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问推进个性化阅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479360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提问推进个性化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提问推进个性化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提问推进个性化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提问推进个性化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提问推进个性化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提问推进个性化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提问推进个性化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以提问推进个性化阅读湖心亭看雪课例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认真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阅读和理解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通过提问推进个性化阅读。本课例采用合作式的教研模式,围绕“如何通过提问推进个性化阅读”这一观察点进行,在执教之后根据同行提出的建议修改,比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促进,从而体现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二、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雏形湖心亭看雪是一篇自读课文,编排在人教版八

2、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古诗文,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境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言文,本文在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又起着深化勾连的作用。“新课标” 明确指出:“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这实际上也指明了文言文教学的方向和预期的学生习得。而湖心亭看雪作为一篇情、景、事交融的优美散文,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写法上都能为八年级学生提供很好的借鉴。另外,现代化的生活让人类逐渐远离大自然,中学生对大自然也是越来越冷漠了。但阅读湖心亭

3、看雪 ,就是跟随张岱去大自然欣赏美景,与张岱的心灵进行对话,唤醒生活体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孤傲高洁的情感。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本课的内容及学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写景句。2、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品味文字的精妙,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2于景于事的的写作特色。3、欣赏大自然的美,感悟作者的雅趣和复杂微妙的情感。教学重点:品味文字的精妙,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雅趣和复杂微妙的情感。课堂导入,我是先用多媒体展示西湖春夏两季的风景画,再请同学们为两幅画配

4、古诗文,然后说“很少有文人描绘西湖的冬景,那么西湖的冬景是什么样子的呢” 。 这样设计,既可回顾旧知,又设置了一个悬念,让学生产生阅读文本的愿望。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采用以读促理解,在教学中重视他们的朗读,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逐步走进文本,融入文本。在品读课文中,我一方面带领学生分析两个写景句来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另一方面抓住关键词来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在作业布置环节,我要求学生将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比较阅读,揣摩它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让学生通过课外延伸来巩固所学并锻炼比较阅读的能力。三、课堂呈现根据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在此我只呈现两次教学实录中品读课文内容部分“教师

5、的提问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之间的联系。(一) 第一次实践:【课堂实录】品读写景之妙多媒体显示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师:“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上下一白” 。“一”在此处是什么意思? 生:全、都。生:写出了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师:这段写景有何特点?生: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3师:作者还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来写景?生:白描。师:什么是白描?生: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师

6、:作者笔下的雪景有什么特点呢?生:清新。生:淡雅。师:还有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课堂的气氛比较低迷,学生沉默)师:第二句中量词的用法不同寻常,一般来说, 应该是“ 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作者这样写其实是一种缩小夸张,景物是越来越小,写到最后的人用了“粒”来形容,这就有点儿微不足道了。这让人感觉到前面是宏大的,后面是渺小的。一个人,身处这样浑沌一体的白茫茫世界中,真会产生“寄蜉蝣于大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叹呀!看来,文中的“余” 已完全与天地融为一体了,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山水之痴啊!悟读事中心情师:作者在写时间时,用的是“崇祯五年”,这是明朝年号,而作者写此文时明朝早

7、已灭亡。这说明了什么?生:可见,作者还有故国之思。生:他骨子里头认为自己是明朝的遗民。师:现在我们能不能说,作者挑一个人寒夜独自看雪,与其说是寻找山水之乐,倒不如说是来排遣故国之思,他其实是非常孤独苦 闷的。 这个晚上他的心情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有,遇到知音后非常的高兴。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大喜。生:强饮三大白。师:是啊,说对方“见余大喜”其实是在写自己内心的喜悦。本来自己不胜酒力,可相遇知音,也痛快的喝了几大杯。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问及姓氏,得4知是客居此地,漂泊在外的异乡人。作者此 时的心情又如何?生:想到自己的遭遇,有同病相怜之感。生:不由得悲从心生,惆怅无比。【执教反思】这节

8、课上下来,没有达到自己预设的效果,感觉学生回答多数比较拘谨,课堂气氛欠活跃,对文中某些地方无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如“作者笔下的雪景有什么特点。” 可以说,整堂课没有真正引发有价值的教学对话。表面上看,大家景物的描写、人物的情感都统一了意见,没有异议,其实根本没有达到感悟的高度,没有实现语文学习的真正目标。【点评】这节课教师的预设痕迹非常清晰,学生缺乏有价值的生成。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究其原因,教师的提问方式过于程式化,缺乏深度。这样就不能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体悟对文本中的人物性格进行界定和评价。教师的提问应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内心体验,深入阅读文本,和文中人物进行对话。(一) 第二次实践:听

9、了这节课的点评后,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教师需要“该放手时就放手”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比较自由和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这首先需要教师给予他们引导,教师的提问应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到学生兴奋的关键点上,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一个个问题进行争辩和探索。【课堂实录】品读写景之妙师: 因痴情而冬夜看雪,那么张岱这样一个痴人他眼中的雪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呢?1、指定一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写景句,其余同学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 语言简单地描绘出来。生:我看到了大地是白茫茫的一片。生:我看到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的世界。2、对照课文插图,讨论、品评、交流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鼓励

10、学生大胆质5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适时用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来引导:(1)古人讲“惜墨如金 ”,但是“天与云与山与水” 是不是太罗嗦了,你认为呢?(2)第二句中量词是不是用错了,你觉得呢?(3)“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 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围绕这几个问题,生都有话可说,在争 辩中明白作者写景的妙处。 )师:痴人眼中的景确实与众不同。作者的视线由上而下、由远及近,运用白描手法,语 言简洁朴素,将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一幅悠 远 脱俗的画面。体 现了作者的雅趣,同时我们还隐隐约约 感悟到作者内心深处的一种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板书:情景交融: 白描

11、 雅趣 伤感)接着总结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板书:去字法 换 字法 换序法)3、对照插图,试着背诵这两个写景句。说读事中心情师:这篇游记,除了情景交融,还融情于事,特 别是巧遇游人一事,写出了自己微妙的情感变化。齐读第二段,然后抓住关键词语 ,体会作者的复 杂情感。你有类似的心路历程吗?生很容易就能通过“ 大喜”一词体会到作者在此时此地遇到知音的惊喜之情。然后提示学生回头看张岱的生平注释及第一段中的“ 独” 字,理解“客” 字的内涵,顺势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与客一别后会无期,心中惆怅悲凉自然又油然而生了。(板书:融情于事: 孤独 惊喜 悲凉)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在与父母团聚时就有这样

12、的心路历程:相聚时是无比喜悦的,可高 兴之余他们也清楚团聚是短暂的,终要面临离别,心中也不免惆怅,所以第二问 学生也有话可说。随着学生个性化素材的生成, 课堂出现不可预约的精彩。【执教感言与反思】这节课教师的提问用了“你觉得呢” 、 “你认为呢” 、 “你有类似的心路历程吗”这样的话语。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提问的,因为这样的提问方式暗示了学生这里要求说的是“你”的真实想法和体会,因此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情感和6喜好,唤起探讨问题的兴趣。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亲自完成对知识的获取,完成了个性化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阅读和理解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

13、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教学效果获得质的提升。这样的是我们何乐而不为?四、课例研究的初步观点1、教师的提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化阅读。课堂提问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提问语中尽可能多地设置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深入体悟的暗示和指导,让学生在思考每一个问题时都能加深对文本的情感体悟和个性思考。这样的提问和回答,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整个课堂教学和对文本的解读通自己的情感和个人的体会是密切相关的,而不是冷冰冰的对标准答案的探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体会到阅读文本是应该融入个人情感的,是允许并提倡个性化阅读的。 2、关注学情、点击学生的兴奋点。教师的提问贵在于它能促进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

14、在于能真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与超越。纯知识性的要求,遏制了学生的感性渴望。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 ,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 。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 ,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们对这些知识有热情” ,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到学生兴奋的关键点上,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 3、为了使学生真正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鉴赏,教师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 ,也需要“该出手时才出手,该收手时就收手” 。阅读本是一种自由和愉悦的精神体验,只有当学生在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总之,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如同养蜂人。在春天的原野上,放手让一群快活的小蜜蜂飞向那一片辽阔的油菜花中,促使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和探索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精心设计提问,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