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上传人:spr****hai 文档编号:154786803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简答(每题 5 分,共 20 分) 1、身份权主要包括哪些权利? 2、简述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3、简述要约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4、简述刑法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三、简答 1、 身份权主要包括荣誉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利如署名权等。 2、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原则、男女平等原则、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原则和计划生育原则。 3、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构成要约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第一,要约是特定的合同当事人所做出的意思表示;要约必须具有与他人订立合同的目的;要约的内容必须具确定;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

2、即受要约的约束。 4、刑法是关于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对于犯罪者适用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罚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刑法内容的特殊性;二是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三是刑法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四、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试述合同的概念及合同的条款。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报酬; 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2、 试述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我国刑法根据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等影响刑事责任能力有无和大小的实际情况,将自然人

3、的刑事责任能力分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无刑事责任能力、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和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四种情况。 凡是年满 18 周岁,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智力与知识发育正常的人,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负全部的刑事责任。 不满 14 周岁和行为时因精神疾病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是无刑事任能力人。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仅限于对刑法明确规定的某些严重犯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而对没有明确规定的其他触犯刑法的行为无刑事责任能力。我国刑法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指因年龄、精神状况、生理功 能缺陷等原因,行为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 行为时,虽然具有责任能力,但辨认或者控制 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一定的减弱。减轻刑事责任 能力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或 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我国刑法对于减轻刑事责任能力规定了四种情况:已满 14 周岁不 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又聋又哑的人;盲人;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五、案例分析(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刘某卖给张某一幅名画家的画。过了两天,张 某发现这幅画实际上不是原版画,而是精巧的复制品,便请求刘某将画收回,归还已付的款项。但刘某拒绝张某请求,认为他自己

5、向最近才死的邻居买这幅画时也是当作原版画买来的。双方争执不下,诉至法院。问:这属于什么性质的民事行为?应如何处理? Answer:1、这属于存在重大误解的可撤销民事行为,处理的方法是支持张某的请求,刘某收回该画,退还张某画款 2、魏某没有遗嘱,因此其财产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长子魏成的女儿魏华代位继承魏某遗产的三 分之一,次子魏涛第一顺序继承三分之一,魏 虹的丈夫转继承三分之一。2、 魏某,男,育有两子一女,妻子早年亡故。长子魏成,因病去世,有妻子王某和女儿魏华。 次子魏涛和女儿魏虹均已结婚成家。2004 年 12 月,魏某病逝,留有存款、房产、家具等价值 30 万元的遗产。在处理魏某丧事期间,

6、魏虹遇车祸身亡。问魏某的遗产如何处理,为什 么? Answer:2、魏某没有遗嘱,因此其财产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长子魏成的女儿魏华代位继承魏某遗产的三分之一,次子魏涛第一顺序继承三分之一,魏虹的丈夫转继承三分之一。3、某幼儿园教师王某,女,28 岁。王某于 6 月 25 日上午 10 时,带领 4 名幼儿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幼儿杨某(男,6 岁)失足坠入路旁鱼塘中。王某见状惊惶失措,尽管平日里知道 这个鱼塘不是很深但还是不肯跳入鱼塘中救人, 只是大声呼救。 此时, 有一中学生田某 (男, 已满 16 周岁)路经此处,闻声后立刻跑到鱼 塘边观看,并同王某在附近找到一根竹竿,探 测鱼塘深浅,测得

7、水深约 75 厘米。但田某和 王某均不愿下水救人,只是继续高呼求救。最 后老农郭某赶来下水抢救。然而为时已晚。杨 某被救上来后,已经停止呼吸。问:王某是否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对于田某应该 如何处理? Answer:3、王某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作为带领幼儿出游的教师,王某对于几名幼儿的安全负有在先义务。6 岁的杨某坠入鱼塘后,王某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营救,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从犯罪构成理论来看,其主观过错为间接故意。 中学生田某没有在先义务,因此不必承担刑事责任。20082009 学年第 1 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A 卷1、 简答题(共 20 分,每小题分标在小题后) 1、 简

8、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5分)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1 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 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 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 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分) 2、 简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答: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1 分)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 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2 分)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

9、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2 分) ( 3、 简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5 分) 答: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 分) (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1 分) ( 3)增强国防观念;(1 分) (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1 分) ( 4、 简述道德的本质。 分) (5 答: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 分) (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1 分)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1 分) (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10、1 分) 2、 辨析题(共 15 分,每小题分标在小题后)1、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 分) (5答:错误,改正: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2 分) 理由: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3 分)2、科学没有国界,因此科学家也是没有国界之分的。 分) (5答:错误,改正: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2 分) 理由: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无国界, 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知识是无国界, 但科学知识

11、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3 分)3、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 分) (5答:错误,(2 分)改正: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3 分) 3、 论述题(共 20 分,每小题分标在小题后) 1、试论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上,需要树立怎样的观念。 (10 分)答:个人与社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只有科学地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促进个人 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 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2 分) 1) 正确认

12、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 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 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 人的社会性, 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化的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2 分)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 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 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 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需要的反映。(2 分)3)正确认识

13、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 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 而是所有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它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 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 现。(2 分)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个人的权利、自由是 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自由都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 任和应尽的义务,个人的权利、自由也就无从实现。因此,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 会的责任、义务是统

14、一的。(2 分)2、试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0 分)答:1)平等权;(1 分) 2)政治权利和自由;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 2 (分)3) 宗教信仰自由;(1 分) 4) 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人身自由主要指公民的身体不受 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则还包括与狭义人身自由相关联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 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与公民个人生活有关的权利和自由。(1 分) 5)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1 分) 6)社会经济权;主要包括:一是财产权,二是劳动权,三是休息权,四是物质帮助权。 2 (分

15、)7) 文化教育权;(1 分) 8)特定主体权利。(1 分)四、材料分析题。 (共 30 分) “让全世界观众感动” 2006 年 2 月 13 日,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在都灵举行。在自由滑比赛中, 张丹、张昊排在最后出场。伴随着龙的传人的旋律,张丹、张昊开始向冬奥会金牌发起冲击。可惜意外在十几秒钟后便发生了。在挑战超高难度的后内四周跳时, 张昊抛出高度偏低,张丹在空中旋转周数不够跌落冰面,并滑出撞在了场边的护栏 上。由于这一失误,张丹的腿部韧带也不慎拉伤。正当大家以为这位未满 21 岁的中国姑娘会退出比赛时,她却坚强地站了起来,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将观众带回美妙 的音乐和视觉享受中。最后,

16、她们以总分 18973 分的成绩勇夺冬奥会银牌。在颁 奖仪式上,当张丹、张昊登上领奖台时,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张丹的勇气征 服了人们,让全场所有观众感动,让电视机前每一位中国人感动,让全世界的观众 感动。“龙的传人”创造龙的奇迹。 问: (1)中国运动员的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 力量?为什么她们能够“让全世界的观众感动”? (7 分)(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困难?是如何克服的?(8 分)答:1(1)提示: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顽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 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两人在比赛中 表现出来的顽强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