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55337868 上传时间:2020-12-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29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 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 类型 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2、,然后再写上新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答案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 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卷( 6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O-16 N-14 Na-23 Cl-35.5 K-39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3、。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 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 电子结构的是( ) A. BF3B. H2O C. SiCl4D. PCl5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BF3中 B 与 F 共形成 3 对共用电子对,所以 B 原子最外层不满足 8 电子结构, 错误; B、水分子中的H 原子不满足 8 电子结构,错误; C、四氯化硅分子中,Si 与 4 个 Cl 原子形成4 个共用电子对,所以Si 原子达到8 电子结构, 每个 Cl 原子与 Si 形成 1 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 电子结构,正确; D、五氯化磷分子中,每个Cl 原子与 P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Cl 原子

4、达到8 电子结构, 而 P原子形成5 对共用电子对,大于8 电子,错误; - 2 - 答案选 C。 2.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 78 34Se和 80 34Se的说法正确的是 A. 78 34Se和 80 34Se互为同素异形体 B. 78 34Se和 80 34Se互为同位素 C. 78 34Se和 80 34Se分别含有 44个和 46 个质子D. 78 34Se和 80 34Se都含有 34 个中子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48 22Ti和 80 34S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而不是同素异形体,故 A 错误; B. 48 22Ti和 80 34S

5、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故 B 正确; C. 48 22Ti和 80 34Se分别含有 44 个和 46 个中子,质子均为34,故 C 错误; D. 48 22Ti和 80 34Se都含有 34 个质子,分别含有 44 个和 46个中子,故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以及原子符号的意义,对于元素、核素、同 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种物质等概念的区别是考试的热点问题。 3.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原子N S O Si 半径 /nm 0.075 0.102 0.074 0.117 A. 0.080 nmB. 0.110

6、 nmC. 0.120 nmD. 0.070 nm 【答案】 B 【解析】 【详解】 P与 N 同一主族,半径大于0.075,与 Si 和 S处于同一周期,半径介于0.102 和 0.117 之间,故选 B。 4.甲、乙两种非金属:甲比乙容易与 H2化合; 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甲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与某金属反 - 3 - 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 性强的是 A. 只有 B. 只有 C. D. 【答案】 C 【解析】 【详解】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与氢气化合就越容易,因此甲比乙容

7、易与氢气化合能说 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正确;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能够把活动性弱的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甲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 反应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正确;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因此甲的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能够证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 强; 不能根据非金属与某金属反应时,得电子数目的多少来平衡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错误; 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与物质的晶体结构有关,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因此不能根据 单质熔沸点的高低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错误;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 ,选项是 C。 5.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

8、的是 A. O 、S、Na、K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 Na 、Mg 、A1、Si 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C. HF、HCl 、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KOH 、Ca(OH)2、Mg(OH)2、A1(OH)3的碱性依次增强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金属的还原 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 增大,金属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 O 原子核外有2 层电子, Na 和 S原子核外有3 层电子, 且

9、S在 Na 的右边, K 的原子核外有 - 4 - 4 层电子,所以O、S、Na、K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A 正确; B. Na、Mg 、A1 、Si 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他们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还原性 依次减弱,故B 错误; C.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Cl、 S和 P 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它们对应氢化物 HF、 HCl 、H2S、PH3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C 错误;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的变化规律是:同一周期从右到左依次增强同一主族从 上到下依次增强,故D 错误。 综上分析,答案是 A。 6.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10、 A. 6 和 8B. 11和 9C. 19 和 16D. 13 和 17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6 和 8 分别为 C 和 O,能形成 的 CO2为共价化合物,故 A 选; B. 11 和 9 分别为 Na 和 F,能形成 的NaF 为离子化合物,故B 不选; C. 19 和 16 分别为 K 和 S,能形成 的K2S为离子化合物,故C 不选; D. 13 和 17 分别为 Al 和 Cl,能形成 的AlCl3为共价化合物,且不是AB2型,故 D 不选; 故选 A。 7.已知 118 号元素的离子aW 3、bX 、cY2、 dZ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 的 A

11、. 质子数: cdB. 离子的还原性:Y 2Z C. 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 原子半径: XW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已知 aW3 、bX、cY 2、 dZ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 cdba; 【详解】 A. 质子数 =原子序数,则质子数:cd,A 错误; B. 非金属性: YZ ,B 正确; C. 非金属性: YZ ,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C 错 误; D. 原子序数:bW ,D 错误; - 5 - 答案为 B。 8.A、 B、C、D、E均为短周期元素,A、B、C 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位置,它们分别与D 形成的 分子中

12、都有10 个电子, 且 A 和 C 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E 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最大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E 和 C 只能形成E2C 一种化合物 B. 由 B、D 组成的物质是电解质 C. A 和 C 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D. 由 A、B、C、D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属于离子化合物 【答案】 C 【解析】 【分析】 E 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则 E为 Na元素; A、B、C 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位置, 他们分别与D 形成的分子中都有10 个电子, A、B、C 位于第二周期,且A 和 C 的原子序数 之比为 3:4,则 A 的原子序数为6,是 C 元素, C 的

13、原子序数为8,为 O 元素; B 的原子序数 只能为 7,是 N 元素; D 能够与 C、N、O 形成 10 电子的分子,则D 为 H 元素。 【详解】 AE、C 分别为 Na、O 元素,二者可以形成氧化钠、过氧化钠,故A 错误; B. 由 B、 D 组成的物质NH3,是非电解质,故 B 错误; C. A 和 C 分别是 C 和 O,能形成 CO2、CO,属于共价化合物,故C 正确; D. 由 A、B、 C、 D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离子化合物,如碳酸铵,故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 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

14、期表的关系,易错点 D,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 能力。 9. 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 W 、X、Y、Z 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A. 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 单质的沸点最高 - 6 - B. Y 、Z 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 W 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 Y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 是 N,W 是 P,Y 是 S,Z 是 Br,R 是 Ar 。 【详解】 A. 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S单质的沸点最高,故A 错误; B. Y 的阴离

15、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 原子的相同,但溴离子是4 个电子层,与Ar 原子的电子层不 同,故 B 错误; C. 氨气分之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高于PH3的沸点,故C 错误; D.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D 正确; 答案选 D。 10. 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的关系可能是:(1)同一元素的不同 原子,(2)不同元素的原子, (3)两种不同的分子, (4)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5)一种原 子和一种离子, (6)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7)两种不同的阳离子, (8)两种不同的阴离子, (9) 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其中正确的是 A. (1)(3) ( 4) (7) (8)

16、B. (1) ( 2) (5) (7)(9) C. ( 1) (2) (5) ( 7)(9) D. (1) ( 2) (3) (4) (5) 【答案】 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有以下几种情况:若为原子, 因为质子数相同,则一定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若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则为分子或原 子; 若质子数与电子数不同,则都是阳离子或都是阴离子,所以(2) (5) (6) (9)是不 可能存在的答案选 A。 1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 B.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 - 7 -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分子,故A 错误; B.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故 B 正确; C. 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