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479146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0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音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少数民族音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少数民族音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少数民族音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音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音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数民族音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0类51 89。在民间音乐、舞蹈类1 1 3项遗产中。有少数民族项目4 1项占3628。其中,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已在2005年1 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布的信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于2007年申报和评审。2008年公布。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少数民族项目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赵塔里木一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应对的问题毫无疑问中国少

2、数民族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其保护问题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当前我们主要解决的是行动问题:如何保护。樊娟在拿什么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说:“参照国外的模式。现阶段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两种方式。对于濒危的、难以推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用博物馆式方式保护。把民族的记忆留住。这个需要政府来支持。另一形式就是,在对有生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艺术视野产的保护过程中。积极借助市场力量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使之走向市场化。叫11该文建议的正是现阶段国内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投入热情和资金力度最大的两种方式。然而,不同形态的文化遗产应有其相应的保护手段。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3、形态特征决定其特殊的保护方法一一活态传承。博物馆式”保护方式可以给我们留住民族的“记忆”。却不能留住承载。记忆。的民族。借助市场力量其保护和利用的着力点往往在后者的商业价值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抽去精髓和灵魂的文化景观时有所见。因此,仅仅采用这两种保护方式难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标一一可持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方式参与去实现可持续传承目标,而教育传承是其中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之一。少数民族音乐的传统传承方式为民间自然传承。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音乐的传统传承方式已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民间自然传承的环链显得越来越脆弱。当前。学校教育已是民

4、众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不可完全游离于这个文化传承的主流渠道。如何主动地、不失时机地将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纳入学校教育轨道,使其成为活态传承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艺术教育必须直面的问题。二学校艺术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参与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地方政府为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生态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了生活补贴、减免义务工、节目奖励等方式资助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家,有效地改善了传承人的生存状况。但是,在少数民族音乐已经失去旧日文化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仅通过输血式的资助维系民间自然传承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其濒危状况只能延缓其消亡。樊祖荫中

5、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原有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包括部分民俗)发生了急剧的改变致使原来依附其间的音乐品种迅速消亡或逐渐衰微如景颇族的。舂米歌”、土家族的。哭家歌”等等。连原来广泛而普遍流传的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蒙古族长调与侗族大歌现在由于青年人外出打工或得不到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原因。在民间的流传已大大减少。12 o新疆师范大学崔斌在在新疆部分高校维吾尔族学生中对木卡姆音乐知识的调查报告中说。记得有位木卡姆音乐专家在一次座谈会上讲过这样一件事:当他向学生提出几个木卡姆基本常识的问题时。竞无几人能答上。面对这些能歌善舞、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维吾

6、尔民族大学生,专家无言面对。木卡姆故乡的后代竟然对自己祖先千百年创造的音乐珍品如此陌生。还有什么能比这种现状更加让人忧心和焦虑。”f31 广西桂林民族师范学校李君多少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提供的数据为:该校只有3的壮族学生、5的瑶族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民歌。f41以上所述情况是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传承群体状况的真实写照,问题在于这些文化财富的传承与现行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体系的严重脱节。因此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必须有教育传承方式的主动参与。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是在当代形成少数民族音乐可持续活态传承的重要策略。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这项工程中不仅是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个体。而且是少数

7、民族音乐获得群体传承的种子人才。因此,在少数民族音乐流传地从事音乐教育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应具备良好的音乐教育理论素养和扎实的教育技术能力,更应具有比较丰富的民族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及传承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种子型音乐教师的培养,是形成少数民族音乐遗产可持续传承的关键,这种理念对现行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面向基础教育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理应成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音乐的母体。少数民族地区专业艺术院校在学校教育传承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应努力构建起传承地方民族特有音乐文化遗产的教学、科研和

8、实践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样性保护格局。通过学校艺术教育参与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可以改变当代民间社团、民间音乐家单一、脆弱的传承格局,有助于形成全面、多元、长效的活态传承机制,有助于扩大和稳定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群体,有助于使其成为人类多样文化体中生生不息的一支。有助于在主流文化中纳入对少数民族音乐所含文化价值的认知。三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合理审美观的养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应建立52 Arts criticism 在文化多样性合理存在的认知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以前,艺术院校音乐专业教学大多以西方音乐院校教学体系为模板。其结果如张振涛在笙管音位的乐律学研究“序言”中说:

9、。20世纪对传统文化教育失误的现代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学子的知识结构大概基本如此:不懂传统音乐。甚至浅薄地认为它落后。这一体制已不把掌握传统作为评价知识体系完整的标准。这算不算现代知识的贫困?依照这种标准戴上博士桂冠,对那些充满洋理论的脑袋来说,算不算弱不能冠?这应不应该称为贫困的博士或博士的贫困?一51 笔者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中注意到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歌舞民族”中的优秀青年考入高等师范院校学习音乐专业后。本民族原有的音乐感知能力并未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充分发展却不知不觉地走向。邯郸学步”的误区。从教学活动过程看,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和努力情况均不是走入这种误区的主要原因,而教学中一种错误的音

10、乐文化价值观一一以。欧洲中心论”为思想和认识根源的一元音乐文化价值观的误导是形成这个误区的根本所在。教授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师,无论汉族或少数民族,学习背景几乎都是欧洲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有些教师甚至为自己的音乐价值观被彻底改造而感到无比自豪,并且以自己被改造的经历去改造少数民族学生原有的音乐价值观。合理的音乐审美观取决于合理的音乐价值观。这是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重要前提。如果少数民族音乐及其相关课程能够有效地成为文化多样性认知活动的内容之一,学生便会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进而反思以往貌似合理实为狭隘的审美观。在教育传承活动中借助少数民族音乐的内容,首先有助于学生懂得音乐文化价值无高低之分的道理

11、。以往少数民族音乐在艺术教育中不被重视,原因不在于其没有足够的艺术价值,而在于我们许多音乐教育者对其艺术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其次。有助于学生了解到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构成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人类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而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创造未来的音乐文化保存着宝贵的文化基因。四学校艺术教育模式与民间传承模式的有机结合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民间音乐的传承以实践活动为中心不强调书本知识。民间艺人们根据传承对象的特征,发展出特有的表演术语、演奏演唱法等一系列传承技术。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在知识体系的构成上缺少

12、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受教育者难以意识到自身生存环境中精神家园缺失的危机。民间传承方式与现代化过程有着诸多不适应乃至;中突,因此同样存在着失去精神家园的危机。在当代学校教育中主动参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采用传统的民间传承技艺与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应该是一种适宜的选择。在理论探索方面,黄凌飞在对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艺术院校如何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中提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生成特性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园课堂,而要有计划地统筹安排师生们走出校门,深入到实际环境中去主动接受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同时,聘请有成就、有修养的从事本土音乐文化研究的专家和少数民族艺人来校任课或举行讲座,

13、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结合大量的感性经验再进行系统化的学习。1音乐实践课程的建设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方言听辨及模唱;音乐创造【包括即兴表演、演唱、演奏);少数民族乐器演奏;歌舞乐综合课;乐调风格分析。”从而熟悉或掌握少数民族的音乐语法构造特征。16I蒋虹在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的思考中提出在乐理课中应有针对性地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中特有的音阶、调式现象进行讲解。71 杨海源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资源提出“激活课堂教育与文化传承间的良性互动,把过去那种片面的、局部的技艺传承,转变为全面的、整体的文化传承机制。与其说是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掌握过程还不如说是对。作

14、为文化的音乐”的全面认知过程。传统音乐和它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融为一体的结构特征和传承方式的口头性特征,使我们的学生无法从书面文本中去认知其全貌。只有打通横挡于课堂教育与传统音乐资源之间的壁垒,两者间的互动才有可能。骨81杨晓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几种参照指出。少数民族音乐能持续发展到今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各民族文化内部存在着形态丰富且自给自足的音乐传承体系。对这个原生传承体系的发掘、整理、学习。正是我们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为母语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课题的起点。”文中积极响应立足母语,放眼世界的多元化中国音乐教育课程建设,并认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来说,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不放在双语

15、、多语的教学环境中。母语教学也会失去它的初衷和意义。”191Arts criticism 53 艺术视野在教学实践方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在侗歌班和芦笙班的教学采用歌师、乐师传习并辅之课堂教育的形式,还注重了艺术实践和对民族音乐艺术生存环境的体验和认识即尽可能多地参加与此音乐艺术相关的民族民俗活动如参加。四月八”、“芦笙节”、“跳花坡”等重大民族节日,以及下乡到民族村寨为群众演出与当地的民间歌队对歌、交流等等。歌师、乐师在某种程度上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而是一个完整的文化表现。比如在侗歌主修课中,侗歌的演唱内容是鼓楼对歌村寨中的月堂行歌等这些歌在音乐上是美的,但要在一系列的解说和理解中,侗歌才会焕发

16、出它奇异美妙、丰富多彩的艺术光芒。f1 01新疆艺术学院从1 996年起开设普通本科木卡姆表演艺术专业方向。三次修订教学计划。1 996版教学计划为新成立的自治区木卡姆艺术团培养专业演唱人才所设计。2002版以培养具有表演木卡姆这种综合性乐种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而不是单一的演唱能力。增设维吾尔族舞蹈、维吾尔族乐器演奏两门特色课程。2006版的修订工作确立了在为木卡姆可持续传承培养种子人才的定位以培养具有木卡姆表演和学校音乐教学双重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增设了音乐教育类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木卡姆音乐形态特征的教学法。遵循现代教学法与民间传承技术结合、互补的原则,避免木卡姆教学走向单纯“学院化1的倾向。在演唱、演奏教学中,尤其注意处理好。文本”学习(乐谱)和。本文把握(音乐对象本身)的关系。在学习文本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木对木卡姆构成规律的理性理解,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去更真实地接近木卡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