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清家具概论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49542 上传时间:2017-06-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明清家具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明清家具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明清家具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明清家具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明清家具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明清家具概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时期,形成了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明式家具 。 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条件。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复苏,社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也比元代有了较大的进步,工匠从工奴 中,得到些许自由,在为官方服役之外,可以个人从事手工艺活动,这就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所以,明代的陶瓷、家具等手工业,都有突出的成就;并产生了我国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和园冶 、 髹漆录 、 鲁班经等著作。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技术交流。经济的发展,给明代社会带来了繁荣兴旺的景象。此时出现城市集市、外贸港口等新鲜事物,已初露资本主

2、义萌芽。明代是我国历史上汉唐以来的又一个兴盛期。 在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的兴盛国势之中,城市的园林和宅第建设,也随着兴旺起来。宫廷贵族、富商巨贾们的新府第,自然需要大量的家具以充其内。加之郑和下西洋,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了大量的花梨、紫檀等家具原 6 料,从此南洋诸国和中国来往密切。明中期以后,花梨、紫檀等木材的进口,也是促进明代细木家具这个品种发展的一个条件。我们从历史文献和文化遗迹上,还可以看到,在明代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玩赏、收藏、著书和参与设计家具之风,蔚然兴起于文化圈内。这些文化名人的投入,无疑对于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起到一定作用。 在明

3、代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除普遍的情况仍是漆木家具以外,社会上开始崇尚硬木家具。追寻古朴之风,遍及南北。 云间据目抄里记载:,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虽是皂快之辈,也争仿 细桌、书房 。可见当时,争效文人,争购细木家具也是时尚之一了。 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可以说,从五代开始,经过两宋,包括辽金。到了明代,社会经济繁荣、对外频繁交流、开放海禁、以及科技进步和文化发达,家具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家具至明代,已是品种齐全,造型丰富,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家具的成熟期、总结期了。 由于明代细木家具用材都是坚固耐久的硬木,所以遗留于今天的珍品,为数不少。故宫博

4、物院收藏有大量的明代家具实物,全国各地还出土了一批明代家具实物和模型,如明嘉靖时的廖纪墓,明万历时的潘氏墓,明万历时的王锡爵墓,明太祖朱元漳第十子朱檀墓等,出土了很多家具实物和模型。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个人收藏,和散藏于民间的家具实物。这些都为我们了解、认识、研究明朝的家具历史、家具演进、家具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条件。清代家具,从发展历史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清初继承了明代传统,家具风格基本上保留了明代特点,可以称为明式。从康熙末至雍正、乾隆,乃至嘉庆这一百年,是清代历史上的兴盛期,也是清代家具发展的鼎盛期。家具的造型、结构、品种、式样,都有不少的创新,生产技术也有所进步。从雍

5、正年开始,家具新品种、新结构、新装饰不断涌现,如折叠式书桌、炕格、炕书架等。在装饰上也有新的创意,如黑光漆面嵌螺钿、婆罗漆面、掐丝珐琅等。另外用福字、寿字、流云等描画在束腰上,也是雍正时的一种新手法。 到了清朝黄金时代的乾隆时期,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留下了大量的传世珍品。这些家具,材质优良,作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国势与民风。这些盛世家具风格,与前代截然不同,代表着清代的主流,被后世称为清式风格。 道光以后,经历了鸦片战争等一连串的丧权辱国事件,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势开始衰微,外来影响日益扩大,外来家具也不断输入,传统的家具风格,受

6、到了冲击,并随之发生了变化,造成了世所公认的不良倾向,这就是清代晚期家具的特点。 在清代家具中,有苏作、广作、京作的三种作法,或称为三种风格。一般认为苏作更多地保留了明式传统,广作更多地代表着清式风格,而京作居于两者之间。 总之,清代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造型上雄伟、浑厚,装饰上富丽、豪华,表现出强悍与富贵的气派,成为与众不同的独有风格 一、宋代家具的空前普及,为明清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是中国家具史中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宋代家具品种有床、榻、桌、案、凳、箱、柜、衣架、巾架、盆架、屏风、镜台、凭几等。还出现了专用家具,如弹琴用的琴桌,对弈用的棋桌,进食用的宴桌等。家具

7、形式也多种多样。仅桌子一项已有正方、长方、长条、圆桌、半圆桌,还有较矮的炕桌、炕案;凳子有方、长方、长条、牙牙等形式;椅子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 宋代还发明了燕几,曾轰动一时。当时的士宦大家为装饰屋宇,竟相仿造,燕几由 7 件组成,有一定的比例规格。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意组合,可聚可散,可长可短,纵横离合,变化多端。符合了上层社会使用的要求。 宋代家具在制作上也不有少变化。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各种装饰形式;同时使用了牙板、罗锅枨、矮佬、霸王枨、托泥、茶钟脚、收分等各式结构部件,但和明式家具相比还较差些。宋代,我国已基本完成起居方式的转变,供垂足坐的高形家具占绝对主

8、导地位。在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市肆小店中,无不陈放各式家具。其中以方桌、条凳最为普遍,而士宦大家或有名望的人才有资格置备交椅。 在宫延里,统治阶级不惜工本制作了一批高级家具。如宋代帝后像中的各式椅子,从形像看,用料都较粗壮,装饰也很华丽,但仍不能算是完美的家具。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河北巨鹿出土的宋代桌子和椅子,就是较为完美的代表作品,体现出宋代家具艺术的发展水平。所以,我们对宋代家具的评价应是: “ 没有宋代家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出现完美、精湛的明式家具。 ” 换言之,对于明式家具来说,则是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了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因而使家具事业进入了科学化的

9、阶段。 二、明初手工艺的繁荣,对明式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明代前期,从事手工业的艺人较前代有所增多,技艺亦高前代一筹。明代沈德符蔽帚斋余谈说: “ 玩好之物,以古为贵,惟本朝则不然。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其价遂以古敌 ”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介绍说: “ 画当重宋,而三十年来忽重元人,乃至倪元镇以逮明沈周,价骤增十倍。窑器当重哥、汝,而十五年来忽重富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骤增十倍。大抵吴中滥觞,而徽人导之,俱可怪也。今吾吴中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银,赵良璧之治锡,马勋治扇,周柱治商嵌及歙嵌,吕爱山治金,王小溪治玛瑙,皆比常价再倍。而其人至有与缙绅坐者。近闻此好流入宫

10、掖,其势尚未已也 ” 明张岱陶庵梦忆中也有类似记载: “ 吴中技绝,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镶嵌,赵良璧之治锡,朱碧山之治金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张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 ” 。 “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鬻鬻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勾勒数刀,价以两计 ” 。 明代周晖的金陵琐事卷三介绍说 “ 徐守素,蒋彻,李信修补古铜器如神。邹英学于蒋彻,亦次之。李昭、李赞、蒋诚制扇极精工。刘敬之,小木高手 ” 。这些资料说明一个问题,即明代江南地区手工艺技术较前代大大提高了。 家具艺术也和其他艺术一样,在明代初期至中期也有很大的发展。

11、尽管匠师们没有在器物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流传至今的大批家具珍品记录了他们的勤劳智慧和光辉业绩。他们为弘扬祖国优秀文化艺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理所当然的艺术家。 明代,总结各种工艺技术经验的专门书籍逐渐增多。明代黄成所编著的装饰录一书,全面论述了漆工艺的历史及工艺、分类和特点等。这些工艺在明代漆家具上都有所体现,是一部研究漆工历史的重要著作,直到现在仍有重要的研究和借鉴价值。 木器家具方面的专著当推鲁班经匠家镜一书。此书为明代北京提督工部御匠司司正午荣汇编,分建筑和家具两部分,其中对家具作了详尽的分类。如:椅凳灯、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台架类、屏座类等。每一类中又分别叙述不同形式。如床榻类中有

12、大床、禅床、凉床、藤床等;桌案类有一字桌、案桌、折桌、圆桌、琴桌、棋桌、方桌等。其他如选材,卯榫结构,家具尺寸,装饰花纹及线脚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和记述。 鲁班经匠家镜一书是建筑的营造法式和家具制造的经验总结。它的问世,对明代家具的发展和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有关家具方面的书籍还有明代文震享所编的长物志 。书中对各类家具一一作了具体分析和研究,对家具的用材、制作、式样分别给予优劣雅俗的评价。明代高濂编著的遵生八笺还把家具制作和养生学结合起来,提出独到的见解。这些书籍的出现指导了家具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生产工艺的提高,并丰富了家具制作的理论体系。 三、海外贸易为明式家具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前期,由

13、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东南沿海手工业的繁荣,加上当时罗盘针的发明与使用,造船技术的不断提高,气象的观测,地图的绘制及航路的勘探,给海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明代海外贸易主要是日本、吕宋、南洋各国和东南亚各国。 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很频繁,至今在日本正仓院还珍藏着我国的唐代家具实物。明代初期,中国和日本政府间还订有条约,规定日本向中国十年一贡,这种朝贡,实际上是一种勘合贸易。其中的倭漆家具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甚至中国漆中有仿制日本器物者。 遵生八笺中香几条介绍说: “ 若书案头所置小几,惟倭制佳绝。其式一板为面,长二尺,阔一尺二寸,高三寸余,上嵌金银片子花鸟四簇树石。

14、几面横设小档二条,用泥金涂之,下用四牙,四足牙口掺金铜滚阳线,镶铃,持之甚轻 ” 。 长物志卷六台几条介绍: “ 倭人所制,种类大小不一,俱极古雅精丽。有镀金镶四角者,有嵌金银片者,有暗花者,价俱甚贵。近时仿旧式为之,亦有佳者,以置尊彝之属,最古。 ” 明朝与南洋各国的联系更为密切。南洋各国盛产金银珠宝和各种香料以及珍贵木材。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统治阶级过起奢侈的生活,这些进口的器物与材料正合他们腐化生活的需要。永乐至宣德时期,为了宣扬国威,特派三宝太监郑和七次出使西洋,进行贸易交往。其规模之大,航程之远,时间之长,往返之频繁,是世界航海史上所罕见的。 从 1405 年(永乐三年)到

15、1443 年(宣德八年) ,郑和先后七次出海远航,时间持续 28 年之久,所历 37 个国家。最南到爪哇,最北到波斯湾和红海的默伽,最东到台湾,最后到非洲东岸。所率船队有大船 62 艘,每艘长 147 米,宽 60 米,共载 27500 百余人。船上带有我国行销的青花瓷器,印花布、丝、色绢、缎匹、雨伞、米谷、草席、鼓板、牙箱等四十余种货物。而贸易采购回国的主要有香料、椰子、锡沙、淡金、宝石和各类优质木材。 郑和七次下西洋密切了中国同各国的关系,此后,各国亦相继派使臣赴中国朝贡(即勘合贸易) ,所带货物中都有相当数量的木料。通过这些国家定期或不定期的贸易往来,大批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进到中国。明式

16、家具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它的材质优良。海外贸易的发展,为明式家具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四、住宅、园林的发展对家具的影响 明代前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城市建设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官府和官僚地主,富商大贾竞相建造豪华的府第、园林和住宅,以供他们享受。这些园林、住宅,装修精丽,当时有不少文人、画家直接参与设计和建造。其规模庞大,有的甚至多至千余间。使得明朝政府不得不制定严格的住宅等级制度加以限制。规定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等。不许在宅前后左右多占地、构亭馆、开池塘。 “ 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 ” 。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达官、富商和大地主不遵守这些定制。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官僚地主为了显示其富有,役使大批奴仆,加上宾客来往之多,都需要大量房屋和活动场所,需要有不同用途的使用建筑和观赏建筑,并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配备大批的与其相适应的家具。这种趋势,必然对家具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