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 汪曾祺,方 铖 孙海珠 项玲燕,教学目标: 1.了解汪曾祺的生平和受戒的创作背景 2.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其性格特征 3.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体会其与寻根文学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受戒的主题 1.分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2.认识小说的文学史意义受戒,汪曾祺,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散文集蒲桥集等等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1954年,汪曾祺创作出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58年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 1961年,他在半年时间绘成厚厚的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但是书稿在文革中被毁 1964年,参与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同名京剧剧本 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贡献,而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即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但1968年迅速获得“解放” 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贡献,而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汪曾祺深受鼓舞,创作热情逐渐高涨作品结构具有散文化特点 作品不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时代色彩弱不注重作品的社会、政治功能,而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汪曾祺的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受戒写于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写的是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据汪曾祺传记资料,一九三七年暑假,高中毕业的汪曾祺因躲避战乱,与家人寄居高邮城外的一个寺庙里约半年之久,这期间,曾与一个姑娘发生恋情虽然这段恋情未果,但他深埋在汪曾祺的心中此后,汪曾祺经历了时代变革,人生沉浮直到一九八年代初,年近六十的汪曾祺才想到把这个在心中埋藏已久的青春之梦写出来寻根小说,受戒出现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潮涌之际,却没有政治话语的痕迹,没有浓烈的悲剧意识,为文学主流吹来了清新之风对80年代初的小说主流来说,受戒的发表是一次挑战,是80年代中期小说文体创新、语言革命的先声受戒以它“田园牧歌”式的风格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成为寻根小说的滥觞滥觞:用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内容简介,时间:二十世纪30----40年代 地点:庵赵庄 主人公:明子(明海和尚) , 小英子 简单情节 1:十三岁的明子去荸荠庵做和尚 2:明子在船上认识了小英子。
3:明子在荸荠庵的生活 4:明子跟小英子一家的交往 5:明子去善因寺受戒 6:明子受戒后回来什么是受戒?,为表示笃信佛法、虔守佛规,需受戒,即用戒香炙烧头额或手腕,炙成3个、6个、9个或12个黑疤,越多表示越虔诚,戒期完毕,由传戒者发给“戒牒”及“同戒录” 沙弥和沙弥尼必须受持十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例子,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开水、木桶、尖刀捆猪的时候,猪也是没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式,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并且总是老师叔念,神情很庄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来从虚空来,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南无阿弥陀佛!” 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沫子喷出来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2020/12/10,,明 海 出 家,,受戒,,,庵赵庄,,,风俗(当和尚),小英子,,,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朦胧恋情,荸荠庵,,,环境,生活方式,,几个和尚的情态,,三师父的 飞铙绝技,私奔风俗,,民歌小调,,关系图,受戒剧照,2020/12/10,人物形象,明子:天真可爱,自然纯朴,聪明善良,富有魅力和活力。
英子:开朗活泼,直率坦诚,勤快能干,敢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老和尚:恪守清规,孤寂,传统 仁山:是“荸荠庵”的“当家的”,长得又黄又胖、懒散 仁海:爱干净、有家室2020/12/10,人物分析1,小英子把明海请到家里来,给他磨墨铺纸,小和尚画了几张,大英子喜欢得了不得:“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就可以乱孱!”所谓“乱孱”是绣花的一种针法:绣了第一层,第二层的针脚插进第一层的针缝,这样颜色就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迹,不像娘那一代绣的花是平针,深浅之间,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参谋:“画一朵石榴花!”“画一朵栀子花!” 她把花掐来,明海就照着画 到后来,凤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叶,天竺果子、腊梅花,他都能画 大娘看着也喜欢,搂住明海的和尚头:“你真聪明!你给我当一个干儿子吧!”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说:“快叫!快叫!” 小明子跪在地下磕了一个头,从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返回,16,“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你叫什么?” “明海 “在家的时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
我家挨着荸荠庵人物分析2,返回,人物分析3,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小说主题,受戒通过平淡的方式描写了包括农家孩子明子当和尚及他和英子朦胧的爱情故事以及菩提庵其他和尚的日常生活的一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故事中到处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息,叙述了和尚们作为普通人的人生欢乐,含蓄地表达了对原始淳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和人性彻底解放的赞美,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为人们展现了健康的人性美受戒写作特色,,一、题材上:非常理的写作 二、写法上:大量的风俗描写 三、结构上:追求散文化结构 四、语言上:简洁干净, 文白相间小说的一开始无疑让许多读者摸不着头脑,小说中违反常理、违反和谐的事件是贯穿整个小说的一条主线 :荸荠庵的方丈不叫方丈,叫“当家的” :和尚娶妻吃荤 世俗化的荸荠庵生活与朦胧而又超功利的爱情描写相统一非常理的写作,例子,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
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却叫“当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确确实实干的是当家的职务他屋里摆的是一张帐桌,桌子上放的是账簿和算盘账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经帐,一本是租帐,一本是债帐二师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间来住几个月,因为庵里凉快庵里有六个人,其中之一,就是这位和尚的家眷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开水、木桶、尖刀捆猪的时候,猪也是没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式,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方丈不叫方丈,叫“当家的”,娶妻,吃肉,返回目录,大量的风俗描写,大量的风俗描写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特征 受戒中描写荸荠庵的布局、小英子家的布局、善因寺,以及对环境中的人物、行为的描写,是人物生活的环境与背景,是主要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补充例子,善因寺的描写: 好大一座庙!庙门的门坎比小英子的肐膝都高迎门矗着两块大牌,一边一块,一块写着斗大两个大字:“放戒”,一块是:“禁止喧哗”这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嗽 小英子的行为: 她看见明子也坐在里面,想跟他打个招呼又不好打想了想,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哗,就大声喊了一句:“我走啦!”她看见明子目不斜视地微微点了点头,就不管很多人都朝自己看,大摇大摆地走了。
象征着小英子身上大无畏的精神和不受羁绊的自然天性返回目录,散文化结构,小说的散文化特征主要是由其结构体现出来的外表松散而内藏着秩序,呈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非平铺直叙一路写来,而是有穿插,有倒叙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小说结构经纬分明,淡化经线,强化纬线,经纬融合一体 经线:明海的出家 纬线:1.庵里的和尚生活 2.小英子一家的生活小说开头,例子,小说开头: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为没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菩提庵,可是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起笔是全文的文眼与中枢,既是开篇,又是全文的“起承转合”之句返回目录,语言特点,,简洁干净, 文白相间1):多用准确的动词和朴素的形容词 (2):抓住人物性格特点配以相应的用词 (3):人物对话讲究情味、趣味与准确 (4):小说结尾处的留白例子,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
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 【连用三个形容词最后一个是家乡土语准确的动词朴素的形容词下一页,仁山所说当一个好和尚的三个条件,他自己其实一条也不具备他的相貌只要用两个字就说清楚了:黄,胖声音也不像钟罄,倒像母猪聪明么?难说,打牌老输他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经常是披着件短僧衣,袒露着一个黄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脚趿拉着一对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着他一天就是这样不衫不履地这里走走,那里走走,发出母猪一样的声音:“呣呣”抓住人物性格特点配以相应的用词下一页,人物对话讲究情味、趣味与准确明子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是那个女孩子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你叫什么?” “明海 “在家的时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给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海,小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颗一颗吃起来。
明海聪敏而沉稳,小英子聪慧而活泼下一页,,小说结尾处的留白: 汪曾祺认为,中国画讲究“留白”,小说也要讲求“留白”,不能写得太满,要留有余地让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认同和判断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下一页,受戒文学史意义,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弟子,他继承了京派文学观:独立、超然、唯美独立即疏离政治;超然即疏离现实;唯美即追求艺术美因此,汪曾祺在80年代的小说观念与40年代的小说观念一脉相承,他有意识地对当代既定文学规范进行了冲击 (1)小说的题材突破了主流文学规范的束缚 (2)接续京派创作路子,书写健康优美的人 性和人情,追求艺术美 (3)重视传统文化和民间资源下一页,讨论,明子受戒了,但明子真的“受戒”了吗?请联系作者对荸荠庵其他和尚的生活描写,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受戒的结构具有 “散文化特点”,对此你是怎么体会的? 沈从文的边城和汪曾祺的受戒两篇小说写作风格相似,请比较两篇小说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