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480127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7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摘要: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遵循人类发展规律,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任务提出的战略部署。生态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侧重描述社会发展动态如生态,狭义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时代背景、价值取向、中心思想、实践重点等都是围绕“狭义生态”概念延展。从狭义生态角度去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美丽中国建设是必要的思想基础。关键词:绿色发展;狭义生态;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理念上升为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大理论。在国家发展思路方面提出,坚持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推动

2、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同志更是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个基本理念。强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粗放型发展方式使中国能源、资源不堪重负,造成大范围雾霾、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突出环境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瓶颈制约。生态与绿色发展理念两者是高度契合的逻辑联系。绿色发展理念从

3、提出的着眼点、涉及的中心内容、贯彻实施的措施等方面来看,都是谈论人类社会生活中如何处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是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生态”问题,只有正确厘清了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才能推动正确的实践行动。一、生态危机: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绿色发展理念从提出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环境看,是针对狭义生态问题而言的,是应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压力的呈现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随着生活水平进入小康,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呈现出

4、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转变趋势。中国自然环境先天不足,干旱半干旱区占国土面积的 52%,干旱半干旱区占国土面积的 10%,中国生态恶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面积达 356 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约 100万平方公里,草原退化面积达三分之二。全球 1121 种濒危物种,中国有 190 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世界人均值。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没能得到有效控制,新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重特大环境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沙漠化、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已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十一五”期间在中国经

5、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环保措施中国取得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的好成绩。但中国治污减排的压力、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压力继续加大,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严峻。 1 2 / 7当代中国要解决的不只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还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问题的挑战。传统的工业增长方式、落后的资源利用手段、加速膨胀的城市化以及令人不安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安全食品增多等,使原本就已凸显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发展,贴近民生,关乎稳定,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二)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

6、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生态要求绿色发展理念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期叠加”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的背景下提出的。中国迫切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突出表现在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中国过去多年经济的超高速增长,带来了诸多弊病,包括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以及导致发展错过了最佳的结构调整时期和技术创新时期。城市因为生态问题成为现代人精神焦虑的制造所和社会矛盾的多发地。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关键是要调整好结构,发展环境资源友好型产业。经济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是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从

7、经济速度层面看,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涵发生质的变化;从经济结构层面看,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由低端迈向中高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从经济发展动力层面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社会风险层面看,生态环境和一些不确定性风险将进一步显现。 新常态下中国生态问题压力推动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行动转型。“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阶段,环境保护既大有作为又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攻坚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中国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形成网络,逐步

8、发挥积极的作用。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诉求高涨,生态文化通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创建活动不断普及,频发的重大环境事件促使公众更加重视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环境保护已视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三)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的提升在生态危机的压力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等都与绿色发展的观念和原则相一致。因生态压力,政府不得不放弃对 GDP 的单一追求,放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国家的老路。的确中国也走出了一条不同西方的“中国道路”,连福山也不得不承认:“的确存在一种中国模式,这种模式包括了市场经济、一党执政、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非

9、常有能力的政府等等。” 1相较而言,福山对资本主义工业化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表示出担忧:“假如全球气候变暖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它导致的结果就是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2针对发展的不可持续难题,中国政府的环境政策逐步渗透到其他政策领域,实际工作中环境监督与处罚,环境政策的协同性落实逐步去完善。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的生态认同和环境治理的参与技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广泛性与公平性持续发展。 3中国政府坚持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坚持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

10、,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以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满足群众的新期待;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形成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局面。1周生贤.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新要求,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在 2011 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 中国环境管理,2011(1).1 福山.危机与未来福山中国讲演录M. 陈家刚编,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2012:5.2 福山.危机与未来福山中国讲演录M. 陈家刚编,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2012:4.3 杜明娥,杨英姿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建设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年 3 / 7生态危机的存在,

11、它促使中国政府不断加深生态环境的国际协作。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了资源利用、危机处置等深度合作,并主动参与了多项国际环境公约谈判和环境标准制定。根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手段全力推进。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增量的 42,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 1中国政府宣布将于 2017 年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中国政府还决定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31 亿美元气候融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表现为市场化的政策工具得以创新运用。绿色产品政府采购比例不断加大,

12、排污费征收、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试点走向深入,环境税政策正在积极酝酿,环评审批验收信息进入银行征信管理系统,十余家保险企业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成立了国家环境咨询委和科技委,设立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化工、制药、冶金和化纤等行业多项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新能源产业被确立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价值内涵得以拓展,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寻求企业环境收益,众多企业对绿色生产作出了承诺。环境污染既是发展中的危机,也是中国发展的外在压力。中国政府生态危机的压力下,不断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并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即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

13、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绿色产业包括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绿色服务业等,致力于提供少污染甚至无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清洁产品和服务。发展绿色产业,要求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能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加强废弃物处理,促进从产品设计、生产开发到产品包装、产品分销的整个产业链绿色化,以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二、人与自然友好:绿色发展理念的中国生态观绿色发展理念的中心思想是生态问题,是解决人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友好互动问题。(一)伴随生态理论的发展完善,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确立生态理论产生于

14、20 世纪 80 年代工业化国家急于摆脱工业污染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困境的背景下,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替代方案。生态理论确认环境与经济增长可以协调,科技创新是生态改进的首要前提,预防性战略有助于这些手段的实现。早期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带有浓厚的技术组合主义特征,当代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则更为全面地关注经济、政治及社会因素。国外学者杨(Stephen C.Young)认为,到 20 世纪 90 年代,生态问题的主要特征是综合的社会系统问题,例如公司的长期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规划,履行环保责任,政府生态政策与经济政策相一致,符合生态要求的新政策工具、社会团体公共参与,可持续的新经济增长方式,等等

15、。古尔德桑(Andrew Gouldson)和墨菲(Joseph Murphy)将生态问题的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在政府干预的协助下,环境和经济的结合;环境政策与其他政策整合;寻求替代和创新的政策措施;发明、创新与传播新的清洁技术等。20 世纪末,魏德纳(Helmut Weidner)和耶尼克对 30 个国家进行了跨国比较研究后得出结论:环境政策与管理能力高的国家,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众多的坚定的和战略熟练的环境参与团体;全面的监督和报告制度;政治精英对环境高度关注;大众传媒的资讯发布;有着为“绿色形象”而奋斗目标的社会组织;完备有效的管制手段与工具,运转良好的制度和高度的政策合作;1韩家慧. 绿

16、色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6-02-16. 4 / 7大量的创新型环境商业部门和现代工业结构;有解决明显环境损害的可行办法供使用等。 1 从国外传入的“生态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确也让中国看到了工业化道路中应对生态危机的一线曙光。但是,经过中国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调整,我们也认识到了“生态现代化理论在西方现代化取向、实证分析单位、路径分析、结果分析、对社会公正议题的处理以及对于环境的实义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多局限性,似乎还不足以成为有些研究者所认为的指导中国生态文明的不二选择。” 2中国人选择了一条继承西方优秀思想又不同于西方的生态道路,我们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它是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之路。(二)伴随生态治理的全球合作,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伦理确立在全球生态治理的合作大背景下,代际公平是绿色发展理论中生态观的最重要的发展。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主要观点有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必须为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