设施应系统完善隧道进口为低端洞口,应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自然引排隧道地下水,下阶段进一步细化完善隧道排水设计,确保排水畅通3)同意明挖隧道段采用明洞式衬砌结构,明洞结构厚度与配筋应根据覆土厚度分段计算确定暗挖隧道段采用复合式衬砌,采用曲墙带仰拱的衬砌结构形式同意弱膨胀Ⅳ级围岩段和Ⅴ围岩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Ⅳ级围岩段喷射混凝土厚度可采用22 厘米,钢架采用格栅钢架隧道浅埋段、偏压地段、有可能产生冻胀的地段按有关要求加强4)原则同意设计采用的建筑材料标准5)同意隧道的防排水设计采用“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达到《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规定的一级防水的标准西宁铁路地区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施工图 第一篇 总说明书— 7 —(6)同意隧道洞口、浅埋和偏压地段按抗震设防设计7)同意隧道内按采用碎石道床设计8)隧道进出口缓坡段,隧道埋深小于10 米时宜采用放坡明挖法施工,基坑临时边坡采用喷锚防护,临近高速公路处可适当设置围护桩防护9)同意Ⅳ级围岩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Ⅴ级围岩段根据地层情况可采用带临时仰拱封闭的台阶法或CRD 法施工,进口下穿兰新高速公路地段采用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10)为满足施工组织需要,原则同意褚家营隧道在HD1K174+500 线路左侧设置一座长度约270 米的单车道无轨运输斜井8、站场(1)同意西宁(货)区段站西端至小桥站按客货分线布置,新建绕经西宁客站北侧的货车外绕线,既有兰青线正线结合西宁站扩建改建西宁客站东端设置兰青线至兰新第二双线上下行联络线,满足拉萨方向客车上兰新第二双线进路条件2)西宁东站车站规模及布置不变,同意大型机械维修段设在车场南侧,场内存车线长度及线路布置根据维修工艺要求设置3)西宁站① 同意西宁站结合兰新第二双线引入进行改建,车站按普速与客专分场布置,其中南侧为普速车场,北侧为高速车场车站共设9 个站台21条到发线(含正线4 条),其中普速车场设8 条到发线(含正线)、6 个站台面;高速车场设13 条到发线(含正线)、11 个站台面车场范围内采用平坡② 站台长度采用550 米;南侧基本站台宽18 米,其他均为中间站台,宽11.5 米;站台高均采用1.25 米车站跨线设施结合站房旅客流线布置西宁铁路地区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施工图 第一篇 总说明书— 8 —③ 优化咽喉布置,减少道岔数量,尤其是尽量减少正线上的道岔高速车场咽喉区布置要考虑西宁至兰州开行短交路列车条件,按“顺到反发、原位立折”布置咽喉道岔。
车站乌鲁木齐方向及格尔木方向进站下坡度大于6‰,按规范要求在接车线末端设置安全线,其安全线的设置应考虑车站到发线的使用效率客车车辆段及客车技术整备所,根据普速客车检修及整备需要确定,并结合西宁站改建方案调整普速客车出入段咽喉布置④ 同意西宁动车运用所设在西宁站东端,结合城市规划及兰西高速公路改移条件,优化车场布置,充分利用好场地条件4)西宁(货)区段站,车站布局及规模维持既有不变,格尔木端咽喉区及牵出线结合客货疏解作局部调整,优化机车出入段进路,格尔木端尽量维持既有线路兰州端在小寨村附近还建货车车辆段,车辆段线路布置根据货辆工艺要求确定5)小桥站,车站规模维持既有5 条到发线(含正线)不变,兰州端结合客货疏解相应调整6)西宁北站西宁北站设到发线5 条(含正线),不办客运,到发线有效长延长至880m优化大通端咽喉,尽量少改既有正线小桥至西宁北既有线电化货运中心仓储区,按照玉树抗震救灾先期实施的货物线3 条,站台仓库1座,站台雨棚2 座规模不变7)双寨站① 同意根据城市规划,在双寨设货运中心集装箱和笨大作业区、快运及机动车作业区其中集装箱、笨大作业区及机动车作业布置在既有站房对侧,并按集装箱线2 条,笨大线2 条,机动车装卸线1 条进行规划,采用整列贯通式布置;散堆装作业区布置在车站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