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课堂是师生之间彼此交流、彼此尊重、彼此共享的重要场所课堂需要师生之间进行维系,需要师生之间进行参与,只有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谐的课堂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倡导:现代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激发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创设条件那么,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呢?现将工作中的一点收获叙述如下:一、师生互动概念的界定及其分类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让学生主动积极投入教学过程,并在其中获得丰富而有质量的学习经验的有效教学交流活动;是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方式我国吴康宁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师组互动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随着薪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渗透,在课堂中出现了许多充满人性的课堂教学有效互动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也产生了很多无效或低效的“畸形互动” ,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引起注意,避其无效或低效,发挥有效或高效。
教育教学中师生有效的互动就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推动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分为: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个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群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五种1、师生有效互动,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而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生生有效互动,则是学生之间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3、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外,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 (它包括学生个体与教师的交往及学生群体与教师的交往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遇到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可给与适当的点拨这是可能会有思维敏捷的个体悟出答案,也可能仍然需要群体的合作探讨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意义1、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却能克服这一缺点,使学生和教师互相“动”起来,学生感到自己有自主权,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真快乐,这样就主动去学习,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
2、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教学,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表达能力更强,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渐趋完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陶冶情操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方式,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在这样的集体中学习真好,从而使学生产生对集体依恋之情,增强同学之间的情谊,使他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增强集体的荣誉感,使整个集体具2有极强的凝聚力4、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由于对本科教材的钻研和领悟不断深化,因而能在教学艺术上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进行新旧知识间的“正迁移”思维,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在阅读、思索、领悟教材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和提出许多教师尚未思考到的疑难问题,要求教师解答,这对教师有很大的启迪作用,能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三、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1、从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比较单调、贫乏师生互动应包含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的活动。
可现在课堂注重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活动贫乏2、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内容比较单一课堂上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发展因而,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互动,缺乏真挚的情感交流因此,课堂上的互动体现在知识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上,而缺乏情感的发展、个性的发展、视野的开拓等过程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层次较浅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热闹的场景,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回答抑扬顿挫,不亦乐乎但细细思索,这样的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对学生而言难以引起探索的欲望这种课堂互动始终停留在浅层次的徘徊,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情绪的激动,这样的互动也很难对课堂教学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四、如何更好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1)教师素养的提升1、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深入认识到教育是以促进少年儿童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语文教师应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知识整体化的教育观念等2、语文教师应更加注重提高文学素养教师只有以高尚的思想品格,渊博的文化知识,独到的教学方法和杰出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才会受到学生敬佩,赢得学生信赖,形成教学合力。
我在备课时,总要把课文一遍一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由于这些心得都来自亲身的阅读体会,课文也早烂熟于心这样教学中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还不时带点激情可见,备课是教师与文本进行师生互动的创造性工作可以说,一堂精彩的课,是教师海纳百川的结果,只有教师的桶里装满了“活水” ,才能让学生取之不尽二)审视美,情境交融1、语文的生活美,无不包含着一种生活的气息,生活的真实,生活的美好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种悠闲舒适的乡村隐居生活的写照;语文的自然美 高山流水,朝霞彩虹、花鸟鱼虫等客观世界中进入审美范畴的自然物的美,就是自然美在语文教材中, “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绮丽的美景”的天山景物;色彩素淡朦胧、旋律和谐悦目的荷塘月色;雄奇峻拔文物荟萃的雨中泰山奇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林木繁茂、朝晖夕阴”的醉翁亭;3杨柳岸的晓风残月;秋后黄昏的满地黄花;日暮溪亭的藕花深处;空山新雨后的松间明月;“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荒凉塞外;“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等……大自然的千姿百态都一一借着语文这块天地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学生可以不出门而观尽天下景,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领略一份与众不同的自然美2、角色互换,主次对调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即教师在课堂中既是积极参与者,又是导学者;既课程的开发者,又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教师通过平等地参与学生活动,并贡献个人意见与经历,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融洽,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的提问成为教师的资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此时,我们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什么问题?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 ,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 ,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可说:“我请教大家……”而教师并不着急去表态或解答,而是留给学生思考余地,师生共同商量着解决。
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渴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导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课堂教学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以此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精神3.构建桥梁,互通有无1、倾听、欣赏、善评价,架起师生平等对话的桥梁 善于倾听教师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敏锐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善于欣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孩子的个性中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承认和赏识,希望充分地展现自己因此,教师要以一种赏识的心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善于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悉心寻觅课堂上自然流淌的情思,面对学生的多元反应,要及时做出适当的评价,不能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
要做到“尊重而不盲从” 2、求活、求放、求发展——构建教学互动的平台 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动中求“活” 、动中求“放” 、动中求“发展” 3、延伸、延伸、再延伸——让教学回到现实的生活中 对话课堂作为一种沟通方式,意味着4平等融洽;对话课堂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意味着现实开放;对话课堂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意味着动态生成这样的对话课堂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在对话的课堂里,是师生两种生命体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总之,师生互动的重要宗旨是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同时老师也是真正的受益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好的做法我们应坚持以师生互动为重点课题加以研究,付诸实践这样才会培养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学生,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中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