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三疑三探教学随笔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483989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课三疑三探教学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课三疑三探教学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课三疑三探教学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课三疑三探教学随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课三疑三探教学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课三疑三探教学随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于探究中寻求互通精神血脉的气息科学课“三疑三探”教学随笔 八道沟镇中心小学校 董玉华“三疑三探”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教学模式。它会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开放知识、批判知识、探究知识、反思知识、创新知识,从而获得智慧的力量。理想的课堂究竟何其模样?套用一句美学用语:“一千个学者,有一千个课堂。 ”然而,探本溯源,我们就会发现好的课堂不是漫无规律,毫无章法的。相反,好的课堂一定是有其内在的规律,蕴含着教育教学的真谛与生命成长的机理。自由的呼吸踏上快乐的旅程。自由是智力生活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如鱼得水,如鸟入林。美好的课堂在于创造一种自由的空气。快乐是生命的亮色,也应该是课堂的底色。 “生而

2、寡欢无趣,何生之有?学而寡欢无趣,何学之有?”我在教授三年级的茎越长越高时,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广开言路,各抒己见。书中的示范实验所用材料是芹菜浸入红水中,而我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广拓思维,想到用大葱,蒜苔,白菜甚至韭菜来代替实验材料,用各种颜色的液体(饮料、墨水,彩笔芯或彩纸浸入水中)做自己喜欢的可以就地取材的实验。当孩子们展现着五花八门的植物茎的横切面时,我从孩子们喜悦的眼神中,不仅看到了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之作用的实证,更看到了自由的学习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一种心灵的舒展。只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才能滋育出健康阳光、蓬勃向上的生命气象。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一个人

3、形体自然、身心自在,心灵自由,学有所得。五年级的孩子们在学习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时,经历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孩子们在酒精灯缺少,铁片、木夹子不足的情况下,能够积极开动脑筋,献计献策,用蜡烛代替酒精灯,用汤匙代替铁片和木夹来圆满地完成了实验。孩子们乐学善思,笑声洋溢,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在快乐的集思广益中看到了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神奇变化,明白了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密度息息相关的道理。没有欢声笑语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相视一笑、莫逆于心的体验的学习是一种刻板的训练;没有内在愉悦的身心欣喜的教育是对生命的一种背离。快乐不是简单的课堂的点缀与调节,而是教学成果

4、的重要标志与体现。开心,才能心“开” 。当一个人开心时,他的心窍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聪明和灵感就汩汩涌流。当然,这种学习快乐不能仅仅停留在浮泛肤浅的感官的快乐,而应是师生共同发现内心的欣悦,感受求知的欣悦。学有所思,为有所悟,学有所长,便学有所乐。智慧的探索成就生命的成长。知识如恒河沙数,因此,课堂注定要成为“智慧”的养育所与集散地。理想的课堂便是智慧的对话,文化的对话,思想的生成。目睹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不断发掘内在的事物本质,我们会越来越发现我们自身的知识浅薄和目光短浅。而每一堂严谨而生动的科学课程会让我们的思想不断丰富,无限充盈,无限跳跃。植物的根、茎、叶比比皆是,而我们总是忽略它们

5、的存在价值,似乎理所应当地存在;石头下沉,木块上浮屡见不鲜,而我们从未否定沉浮现象或者逆向思考一下沉浮的转变原理。通过沉与浮这一单元的探索,孩子们领悟了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本身的轻重(质量)和大小(体积)无关,而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本身轻重和大小的关系恰恰有关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另外,液体的性质(密度)同样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况,这就是为什么死海淹不死人,油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缘故。学生尝试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了物体沉浮的原因,在实验中理解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思想和意义,感受到

6、了科学原理运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探究中贴近儿童的生活,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大大增强了孩子们探究科学的兴致和意愿。课堂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生成,是师生与环境之间多方、多边复合的互动交流的生成过程。生成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也是思想的课堂,文化的课堂!当前我们的生存环境面目全非,伤痕累累,可是我们的孩子们事不关己,置若罔闻。当维护生态平衡一课展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孩子们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了草原上青草、兔子、老鹰三个物种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及一损俱损,动一发牵全身的利害关系,探究了最终导致的后果沙尘暴的形成。孩子们意识到了无视自然法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当孩子们耳闻

7、目睹 2013 年我国夏季南方旱情严峻,颗粒无收,北方洪灾肆虐,吞噬家园的悲剧时;当孩子们喝着被污染的水,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吃着从被污染的土地生长出来的食物,住在噪音此起彼伏的环境之中时,孩子们再也不会无动于衷了。他们清楚地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家园。维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他们能做到的就是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育可以放在三个相互贯通的层面上去理解,即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和润泽生命。而教育及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点化和润泽生命,教育及课堂的第一使命就在于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在朝夕的温习与探索中,建构和塑造生命的面貌与人生的价值向度。在合作中学习合作,在关爱中学习关爱,在宽容中学习宽容,在民主中学习民主.在各自千差万别的“生命相遇”中不断地走向“生命相融” ,走向“生命相生” 。我有我的尺度,我要按照这个尺度来衡量自己的教育技巧。我每天都在提醒自己:如果你的大多数孩子都懒惰于做实验,惯于被灌输,那你就是个坏教师;如果你的大多数孩子都热衷于思考与实践,喜欢手脑并用,那你就是个好教师;如果你班上的所有孩子都酷爱自主探究,拥有独到见解和方式方法,那你不仅是个好教师,而且还是一个好的教育者。我认为美好的课堂应该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应该是“山鸣谷应,音韵谐和” ,拥有“精神花园”的自由和快乐,智慧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