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学设计word文档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4930723 上传时间:2020-12-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教学设计word文档(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时间:_年_月_日【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革命的背景、主要过程及其重大事件(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历史意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文字材料、视频资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历史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历史事件的成

2、败与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辛亥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中,认识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通过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教材图文的解读,使学生感受革命党人舍小家顾大家、敢为天下先、救国救民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生命追求革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备考指要】掌握同盟会的成立,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比较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点;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给后人留下的教训。从命题角度看,辛亥革命要注意与西方启蒙思想、欧美资产

3、阶级代议制等内容联系命题。【学法指导】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始。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各省相继摆脱清朝统治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与此同时,各省的立宪派.旧官僚相互勾结,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篡权活动,使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潜伏着严重危机。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是重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然而,从本质上讲,它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辛亥

4、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更为重要的是,这场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一结局出现的主观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911年,孙中山领导和发动的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语: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二十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

5、。鲁迅说:“中山先生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

6、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江泽民一、知识要点的探究与学习:讲解:吾人要知道,过去五千年的一部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五千年(至少一千年吧)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那么,“辛亥革命”在我们这个“从君主到民主”的百年“转型期”中,算个什么呢?曰:广义的“辛亥革命”(1890-1912),是我国历史从君主到民主这个转型期的“开始”。狭义的“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1月1日),则是这个“开始的时代”。 著

7、名史学家唐德刚讲解:辛亥革命的酝酿是一个长达近二十年的较长过程,进行历史时空的动态研究才是历史思维的高级形式。辛亥革命的酝酿从经济发展到阶级的强大、从思想理论的提出到组织的建立、从人民的斗争到革命党的起义、环环相扣,一度前行,节奏很快。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聚集能量,而辛亥革命的能量聚集正是从1894-1911年的过程,武昌起义是其能量的释放,在这之后的种种变化又在为新的革命聚集能量。辛亥革命前有着怎样的积累能量之过程。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成为时代的要求必然性。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末相继开始“新政”和预备立宪,改革客观上

8、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材料一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师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着什么样的内外局势?”学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内忧外患。 师问:“为应对内忧外患这一严重局势,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师讲解:清朝“新政”和“宪政”改革自救运动。晚清十年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清政府在面临外

9、力压迫和国内要求变革的形势下,为维护其统治,自1901年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及社会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史称“清末新政”。1901-1905年,“清末新政”第一阶段: 政治:裁冗官衙及军机处、设内阁、资政院咨议局、初行三权分立、地方自治。提出的君主立宪等政治改革的要求,对此后立宪运动的开展影响巨大。法律:颁大清新刑律,仿西方体例,刑分主刑从刑,刑民分开。经济:1902清上谕,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3年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制定商法。依照各国律例,颁布一系列保护与发展工矿、铁路和商务等的实业条例,以振兴农工商务。包括商律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矿物铁路公

10、共章程劝办商会简明章程改定奖励华商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现代经济制度逐步建立,诸如企业制度、公司制度、金融制度等。颁发经济自由政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和社会群体,以商会和市场为纽带基本形成。教育:1904通过癸卯学制,分学前、小、中、大、职等教育层次,是现代教育开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1902年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又名“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1904年再次颁发奏定学堂章程,增设新式课程,兴办师范学堂和各类实业学堂,中国新型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建立。1905年废除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派遣学生出国留学。

11、以提供经费、授予官衔等方式奖励游学,造成晚清赴日、美等国留学的热潮。军事方面:编练“新军”,兴办警政,仿照西方设立警察制度。停止武科科举考试中央设练兵处及省级督练处在各地举办新式警政,设警务局,举办警务学堂,维护各地治安。新政第二阶段: 1905-1911年“预备立宪”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以君主立宪小国战胜俄国那样一个专制大国,给清廷很大震动。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1906年五大臣归国,指出立宪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弥”。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组成“皇族内阁”预备立宪内容: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

12、其核心是官制改革;官制改革试图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使行政权操之于内阁,司法权由法部掌握,审判权归大理院,立法权由准备设立的资政院掌握,但实际上仍以军机处为“行政总汇”。 设立议会。预备立宪期间关于民权思想的公开宣传与历次国会请愿运动的实践为中华民国的创建提供了条件。实行地方自治。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

13、命思想的传播。师过渡:思想动员为革命所起的鸣罗开道作用,思想解放是革命的前提和先导已经被无数革命或改革所证明,法国大革命、中国真理讨论都表现了思想动员所起的伟大作用。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以上海、东京为阵地,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材料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欢喜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陈天华 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凡是要想推翻一个政权,首先是制造舆论,搞意识形态,搞上层建筑,革命如此,反革命也是如此。 毛泽东条件: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

14、子队伍迅速壮大。思想武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两个中心:上海、东京。三个思想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章炳麟宣扬革命论章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与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去发辫立志革命。1902年康有为发表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一文(即南海先生最近政见书),鼓吹保皇谬论。1903年,章炳麟在上海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他主要以反对满族的统治来论证革命的必要,他说:“今日之民智,不必恃它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他在文章中猛烈抨击康有为诋毁革命、宣扬保皇的谬论,并热情歌颂革命说:“公理

15、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一卷,第760页)邹容与他的革命军邹容(18851905),原名绍陶,四川巴县人。1902年留学日本。次年撰成革命军一书,由章炳麟作序发表。全书共七章,二万余字,宣传“革命是天演之公例”,“顺乎天而应乎人”,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书中论述了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他号召人们奋起革命,“作十年血战之期,磨吾剑,建吾旗,各出其九死一生之魄力”,同清朝统治者“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革命军写成后不胫而走,风行海内外,发行总数达一百多万册。“君既卒,所著革命军因大行,凡摹印二十余版。远道不能致者,或以白金十两购之,置笼中,杂衣履餈饼以入,清关邮不能禁”(章炳麟:赠大将军邹君墓表)陈天华撰写猛回头和警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