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矛盾论论文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5208326 上传时间:2020-12-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矛盾论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矛盾论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矛盾论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矛盾论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矛盾论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矛盾论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矛盾论论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矛盾论论文篇一:矛盾论论文 读矛盾论有感 从写作背景上看,矛盾论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党内出现的严重的妨害革命发展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全文思辨性极强,融入了很多的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哲学理论,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写出了矛盾论这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整篇文章读起来,我不得不感慨于毛泽东的文学功底和强大的逻辑思维,通篇文章都非常地连贯,观点也很明确,到处都闪耀出一种思辨

2、的哲学光芒,当然,在文学气息浓厚的文章下,更是毛泽东犀利而又富含科学的理论。 这篇文章给我感觉最深的就是毛泽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对于当时时局的精准到位的分析,不可谓不精彩,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对“矛盾”准确的分析定位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巨大的作用,体现了哲学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意义。 读完矛盾论,我的收获大概分为如下几点: 一事物的发展源于其内部矛盾性,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 首先应区分两种宇宙观的定义: 形而上学的宇宙观; 辩证的宇宙观。形而上学。即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源于外部的原因;而辩证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

3、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著和互相影响著。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并不排除。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矛盾论里的这两段话很好地阐释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本源问题和条件问题,解决的是发展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的问题

4、,这个问题矛盾论已经做了足够的论证,也经历了实践的验证,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认识到其科学性与正确性,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举个例子, 二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首先还是搞清楚定义的问题: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指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中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发展阶段上矛盾双方各有特殊性。 首先我先说一下我对于矛盾普遍性的一些认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

5、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也就是说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举个例子,在我们人类发展历史上便充满了矛盾。在原始社会,矛盾可以是人与大自然中的野兽的生存问题,人们总是要想怎么去避免被野兽伤害;而到了农业社会,矛盾可以是农民与地主存在的冲突,地主千方百计想要赚更多农民的钱,农民生活疾苦,这就是社会矛盾;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会存在一定的社会矛盾。 所以,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承认矛盾普遍性,在工作生活中使用矛盾分析法,有助于我们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结合我们的工作,当着手一项全新的工作或者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局

6、面时,我们不能盲目的用主观思想去判断,或者用轻易的以往经验拍脑袋办事情。在工作和目标达成的不同阶段都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及周围的变化产生新的问题即矛盾,多考虑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或者目标的实施过程相对立的一面,尽可能的考虑到不同的细节,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使得我们的工作在进展过程中不被动,对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问题有解决预案,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能够有效、高效的开展,得到预期的效果。 在承认矛盾普遍性存在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矛盾的特殊性: 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

7、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譬如就中美军事发展的问题来说,对于两国来说,发展军事的目的都在于保卫自己国家的领土主权、增加参与国际事务时的筹码与信心,这个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其军事重点是着眼于全球战略,而对于中国,其主要的军事重点是着眼于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的体现,既然存在这种特殊性,当然也要求我们在发展军事的时候不能什么都要求与美国看齐,美国搞十几艘航空母舰,我们没必要,一两艘就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战略

8、目的,美国军费好几千亿,我们不用,这就现实中应用的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 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通过对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述,矛盾论系统阐明了关于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即关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转化,使事物发生性质的变化;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转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 通过学习矛盾论,我们了解到,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

9、共性,“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毛泽东还特别强调,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但不是矛盾斗争的唯一形式。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和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斗争的形式,则应该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为了达到和解决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需要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在不同的阶段,各种不同的次要矛盾又会上升为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我们而言,刚进大学,找到自己的

10、目标,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是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问题。随着自己的不断摸索,现在自己已经大二,就要思考大学毕业是自己的选择: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等等。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要为自己的出路做抉择。当决定了之后,一些小问题有出现了,假如决定考研,你又要想自己考哪个,哪个专业,好多问题接憧而来。此刻我们要找到关键问题,即主要矛盾,一一化解。 四 总结 毛泽东的矛盾论使我在很多问题上豁然开郎,深感茅塞顿开,它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读矛盾论让我认识到:哲学是帮助你怎样去认识客观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帮助你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发展事业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学问。每个人都有他的哲学。毛泽

11、东号召哲学走出课堂,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篇二:矛盾论读后感论文(2500百字左右) 矛盾论读后感想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这次又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

12、的自相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意义。在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的同时,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毛泽东这位令人钦佩的伟人。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20世纪的历史巨人。他不但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实践,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造,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毛泽东最重视哲学。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读了很多哲学著作,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

13、、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写出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和马克思一样,特别重视历史和哲学,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

14、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毛泽东的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在矛盾论中,

15、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指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中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发展阶段

16、上矛盾双方各有特殊性。 通过对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述,毛泽东系统阐明了关于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即关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转化,使事物发生性质的变化;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转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 毛泽东明确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他特别强调,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但不是矛盾斗争的唯一形式。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和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斗争的形式,则应该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