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沉降观测方案[特选参考]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54760745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特选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特选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特选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特选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沉降观测方案[特选参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2、编制依据 .23、工程沉降观测施工安排 .2二、沉降观测 .31、沉降水准点布设 .32、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33、沉降点的形式与埋设 .44、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4三、沉降观测的经验 .5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62、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83、两个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101、 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保利中景花园(2)建设单位:保利韶关房地产有限公司(3)设计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4)勘察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广州宏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6)施工单位: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7)建设地点:韶关市武江区七号地(8)建设面积:177054平方米(9)建筑形式:1栋、10栋楼地上18层(首层层高4.5米,二至十八层层高2.9米);2栋5栋楼地上33层(首层5.5米,二至三十三层层高2.9米);6栋9栋楼地上34层(所有楼层层高均为2.9米);商铺一层(层高5.6米)。地下部分为整体地下室一层(层高为5.25米)。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2、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2)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4)保利中景花园施工图纸3、工程沉降观

3、测施工安排 测量人员的确定、观测点的布置、沉降测量及记录、沉降观测测量报告的编制等沉降观测相关工作,全权委托韶关市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测绘组进行操作。二、沉降观测1、沉降水准点的布设:(1)、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不少于3个,以组成水准网。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2)、在布设水准点时要考虑下列因素: 1)、水准点要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100米,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2)、水准点要尽量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以防止受到振动的影响。 3)、为

4、防止水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水准点的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下0.5米。(3)、本工程沉降基准点的设置为市测绘院提供的黄海高程点三个,用建筑标高0.000为相对标高换算基准值。2、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1)、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情况而定,高层建筑物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米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及沉降的两旁均应设置观测点。(2)、观测点布置合理,就可以全面精确的查明沉降情况,如观测点的布置不便于测量时,测量人员应与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负责人研究后确定。(3)、对观测点的要求如下: 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2)、观测点的

5、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 3)、要求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4)、本工程布置点详见附图。3、沉降点的形式与埋设: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和设置方法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1)、购买沉降观测实施专用沉降观测点布置钢筋。(2)、在主体砼布置点上打孔,用植筋胶将钢筋植入。4、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要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确定。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较大荷重增加前后(每建一层楼)均应进行观测。(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统计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

6、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秒/2mm。(4)、沉降点的首次高程测定: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为方便计算,可换算成相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的精度。(5)、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2)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

7、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契过50米,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3)前、后视观测量好用同一根水准尺。4)前视各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三、沉降观测的经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

8、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公司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

9、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10、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至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

11、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5)、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到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

12、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ln,表示测站数。(或ha-b1.0L,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30m 3)、前后视距差: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7)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2、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1)、建立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