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503264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感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情感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情感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情感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情感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感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成人教育 2007 年 8 月情感教育, 作为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其内涵而言, 它不是教学方法, 而是一种教育思想, 一种教育观念。狭义的情感教育一般是指对人的情绪、感觉和感受性的关注; 广义的情感教育则是指关心、关注人的情绪、感情、趣味、价值观、人格、意志、态度这个层面的发展。广义的情感教育是应对着认知教育的。从新课改的理念出发, 我们强调的是广义的情感教育, 即是对人的整个生命的整体性发展的教育。实施情感教育, 即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品质, 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 促进其对自我、对环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

2、的态度、情绪或情感以及信念, 以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基于中国教育的现状, 情感教育这种新的探索的实施对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注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情感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人文性教育, 教育过程中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够促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各个环节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加强教师的思想建设, 必须培养教师对职业的正确认识与热爱。 “情是心灵的钥匙, 爱是教育的基础” 。只有教师对本职业怀有一种无比的热爱之情, 不受世俗之影响, 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才有可能创造出伟大的成就。仅有对教

3、育事业的那份执着之心并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但没有那份执着首先就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意识到这一点, 教师就会倾情耕耘, 激情就会在他的胸襟澎湃, 诗意就会在他心中流畅。有了教师的激情、诗意, 才能唤醒学生的激情、诗意。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情与情的相融, 师生间情感的互动才能实现。加强教师的思想建设, 必须对师生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端正师生的关系, 首先拥有的是一颗爱心。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 是一种自我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的爱则体现在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上。没有真诚的爱, 就不可能有真诚的教育。惟有爱事业、爱学生, 教师才能在责任心的驱使下不断丰富自己, 完

4、善自己, 才会诚心诚意地深入了解学生, 热情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才会把自己的情与爱倾注在每位学生、每节课上。教师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 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在课堂上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 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在与教师的交流中, 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 学生喜欢教师, 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带有学习和参与热情, 反之只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师自身情感的带动下, 学生也会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老师:“没有爱, 没有信任, 教育就会成为一切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严酷的、旷日持久的、疲惫不堪的战争。 ”教师只有真正地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5、 改变过去那种视学生为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器具的观点, 把挚热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灵上, 才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情感教育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教师的情感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一种心理特征, 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一个教师能不能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而且关系到这个教师能否成为一个合格教师, 并且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在他的教导下健康成长。教师具有对学生关心、接纳、理解、尊重等积极的情感, 就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的积极态度, 以及愿意和教师接近的交往倾向, 这样就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一个坚实的情感基础。反过来, 如果

6、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 那么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冷漠、排斥、对抗等消极的情感和行为, 这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 而且对教师的工作心情与身体健康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二、提升教师情感性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更不可能缺少语言, 而且应该说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换句话说, 教师必须掌握并运用好情感性语言。什么是情感性语言呢?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东西, 它是人们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喜欢、愤怒、爱慕、厌恶等不同的心理反映。古代就有七情说, 即把情分为喜、怒、哀、乐、爱、恶、惧。今人又把情感具体化, 分为几十种, 归纳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这样三大类。可见,从古到今, 人们

7、对现实生活中情感的存在是认同的, 而且认为人类的情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多方面的, 是极其广泛和丰富的。所谓情感性语言, 就是带有情感色彩性质的一种语言, 它是对现实生活中情感现象的反映。有情感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刘淑娟摘要 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或情感以及信念, 以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基于中国教育的现状, 情感教育这种新的探索的实施对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关键词 情感教育; 语言能力; 教师素质教 学 论115 中国成人教育 2007 年 8 月人曾说, 情感语言不是“蜜”, 但它“可以粘住一切东西” 。这就说明语言一旦饱含情感, 就能产生

8、“听语动容” 、 “受言激情” “、纳言暖心”的神奇效应。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交往行为, 虽说情感是人们对某种行为或某件事物与自己的需求是否符合而产生的喜厌等情绪, 但教学中情感的产生是在师生互动中生成的。其中, 言语是交往中最主要的中介。师生交往中言语不仅是交往的中介, 而且是教学情感生成的源头。 “教学中的言语不应当作一种事物来体验, 而应当作人的行为来解读。 ”教学中情感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只是简单地把教材文本转化为听觉材料。教师的言语平板、苍白, 是作为“有声文本”来让学生体验的, 是作为一个事物来让学生来体验的, 而非作为教学内容的思想、情感、意志等一系列的探索行为的结果让学生来体验

9、, 教师言语的“文本化”, 使教学活动与学生阅读材料本身没有本质的 区别, 其结果是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无情”状态, 大大地降低了学生本身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要运用好情感性语言, 充分发挥情感性语言的作用, 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服务, 以求达到完美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因为教师高尚的语言修养,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一)注重情感, 以情激情常言道: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 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如果老师的教学能激起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融合, 这样教学活动就可以成为学生的主观需要,成为在学生内心情感驱动下的主观能动的发展

10、过程。这就符合了“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感,达到以声传情, 以言动人, 以情激情。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进行富有情感色彩的讲述, 则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收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如果能进行形象而逼真的描绘, 辅之以轻重缓急的语调, 则能使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如果能把祖国山川河流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的彩色图案, 让人包揽其风姿, 这就无疑会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得到洗涤和陶冶; 如能对学生的点滴加以充满真情的赞赏, 如能对学生积极的学习状况和良好的学习效果给予真诚的评价, 如能每提问一个学生后, 总是客客气气地说声“请坐下

11、”, 给以文明而爱抚的情感性语言, 则能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二)利用肢体语言, 以情育情人们之间交流信息, 除了有声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外, 还可以借助表情、体态、动作。这种通过人的表情、体态的变化和动作来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 叫做人的体态语言, 简称“体态语” 。美国心理学家奥波特经过多年研究, 指出: 人们之间信息交流的总效果, 7% 来自于言辞(文字), 38% 来自语调, 而 55% 来自表情。这样的比例也许不一定十分准确, 但的确能说明体态语言在人们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实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好地运用体态语。1.善于运用目光。据科学研

12、究, 人的眉毛有 40 多种变化形态, 眼皮的闭合也有二三十种之多, 加上眼球的转动等, 眼睛所发出的体态语言信息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教师的目光, 可以引起学生相关的心理效应, 产生或亲近或疏远, 或敬重或反感的情绪体验。由于大脑机能具有不对称性, 绝大多数人形成半球优势; 而一般来说, 教师上课时又主要是进行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居于次要位置, 所以教师“光顾”左边学生的时光多于“光顾”右边的学生的时间。教学中善于运用目光, 首先要给目光“定位”, 既不能长时间地直视某个学生, 使其如坐针毡, 也不能使任何一个学生有被忽视、被冷落的感觉; 更不能东张西望, 使学生觉得教师心绪不宁而分散注意力。

13、合适的位置是将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保持“对流”, 变成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的“控制枢纽” 。另外, 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眼神给学生以暗示, 或鼓励或提醒等。2.善于使用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参与各种不同情绪的发生和人们之间不同情绪的信息传递, 成为人们相互通晓和理解的重要窗口, 是体态语的“稠密区” 。因此, 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使用自己的面部表情, 以形成知识信息、情感信息对学生的综合性的“多觉辐射”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1)自然。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部表情相一致, 使学生看到教师表里如一的真实形象, 以赢得他们的充分信任。(2)适度。课堂上, 教师的面部表情不可呆滞, 喜怒不行于色, 给学

14、生一种“隔世”之感; 也不能变化过多, 让人无法适应。应恰如其分, 做到嬉笑不失态, 哀痛而不失声。(3)温和。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当教师课堂表情温和、亲切、平易时, 师生之间的角色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以至消灭。这样不仅打开了师生间感情通道, 学生的思维之门也为之敞开, 接受信息的敏感度会大大提高。3.注意体态姿势的运用。课堂上,教师的体态姿势具有鲜明的直观性,随时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因此, 在学生面前注意教师的体态和姿势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首先是动作准确。应根据需要选择手势等动作, 要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其次要站立自然平稳,配合以轻松自然的走动。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身子

15、微微前倾, 侧耳细听, 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第三在黑板前讲解时, 注意让开板书内容, 呈半侧位或多半侧位的体势, 尽量避免面对学生的讲解。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采用高新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理论来描述人们对新技术 的反映, 认为我们引进社会的新技术越多,人们越愿意往一块聚集, 越希望和他人在一起。他说:“通过电视来和别人谈话无论有多大的优越性他也不可能取代面对面开会的高情感。 ”同样, 无论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具有多大的优越性, 也达不到当面执教的效果。这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 教师课堂语言技能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无止境的。参考文献:1严明.情感教育: 梳理与反思J.湖南教育, 2005, (21): 43.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作者单位: 泰山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271021)教 学 论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