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统测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55080237 上传时间:2020-12-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统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统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统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统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统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统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统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统测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统测-高考模拟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统测 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作文纸(分别写上班级、学号、姓名、考号)一并交回。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各考生妥善收好试卷。 第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一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挟制xi脸颊ji隽永jn拈轻怕重ninB矫饰jio蜷缩jun渲染xun怙恶不悛hC濒

2、临bn造诣y油渍z含英咀华jD稽查j围歼jin偌大ru锃光瓦亮ch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实惠拾人牙慧滑稽无机之谈B记帐为虎作伥激励厉行节约C躬行事必恭亲渔利坐受渔利D急躁戒骄戒躁黄梁余音绕梁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探索用技术及管理手段对农村及城乡部的生活污水及废物进行可持续的生态的综合管理,提高生态卫生水平,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这个项目的经验将向其他地区推广。据韩国联合参谋总部透露,8日下午2时30分左右在距白翎岛东面9公里的海面上,一艘朝鲜导航船导航2艘小型船舶,越过了北方0.5英里,遭到了韩国海军高速艇编队的警告射击。茶叶初制后的产品称毛条

3、。毛条通过过程的筛分、风选处理后,达到分清外形规格、整饰外形、剔除杂质、适度干燥以及合理拼配调剂与增进品质的目的。应聘学生们表示,死守某个价位是不明智的,市场有冷热起伏,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期望值。相比薪酬,他们更在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和潜力。A结合界限精致看重B接合界线精制看中C接合界线精制看重D结合界限精致 看中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下课之后,班上的几个“混世魔王”扔书包、弄本子、拍桌子、踢凳子,把教室搞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B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将无数匹马的重复为主题,以寥寥几笔线条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和几棵孤单的树为背景,形成背景与主题简繁的强烈

4、对比,这正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C南京的小吃,多种多样,风味独特,耐人寻味,令很多外地游客赞不绝口。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要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增强法制观念,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参加未经批准的xxx活动,不做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情。B打着“民主”的旗号搞“”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也将对亚太地区乃至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C有关部门认为,苏丹红事件并不是由于某个人的故意或疏忽造成的,而是应把责任归咎于供应链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D在班长的模范行动带动下,同

5、学间团结互助的风气已经蔚然成风,班级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班也多次受到学校表扬。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从2005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将换用新教材,新教材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增加了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新内容。最近,有关人员介绍了语文、数学等5门学科教材的改动之处。B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并且还会被不良情绪困扰,沮丧、焦虑、忧心严重时你会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没有希望了吗?没有办法了吗?有。情绪健康指南能轻松解决你的问题。C座谈会刚刚开始,编辑部的小李突然走进来,很有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就匆匆忙忙地走开了。D与慕容雪村的天堂向左,深圳向右一样

6、,身负重罪也写了三个“血旺兄弟”反目成仇的故事(为什么不约而同的都是三个?可能潜意识里有“桃园三结义”的影响)。二、(12分,每小题3分)对于这些非华夏的族类,历史有一种一体化的理解、一脉相承的说法,如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之匈奴。”晋书-匈奴列传:“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夏曰薰鬻,殷曰鬼方。周曰狄狁,汉曰匈奴。”史记索引:熏粥,“匈奴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薰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对于戎狄匈奴一体化的传统模式,至少自20世纪40年代,便已经有学者认真地指出他的错误。徐仲舒在考察上古北狄的问题时也感到:“狄在殷周之世遂率与中国相为通婚,但其风俗习尚在经传中极

7、少记载。即偶有记载,其词又甚简略,必须取后来史家记述边裔土俗相与对照,庶得窥其原貌。但他没有像许多人那样以匈奴为参照样板,而是取早期鲜卑、靺鞨等山林狩猎民族为范例,认为山林狩猎的特点“皆北狄之俗所宜有,而不必拘于王制所言之事。且此诸俗与中国为近,而与匈奴之游牧文化相距较远也”。徐仲舒提到的王制是礼记中的一篇,这篇儒家经典是最早将北狄描绘成“有不粒食者”的文献之一,这实际上包含了戎狄与匈奴一体,为游牧群体的意思。徐仲舒不同意王制的说法,指出“狄”的习俗与中国近,而与匈奴远。这是相当敏锐的。20世纪早期,美国学者拉铁摩尔在中国生活、工作过很长时间,曾深入实地考察中国北方的“亚洲内陆边疆”地区,撰有

8、中国的边疆一书。书中对中国北方一些“非汉族”群体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这些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关于戎狄的问题,他根据一些文献记载的细节,并没有简单的将戎狄划在游牧的范畴,他认为:根据一些证据来看,戎狄所具有的只是一种混合经济。“周朝一位较早而比较可信的王(周穆王)征戎,得四白狼、四白鹿而归。如果它们是贡品说明它们是狩猎而非游牧民族。如果是战利品,我们就更可以相信戎族的主要财富不是牲畜。而且,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记载,说有一部分戎族被秦国逐出陕西之后,由山西的晋国给予荒地,他们开始从事耕植,成为农夫。看来这个记载视戎族之属于汉族的国家是理所当然的事,除表述他们的组织不如汉族,或者其它

9、的地位有所不及,并没有讲从游牧生活到农业生活的转变。”7、对第一自然段中“一体化”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我国北方长期生活着一些在经济上与华夏民族相异的人类群体,他们前后有与国学多不同的名称。B先秦时期我国北方长期生活着一些与华夏民族相异的人类群体,尽管有不同的名称,其实就是汉代的匈奴。C早期非华夏民族的狄人与晚期的匈奴被看作是一脉相承下来的族群或民族,匈奴是他们最后的总代表。D不管是匈奴、熏鬻、鬼方、猃狁,还是匈奴、山戎、熏粥、淳维、鬼方、猃狁他们都是一脉相承的非华夏族类。8、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徐仲舒研究所取的参照范例是鲜卑、靺鞨等山林狩猎民族,与其他人以匈奴游

10、牧民族为范例不一样。B徐仲舒根据山林狩猎的特点否定了礼记王制所持的“戎狄与匈奴一体,为游牧群体”的观点。C徐仲舒认为狄人诸习俗与中国相近而与匈奴游牧文化相距较远,狄人、匈奴不可能一体化的。D徐仲舒认为山林狩猎的特点北狄之俗皆有,因此鲜卑、靺鞨等山林狩猎民族与狄人是一体化的。9、根据原文,以下各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戎狄匈奴一体化的传统模式,自20世纪以来,已经有徐仲舒、拉铁摩尔等中外学者认真地指出它的错误。B美国学者拉铁摩尔根据“非汉族”群体的发展历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对戎狄匈奴一体化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C拉铁摩尔说,有证据证明戎狄属于汉族的国家是理所当然的事,只是他们的组织不如

11、汉族,或者其他的地位有所不及。D拉铁摩尔认为周穆王获得的四白狼和四白鹿不管是贡品还是战利品,都说明戎族不可能是游牧民族。10、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在传世文献中,对非华夏族类的称谓写法多种多样,只有匈奴一个称谓使用频率最高、时问最长。B虽然有史记索隐的观点,但司马迁未必带着“戎狄匈奴一体化”的观念来撰写匈奴列传。C徐仲舒研究的主要论据是礼记王制,而拉铁摩尔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一些文献所记载的细节。D虽然徐仲舒和拉铁摩尔研究的角度不同,但他们都有理由证明,戎狄应该属于汉族的国家。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

12、敬塘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

13、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辽史张砺传)注释:石敬塘(892-942):后唐节度使。曾在契丹的扶持下称帝,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契丹:古代少数民族名,早居辽河一带。后耶律阿保机统一各族,建契丹国,即辽国。通事:官名,以通晓华俗华语的人充任,职掌外交方面的事务。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11对下列句

14、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奚以锁为奚:为什么B从太宗伐晋从:跟随C至栾城崩崩:指古代帝王死D不可专杀专:专擅,独断独行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C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奚以锁为D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表现“张砺”刚直的一组是: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以是亡耳。”入汴,诸将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虽得之亦将失之。”砺

15、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是夕,砺恚愤卒。ABCD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B辽太宗非常器重张砺,当辽太宗了解了他想逃回后唐的原因后,杖罚高彦英并向张砺道歉。C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唐时,曾上奏辽太宗让中原人来治理中原,但辽太宗没有听从他的忠谏。D辽太宗去世后,张砺在恒州时遭到仇家萧翰等人的报复陷害而愤激死去。第卷(共108分)四(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3分)何及使失所而亡?(2分)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3分)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6分)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寄人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谢家:代指女子的家。(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分)(2)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题)(4分)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_,_。(杜甫客至)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