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寓言二则 导学案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485999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寓言二则 导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寓言二则 导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寓言二则 导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寓言二则 导学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寓言二则 导学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 2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 初识文言文特点和寓言的特征。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3. 在了解文言文翻译方法的基础上,对照注释准确翻译全文。4. 理解寓意,并用以指导现实生活。预习自学:第一课时 郑人买履一、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收集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韩非:郑人买履: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并抄写(正确,美观)( )l ( )su 先自度( )其足 吾忘持度( ) 宁( )信度( ) 3方法指导: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1)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 、达、雅”三个字。“信”指译文要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

2、,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

3、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订正栏:2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 心中有 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

4、,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5)顺口溜: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 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6)文言文翻译五字法4.知识链接:认识通假字举例说明:坐,同“座” ,座位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在战国末期,还没有表示“座位”这个意思的“座”字,就借用同音字“坐”来代 替,直至后来有了“座”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象。其中, “坐”就叫做“座”的通假字, “座”为本字。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的意思。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二学习研讨:(一)检测预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散读(要求:读出节奏

5、、人物的语气。 )2学生朗读 (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3老师范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四)再读课文,理解文意。结合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见预习导学 3)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文中注解 翻译全文。(五)反馈交流(当堂训练)1讲解重要字词履: 度 du: 置之其坐:置: 。之: 。坐: 。 至之市: 之: 。 市: 。操, 。 吾: 。 反: 。市罢: 。遂: 。 补充栏:3宁: 。 信度: 。无自信: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

6、之市,而忘操之。 吾忘持度。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宁信度,无自信也。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结合通假字的知识,见预习导学 4。 )(1) 置之其坐( ) (2) 反归取之( )4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 (1) 至之市( ) (2)而忘操之( ) (3)何不试之以足( )(六)三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分角色朗读文中的 对话,思考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提示:抓住动作和语言)2说出寓言故事的寓意 ,并谈谈它 的现实意义。(七)当堂训练: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八)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郑人买履2.预习、背诵刻舟求剑我的收获:备注:教师初批用红笔,复批用黑水笔。 学生订 正用红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