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54707960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探索与实践徐 慧嘉兴三中(华东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浙江嘉兴 314050【内容摘要】首先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困难,提出了“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策略。然后在教学中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对实践过程从多角度进行反馈,探讨了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可行性。【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任务驱动法,学习有效性浙江省自2006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不同生源层次的学校面临不同的机遇与挑战。I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面临的现实困难笔者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担任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任务,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2、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任务重、课时紧、学生基础弱,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意义重大。1.1化学必修模块是高中化学的基础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在义务教育科学基础上为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因而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必修模块学习的扎实与否不仅影响整个高中化学学习,而且影响学生在高二文理分科时的取

3、向。1.2化学必修模块教学时间紧迫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安排在高一学年学习,包括化学1、化学2两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各含4个专题,每个专题含2-4个单元。每个课程模块总计10-12个单元(见附表1)。【1】按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下面简称课标),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1】如此,单从数量上看,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是3-3.6个学时。每个单元含2-5节教学内容,除去日常教学必须的测验等教学评价过程,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必修模块教学只有新授课,没有复习课或习题课。教学时间尤其紧迫。专题单元数目模块表1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单元数统计专题1专题2专题3专题4必修13232必修234321.3化学必

4、修模块教学任务重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学习内容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6个主题。从知识与技能上来看,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化学、结构化学等四大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规律。知识容量大,教学任务重。1.4普通中学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生升入高中后第一学年的学习与其在初中奠定的科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关系密切。我校生源是普

5、通中学的二类学生,与重点中学(笔者曾在省一级重点中学工作3年,期间开展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2】)的一类生源相比,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因此学生的记忆容量较小、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普遍反应化学必修模块(高一化学)学习难度较大。因此,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尤为重要。II“任务驱动法”教学策略的提出在多年的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即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

6、任务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3】III“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真正学会获取知识、学会技能的过程及方法,而“任务驱动法”强调的正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取代传统教学的传授知识本身。从学生个人发展和教学评价体系出发,笔者就课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即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解题两方面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3.1阅读,不仅是内容,更是能力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各种知识的认知、理解、掌握、综合

7、运用,都离不开“阅读”这一基本环节,阅读是人类接受知识的最基本形式。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教材或其他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3.1.1普通中学学生阅读能力薄弱普通中学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掌握方面存在问题,其中以阅读能力的缺陷最为明显。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常出现不能正确理解书中字、词、句的含义,抓不住段落中心思想的现象。3.1.2课堂阅读目标驱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学实践表明,在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中,如果在课堂阅读时给学生指定阅读目标,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施时要注意阅读目标应当具体明确,不仅要确定阅读范围,更要确定阅读要解决哪些

8、问题,指导学生在阅读目标的任务驱动下高效阅读。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深浅,可采用阅读练习、阅读提纲、阅读思考题驱动,指导学生阅读。3.1.21阅读练习驱动:有的教材内容只要求简单了解,宜采用阅读练习驱动。如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4】的知识介绍,在PPT投影:【阅读练习】P58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它是最简单的有机物。2.石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主要组成元素是_,_。3.煤是由_和_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4.“西气东输”的气是指_。5.“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阅读,边完成阅读练习,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课堂阅读的时效性大大提高。3.1.22阅读提纲驱动

9、:有的教材内容要求概括小结,宜采用阅读提纲驱动。如氯、溴、碘及其化合物【5】中关于氯气物理性质的阅读,在PPT投影:【阅读提纲】氯气的物理性质:P41-43:色、态、味、毒性、密度、水溶性。在阅读提纲的指导下,学生快速阅读相关内容,能够比较全面的概括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氯气可溶于水,氯水呈黄绿色(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氯气);易液化为液氯(Cl2)。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若没有阅读提纲的指导,大部分学生概括时易遗忘第3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由个别推广至一般: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色、态、味、毒性、密度、水溶性”这几个方面把握。之后再

10、遇到类似问题,如学习溴碘时,笔者再次在PPT投影中给出阅读提纲强化:【阅读提纲】溴的物理性质:P47:色、态、味、毒性、密度、溶解性此时学生对通过阅读概括物质物理性质时需要把握的要点已经比较完整,阅读效率有明显提高。学生对教材物质性质类内容的阅读能力得到加强。3.1.23阅读思考题驱动:有的教材内容要求理解掌握,宜采用阅读思考题驱动。这是普通中学学生达成难度较大的一类阅读内容,教学中应注意问题设置的梯度,低起点、高落点,通过点、线、面多维度设问化解思维强度。如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4】学习“可逆反应”概念时,在PPT投影:【阅读思考题】P32:1.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分子、离子)?2.为什么

11、氯水中存在HClO?3.为什么在水过量的情况下,氯水成分中还有Cl2分子呢?这说明什么?4.如何书写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里从氯水是由Cl2溶于水制得,但却含有HClO,学生推测必然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氯水中仍然含有Cl2分子,可见反应并没有完全进行;由此得出“可逆反应”概念和特点。阅读思考题驱动能引导学生在条分缕析中把握概念,学会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3.1.3阅读能力,一旦养成,受益无限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因“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在化学必修课程中传授学生所有的化学知识,但我们可以传授给学生得

12、到化学知识的最基本方法阅读能力。3.2解题,不仅是答案,更是方法古人云:“学以致用”。在目前的评价体制下,解题,还是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3.2.1普通高中学生解题能力缺失借用流行歌曲中的一句歌词,稍加改变,或许能够比较贴切地反映普通中学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感受,那就是“看书总是简单,考试太难”。这“简单”和“太难”既透视出了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尴尬”,也折射出了学生解题能力的缺失。事实上,普通中学的学生,做过某道题,经教师批改后,答案或许知道了,但数据、条件稍加改变,便又不会了。在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中,与其一味地要求学生做题,事倍功半;不如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13、,从而事半功倍。实践证明,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2.2“四步走解题任务法”解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化学必修模块的计算多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相关计算,常常是:老师上课听得懂,书上例题看得会,但独立解答问题时,错误百出,甚至无从下手。通过对教材例题、习题的分析归纳,笔者引导学生总结出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的“四步走解题任务法”:转化将已知量转化为物质的量找关系找出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式,求未知量求未知量的物质的量求答案将未知量由物质的量转化为答案要求的物理量。在解答具体问题时,要求学生按照明确的任务,按步解题。如必修1P13“问题解决”:在标准

14、状况下,至少需要多少体积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才能生成18g水?【5】解题任务: 解题过程:转化 n=1mol找关系 2H2 + O2 2H2O2mol 2moln(H2) 1mol列式,求未知量 = 解得:n(H2)=1mol求答案 V(H2)= n(H2)Vm=1mol*22.4Lmol-1=22.4L通过对这道习题的任务剖析,学生熟悉了有关物质的量计算的“四步走解题任务法”。运用“四步走解题任务法”的关键是第二步任务的完成:找关系找出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这一步大多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比即物质的量之比、元素守恒法等来实现。笔者又从教材、教参和作业中精

15、选了一些相同类型、但略有变化的变式让学生练习,旨在让学生触类旁通,熟能生巧。在近一个学期的练习巩固后,学生在解答化学必修模块中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时,大多能主动运用“四步走解题任务法”,解题正确率、效率显著提高,解题能力明显加强。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法”的反馈笔者在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探索与实践“任务驱动法”已近三年。4.1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习有效性得到提高2010学年笔者所在学校有6个平行的重点班,教学安排完全相同。表2、表3是笔者执教班级(后称试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的化学成绩分析。需要说明的是,试验班与对照班A、B都是重点班,且化学任课教师均不是班主任,以排除班主任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