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疾病预防

上传人:小****康 文档编号:154751644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6.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流行病学-疾病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临床流行病学-疾病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临床流行病学-疾病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临床流行病学-疾病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临床流行病学-疾病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流行病学-疾病预防(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疾病的预防,学习目的,疾病防制的措施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疾病监测,3,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战略,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HFA)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卫生战略和初级卫生保健,5,1988年41届世界卫生大会再次声明: HFA将作为2000年以前及以后年代的一项永久性目标,关于HFA,1988年我国政府已承诺,并将HFA纳入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中,6,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场所都能保持健康; 人们将运用更有效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轻疾病或伤残带来的痛苦,并且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老年,最后

2、安乐地死去; 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均匀地分配一切卫生资源; 所有个人和家庭,通过自身充分地参与,将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 人们将懂得自己有力量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赢得健康,并且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FA)的含义,7,8,疾病控制工作方针,8,预防为主,传染病的预防 疾病的预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采取针对传染病流行 三个环节的综合性策略,采取三级预防策略,疾病防制的措施,30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现近40种新传染病,如SARS、AIDS、疯牛病、禽流感、 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人类与传染病斗争 一个永恒的课题,再燃传染病,结核病 1990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750万例,到19

3、94年即上升为880万例。 目前 全球每年约有20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 全球结核病年死亡人数达到200万。,12,霍乱 1961年至今,全球已报病例350万例以上。 1992-1996年,疫情出现反弹,并有局部地区出现了O139新型霍乱。,13,疟疾 疟疾的实际病例数可能高达3-5亿 全球每年疟疾死亡数为150-300万 热带非洲地区每年约有140-280万疟疾死亡,其中5岁以下儿童约为100万,14,WHO:人类征服传染病的斗争比以往更加艰巨,有些似乎已被征服的传染病正在卷土重来;有些区域性的传染病正在昔日的“安全地带”蔓延;有些疾病的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使其治疗变得极为困难。,如何预防,1

4、6,(一)管理传染源,输入方式主要有: 新兵入伍 部队人员外出执勤、探亲受染 来队探亲人员 部队调动至新疫区 战时接受战俘,1.防止传染源进入部队,17,(一)管理传染源,防止输入传染源的措施,18,19,2.检出与管理潜在传染源 潜在传染源:慢性、迁延性患者如菌痢、乙肝等 病原携带者如乙肝、伤寒、疟疾、流脑 检出:门诊、巡诊、健康观察,病史登记、普查 管理:登记和随访、卫生教育、职业限制、禁止供血 隔离治疗,20,3.对传染病人的管理(五早) (1)早发现、早诊断 通过巡诊、门诊、普查、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充分利用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资料尽早诊断 意义:这是控制传染病传播扩散的首要措施。

5、(2)早报告 报告疾病:3类39种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报告疾病、报告单位、人、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第三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第三章 疫情报告 第三十四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按照本

6、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时限向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并做疫情登记。第三十五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疫情网络直报,并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心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和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通过疫情网络报出传染病报告卡,23,24,(3)早隔离 隔离:是将患者置于专门病室,防止扩散,便于消毒和合理治疗。 隔离方式:就地隔离、医院隔离、家庭和部队隔离、临时组织隔离 隔离要求:及时、完全、时间要够 隔离期限:根据传染期来定,25

7、,(4)早治疗 特效治疗 用药量足、程满 严格出院标准,26,4. 对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措施,疑似病人应尽早明确诊断: 甲类: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乙类:应在医疗机构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 隔离期限 根据该病的传染期而定,通常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经2-3次病原学检查,每次间隔3天,结果阴性者,可停止隔离。,27,4. 对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措施,重点病:乙肝、丙肝、丁肝,伤寒、菌痢,疟疾、白喉等。 重点对象:恢复期病人 某些职业人群 管理方法:检出、登记、治疗、管理,28,5.对接触者进行检疫,接触者:是指接触过受感染的人或动物或受感染的环境并有可能受感染的人 检疫:对

8、接触者采取的措施 目的:防止接触者在潜伏期成为传染源而引起传播,同时给予适当的处理,以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利于早期发现、诊断、隔离和治疗。,检疫方式,1)医学观察(medical observation) 即对接触者每日进行视诊、问诊或测量体温,对有发病征象者进一步做临床检查或实验室检查。适用于乙类、丙类传染病接触者。 2)留验(modified)又称隔离观察 适用于甲类传染病接触者。 3)集体检疫(mass quarantine) 即针对发生甲类传染病的单位或乙类传染病有大的流行趋势时,发病单位的集体留验。,30,检疫措施,1)医学观察和必要的病原学、血清学检查 2)卫生处理,包括洗澡、换衣

9、、灭虱、消毒等 3)自动或被动免疫 4)药物预防,31,I 国境卫生检疫 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在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进出国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行李和邮件等实施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这种综合性的措施称为国境卫生检疫。,32,国境卫生检疫机关:海港、航空和陆地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检疫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各项办法实施 国境卫生检疫的传染病: 鼠疫、黄热病(检疫期限为6天) 霍乱(检疫期限为5天),检疫的传染病感染者 隔离治疗,直至消除传播危险 检疫传染病的疑似者 留验(留验期限根据该传染病的潜伏

10、期确定) 因患检疫传染病而死亡者 必须就近火化。 入境者必须填写健康申请卡 如发现麻风、艾滋病、性病、 开放性肺结核、精神病患者 应阻止其入境。,34,II 疫区检疫 甲、乙类传染病暴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 一级地方政府决定。 (1)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其他 人群聚集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卫生检疫。,35,检疫期限,自最后接触之日起,相当于该病的一 个最长潜伏期。 如接触者曾接受过自动或被动免疫时应适当延长检疫期; 如确证明接触者未受传染或具有充分免疫力,可提前停止检

11、疫; 检疫期间在被检疫人员中发生患者时,则其余人员应从该患者隔离时起,再延长一 个检疫期。,36,6.动物传染源的处理,隔离、治疗:有经济价值而所患疾病又不是烈性传染病的家畜 宰杀并焚化其尸体:患狂犬病、炭疽、开放性鼻疽的家畜 捕杀、消灭:野生动物,37,1、定义:切断传播途径是对污染的环境和传播疾病媒介昆虫所采取的消毒、杀虫和卫生管理措施。,(二)切断传播途径,38,2、一般卫生管理措施 1)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搞好环境卫生,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基本措施,经常性措施。,39,3、消毒 1)定义:是消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体,使之无害化。 2)消毒种类: (1)

12、预防性消毒:是在没有发现明确传染源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实行的消毒,属预防性措施。 (2)疫源地消毒:是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属防疫措施。 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40,需终末消毒的疾病 肠道病: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 呼吸道病:肺鼠疫、肺结核、白喉、猩红热等 动物性疾病:炭疽、鼠疫 一般不需消毒的疾病 麻疹、水痘、百日咳、流感等,41,3)方法: 物理消毒法: 机械除菌:如冲洗、刷、擦、通风、过滤等 热力消毒:焚烧、红外线辐射、煮沸、 流动蒸气、高压蒸气等 煮沸消毒:适于耐热、耐湿物品消毒 高压蒸气:适于棉织品及其耐高温物品 紫外

13、线:主要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42, 化学消毒法: 低水平消毒剂(新洁尔灭、洗必泰) 中等水平消毒剂(酒精、来苏尔) 高水平消毒剂(氯制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碘伏、环氧乙烷),43,4、杀虫 1)定义:是指杀灭或防除能作为传染病传播 媒介的医学昆虫 2)原则: (1)综合防制,防灭结合 (2)标本兼治,治本为主 (3)经常与突击结合 (4)合理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5)依据昆虫生态习性,选择重点措施,44,3)方法: (1)机械法 如拍打、捕捉等 (2)物理法 如焚烧、煮沸、蒸气等; (3)化学法 按进入途径分:触杀剂、驱避剂 胃毒剂、熏杀剂 按化学组成分:有机氯、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类、拟

14、除虫菊酯类 植物杀虫剂、驱避剂,45,46,杀虫剂,47,1、增强体质 坚持体育锻炼-每天1h训练, 疗养期间每天2h 定期考核 合理营养,改善膳食 规律起居生活,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三)保护易感人群,48,泰国100%安全套项目,49,2、预防接种 1)意义:增强机体特异免疫力,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控制和消灭传染病。 2)预防接种种类 (1)自动免疫,50,自动免疫制剂,51,(2)被动免疫 免疫血清:白喉、破伤风、肉毒毒素 免疫球蛋白:麻疹、甲肝 (3)被动自动免疫 白喉,52,预防接种的要求 1)确保安全 疫苗质量关:美国打丙球,丙肝爆发 运输储藏关:冷链系统 禁忌症关:流脑菌苗可发癫

15、痫 疫苗接种关:正确使用,严格消毒 2)保证效果: 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发病率 3)制订计划: 保证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象、人数、时间、 单位顺序 4)要有记录,53,影响预防接种效果的因素 (1)生物制剂性质、型别 (2)免疫制剂保存、运输 (3)免疫途径、接种时间、次数、间隔 (4)接种率,一般要求80以上 接种组织实施 计划、正确接种:严格无菌操作;掌握禁忌症;预防接种反应与处理,54,(1)免疫指标:阳转(阴转)率,抗体滴度 (2)流行病学指标: 对照组发病率(P1) - 接种组发病率(P2) 保护率= 100% 对照组发病率(P1) 对照组发病率(P1) 保护指数= 接种组发病率

16、(P2),一般认为, 效果指数,保护率则该免疫制剂有使用价值,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55,3.药物预防 氯奎疟疾 金钢烷胺流感 磺胺鼠疫、流脑 达菲甲型H1N1流感 4.个人防护措施,传染病的预防 疾病的预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采取针对传染病流行 三个环节的综合性策略,采取三级预防策略,疾病防制的措施,57,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疾病控制策略,50-70 年代 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枝独秀 80-90 年代 传染病和慢性病二分天下 90 年代以后 传染病、慢性病和伤害鼎足而三,二、慢性病的预防,58,死亡率构成比,59,未来25年的前10位死因,心脏病 精神疾病 交通事故 脑血管疾病 肺癌 下呼吸道阻塞 结核 战争 严重腹泻 艾滋病,6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组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