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座谈会发言稿:推广杂交稻粮食大增收 精编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55517613 上传时间:2020-12-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座谈会发言稿:推广杂交稻粮食大增收 精编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座谈会发言稿:推广杂交稻粮食大增收 精编新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座谈会发言稿:推广杂交稻粮食大增收 精编新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座谈会发言稿:推广杂交稻粮食大增收 精编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改革开放40年座谈会发言稿:推广杂交稻粮食大增收 精编新修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改革开放40 年座谈会发言稿:推广杂 交稻粮食大增收 我自 1978 年开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正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那年,至今整四十年了。我当时是 xx 区农技站聘请的xx 公社农民技术员,在县农业局参加了 技术培训班, 主要是推广杂交水稻。 1978 年次引进杂交稻种, 小面积在各大队试种,公社下达任务后, 各大队都不愿接受, 后来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各大队安排一亩田试点,才勉强发 下去。那时我还没有自行车,8 个大队,上下10 多公里,全 靠一双腿。由于常规稻和杂交稻用种量不同,常规稻用种每 亩 10 公斤,而杂交稻用种每亩只1 公斤,重点是稀播壮秧, 群众难接收,大部分

2、中途而废,抓住丰收和红光两大队为重 点,按照技术要求播种,用1 公斤种子育秧栽插一亩大田, 谁都不信。我就按照培训班的要求,耐心做群众工作。把种 播下去,到移栽时,株行距66 寸,每穴1 根苗,群众直 摇头说:“这样能长稻,只有鬼相信”。红光双塘队,刚插 下的秧苗,突然下了一场暴雨,田里几乎看不到稻苗,生产 队长决定将这块田翻犁,补插常规稻,我得知消息后,马上 赶到现场。他们把牛牵在手上,犁背在肩上,准备下田,我 好话说尽, 如果不收稻, 产量损失我赔, 这才保住没有翻耕。 后来,我来回一趟10 多公里,每天前去观察,安排人员精 心管理。一个星期后,稻苗全部站起来,开始分蘖,半个月 后,越长越

3、好,这块杂交稻试点田,一亩左右,收获400 多 公斤。比常规稻增产一倍,群众非常高兴,都说:“真是多 亏了小叶技术员,要不是他及时赶到,那这块田只能收一半 稻了”。 其它的试种点, 杂交稻都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到 1979 年上面分配来的杂交稻种数量有限,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解 决种源,县农业局从1980 年开始,在各大队搞杂交稻制种。 通过集中培训,掌握核心技术,我每天都起早歇晚,跑遍全 社八个大队制种点,做好指导,把好播期关,父母本分期播 种,培育好壮秧, 还要作好叶龄记载,父母本分期分行移栽, 花期采取人工赶粉,最后除杂除劣,分类收获。非常复杂的 操作程序,一样都不能疏忽。同时,每年还要搞几

4、项试验项 目,摸索经验。还要作好大田示范工作,全面推广,技术指 导。亩产量也从400 公斤提升到600 公斤,慢慢地减少双季 稻,扩大单季稻,一季就是800 公斤,还减少一半人工及费 用。为了适应农村改革开放的推进,1983 年将公社改为乡, 大队改为村,实行农田承包到户。从那时起,产量一年比一 年高,农民增收了,得到了实惠,我也成了红人。1983 年 11 月至 1984 年 5 月,到海南岛参加南繁育种,接触了不少 省市农业专家,也在他们那里学到不少的农业知识。 总之,为了推广杂交稻,担任乡镇农技站站长19 年, 确实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的累,但心里很乐观,同时也获 得了不少的荣誉。由于xx 镇历年的杂交稻推广面积、单位 亩产均达到或超过“丰收计划”指标,1995 年国家农业部授 予我“全国丰收计划”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