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块学习档案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55076446 上传时间:2020-12-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模块学习档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本模块学习档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本模块学习档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模块学习档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模块学习档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政治上: 魏晋至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 展的总体趋势是走向成熟和完善。这一阶段 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有: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 制走向成熟的标志;科举制是选官制度走向 成熟的标志;而行省制改变了地方管理方 式,影响深远。下面我们分时期来具体解读 各种制度。 魏晋南北朝: 三省制度:关于三省制度,主要了解三层意 思: 第一,它是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过渡 的一个中间环节。 (第 12 题:为什么选 C ?是由于 秦汉时期,相权的强大威胁皇权,皇帝便采用分立决 策和执行两大权力系统来达到分化相权的目的,如内 外朝制度。魏晋三省制作为承前启后的过渡制度,必 然带有先前制度的显著特点。 ) 第

2、二, 三省制的形成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瓜分, 秦汉时期的独相制已被群相制所替代。 第三,当时三省责权分工还不明确,还 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它还不是正式的国家权 力机关。如:中书省、门下省常被作为皇帝的秘书、咨 询机构。 门阀士族:是中国历史上特点鲜明的一个阶 层,它是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级,深刻影响了魏晋时 期的历史发展。 有学者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主流文明 歧出”的时期?他们的依据是:秦汉初步奠定的“中 央集权、小农经济、儒家思想”三位一体的中 华大一统文明模式分别受到“门阀士族、庄园 经济、佛道思想”的严峻挑战。 还有学者提出:门阀士族从总体上说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反动势力,他们

3、的依 据是什么呢?接材料(政治上:门阀士族控制九 品中正制,世代把持政权,垄断官场,阻碍了庶族士 人的进仕之路,加剧了士庶之间的矛盾;经济上:广 占良田,拥有许多依附农民,形成了庄园经济,却不 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 兵役杂税的来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 它是导致这一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 那么,门阀士族是否只有反动, 没有进步? 1、当 时的士族阶级享受特权,衣食无忧,可以全心全意的 去从事艺术创造,所以南北朝的文化艺术达到了较高 的水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世的艺术高峰 铺平了道路。如文学上继承建安风骨,注重格律,为 唐诗宋词繁盛打下基础; 2

4、、在社会动荡年代, 庄园经 济可以保证封建生产方式的相对稳定;3、在后来士族 南迁后,他们客观上成为南方开发的组织者。 (打破惯 性思维,辩证客观评价) 唐代: 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走向成熟的标志, 体现了顶层设计的理性化色彩? 在封建社会,好的中央权力机构的设置 既要提高行政效率,又能确保皇权至上。 在 平衡两者的关系上,三省六部制无疑是最合理的:纵 观唐朝,1、科举制推行后, 唐朝的宰相由士族逐步转 向了庶族; 2、中唐时期,士人更广泛参与政治,在某 种程度上形成了“士人政治” ;3、这样,既打破了贵 族垄断,便于君主控制,又提高了官员素质;4、而宋 代的二府三司制保证了皇权,但没有效率

5、,元代的一 省制保证了效率,但威胁了皇权。 科举制: 重在对影响的解读(积极:巩 固国家统治: 把选材权集中到中央,打破特权垄断;士人从 政,提高行政效率;推动文化发展: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 尚;社会整合:把读书与做官结合起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扩大统治基础, 加强了儒学地位; 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推动世界 文明:是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消极:参考范围有限: 工商业者、罪犯;考试科目、内容;禁锢思想:人 才被统治阶级控制;重才轻品、官本位思想) 选官制度: 1、制度创新:经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四个阶段 ,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有不同的历史 作用。 2、演变角度:选官标准 由血缘

6、到门第到才学; 选 拔方式 由世袭到推举到考试,渐趋公平公正。 宋代: 文官体制: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 重视文 治,形成重文轻武的国策,形成的文官政以科举出身 的士大夫为主体。 高官大员不再是门阀士族,贵族地 主,而是文人,官僚地主。文官制度的完善,扭转了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禁军篡权的局面,使宋朝以 极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 使宋代经济、文化、教育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合并为中书门下, 推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权力,较之唐代,宰 相权力进一步分散,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改 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君弱臣强的局面,加强中 央集权的措施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7、,中国 此后再没有大的分裂时期。 元代: 中书省:宋朝的相权总体上走了一个由弱转强 的历史轨迹。元代的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被史学 家称为“三台鼎立”,但中书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 构,元朝宰相权力很大,这是古代加强皇权、 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反弹。 行省制度:唐朝的“道州县”;宋朝的“路州 县” ,道和路最初都不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而是管辖 数州的监察区,这与汉代的刺史制度类似, 西汉的 “州” 是监察区,到东汉是行政区。古代中国大行政区 的存在,其初衷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但后来通常发展为地方割据的祸患。元 朝行省辖区地域辽阔,为防范地方割据,其布局特 点是让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 依,从而加强中央集权。但这只是统治者设计的 初衷,在实际运行中也有例外。 (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