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49173 上传时间:2017-06-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我和王忠诚院士、顾玉东院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有记卡片的习惯。病例随访、文献观点,等等。到写作文章时,都是现成的材料。现在有了电脑,但是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点,个人心得,(关键是要很好保存、整理和运用)会有事半功倍的成绩。无论写在纸上,还是记载在电脑内,都应该有一个记事簿,并且经常整理。 ”记什么:摘抄:心得:自己的评注:“看文章时作笔记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

2、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怎么记:1、分类的记:“对于下载的文献,要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哪些用处不大,待删除,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 ”2、定期总结(不能光记不看!我就是!)“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 SCI 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 ”原则:1、大量的阅读、读外文:“对于初次进入一个领域的新手

3、, ,才能把握本领域的动态和方向。记得一个留洋的研究生说,起初导师让他读大量的文献,而且每天都规定了数量,好像是 100 篇吧?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请教导师,却被告知只要每天把数量读够就行了。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终于最后融汇贯通,也理解了导师的方法。 所以,我觉得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而且,每个作者的研究方法多少有所区别,读得多了,渐渐就会比较出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今后的研究大有裨益。其实,由于现在科技进步很快,即使是自己从事的领域,也有很多新技术、新观点不停的出现,所以

4、,即使是个“老手” ,如果懒于更新自己的知识,也会很快落后。 ”“不要指望在中文文献中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尽可能多地看文献(有点困难):很多同学都不知道看文献究竟要看多少?当然是越多越好。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为什么要阅读文献(问的好!但解释的一般!)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阅读文献的来源”“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

5、,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有体会!)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2、由一个小的知识点做突破口:“由点到面: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个小枝节,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20 篇左右已经相当多了(/感觉这句很重要) 。之所以不必在意 3 年以前的,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 (需要一定分析和阅读量!)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的文章看全

6、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3、目的明确的读:就是要明确自己正在读文献的目的:是了解概况和发展、学习方法、拓展思路、宽展领域(读其它相关的东西) 、参考技术(照人家的做)4、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培养出一种习惯那么很多事都是不知不觉就会提高的:“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如果只作为一个收藏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 (我的问题!)下载的目的是学习。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邹承鲁院士写他是如何读文献的: 无论题目从何而来,都必需紧密追踪当前有关科学领域发展的动向。从研究生时代开始,在导师教导下,以

7、周围同学为榜样,我就养成了每周必定去图书馆浏览最新期刊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如果确实有事,下周必定补上。我当时有一个小记录册,登录所有对本专业重要的刊物,每期读过后,一定做记录,决不遗漏一期,直至今日。 ”“阅读英文文献要持之以恒,不要怕难:我英语很差劲,大学好不容易过了四级,六级两次都差几分,后来就索性不再管了。刚开始看英文文献的时候没有一点基础,恰好我又是搞纯基础理论研究,看起来真够费劲,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我一直都坚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但是我后来发现是我自己在原地踏步。于是这样思考来思考去根本没有结果,我就增加篇幅量,强迫自己去看,慢慢地看出兴趣了,速度也越来越快。

8、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 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非常正确的。 ”“定期读几篇 cell,nature,science 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 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 ,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 TITLE&ABSTRACT 应该阅读的。 ”5、阅读时要对立(思考、判断):中国人现在很少有自己的思想了,很多都是没独立的看别人

9、怎么样,自己也怎么样,最后成了不如别人的别人!所以要独立思考!亲自实践!认真的分析和判断!“现在可以在网上阅读所有重要刊物的目录和摘要,这就更容易做到了。掌握文献、对文献进行综合,以批判的眼光评价文献,并从中提取出有用的和正确的信息以指导今后的研究是一个能独立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必备的能力。 阅读文献以追踪当前发展动态时,务须切记发挥自己判断力,不可盲从,即使是知名科学家和教科书有时也会有错误。古人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追踪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时切记,你看到的问题别人也同样会看到,越是重要的问题竞争必然越是剧烈,在研究条件不如人时,如果没有创新的研究思想,独到的研究方案是不可能超越他人得到

10、成功的。虽然国际上也有对于某些重要课题一哄而起的情况,但在我国似乎特别严重。缺乏自己的创新思想而片面一哄而起追求热点,是一条必然失败的路线,最多只能是为别人成果锦上添花,或做一些小修小补的工作而已。关键在于自己的创新思想。创新思想来自何处,虽然灵机一动产生了重要的创新思想,在科学史上确实有所记载,但这毕竟是比较罕见的,而远远更为常见的是天才出于勤奋,创新出于积累,积累可以是个人积累,也可以是本人所在单位的长期积累。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旺火炉原理,也是诺贝尔奖经常出在少数几个单位的原因。只有勤奋努力才能不断有优秀工作的积累,才可能在工作中逐渐产生真正创新的,别人无法剽窃的创新思想,才有可能在重大问题

11、上取得突破。而在一个炉火熊熊的旺火炉中,不断会有优秀工作的积累,优秀人才的产生,并且创新思想和人才的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就会不断创造出新的突破性成果。 ”“阅读文献要带着批判的眼光:随着时间的增长,文献看得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献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要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光看他。他有那些可取之处,哪些不好。我们也不能极其推崇一个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支持另外的观点。忘记谁说的,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左观点的人。科学研究不能因为它已发表就认为是完美的,我们就是读一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章,也能在其中发现一些不足。我们应该认识到的

12、一件事是在阅读每一篇发表论文都能够挑战自我,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目的。 (内容有点高调) ”“勤思考: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 (独立)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 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

13、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5、多交流!有些东西通过一些交流很很快的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 group 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可以在 google 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 alert(利用资源),他 24 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方向的牛人谈谈

14、,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 N 次方增加了!”步骤:1、MIT 方式:1)有目的的总体浏览:“内容目录”、 “结论部分”和“简介”!2)找出文章的 Key3)精度有价值的文章、边读边思考!(我就爱这样,嘿嘿!但是有个结果就是阅读速度慢!)“MIT 人工智能(AI)实验

15、室的教授和学生总结的如何读论文,还不错! 阅读论文是需要练习的技能。不可能完整地阅读所有的论文。 读论文可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一篇的过程)(MIT 就是狠,很务实!我很有同感!嘿嘿!)第一阶段是看论文中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AI 论文含有摘要,其中可能有内容的介绍,但是也有可能没有或者总结得不好,因此需要你跳读,这看一点那看一点,了解作者究竟做了些什么。内容目录(the table of contents) 、结论部分(conclusion)和简介(introduction)是三个重点。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就只好顺序快速浏览了。一旦搞清楚了论文的大概和创新点,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

16、在第二阶段,要找出论文真正具有内容的部分。很多 15 页的论文可以重写为一页左右的篇幅;因此需要你寻找那些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这经常隐藏于某个地方。 (Key)论文作者从其工作中所发现的感兴趣的地方,未必是你感兴趣的,反之亦然。 最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 “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 “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 “如果会发生什么?” 。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 ,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 ”方式二(一种做研究整体模式)1)看综述:2)泛读: 3)精读:4)做笔记:5)有需要时回查(文章、笔记、文章的参考文献) (有点像做阅读理解):“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