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苏教版数学2年级下册调子教案 教材分析 (6)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4692764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苏教版数学2年级下册调子教案 教材分析 (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苏教版数学2年级下册调子教案 教材分析 (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苏教版数学2年级下册调子教案 教材分析 (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苏教版数学2年级下册调子教案 教材分析 (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苏教版数学2年级下册调子教案 教材分析 (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苏教版数学2年级下册调子教案 教材分析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苏教版数学2年级下册调子教案 教材分析 (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识”教学十分重要的一段,也是学生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本单元之前,学生接触的都是比较小的数,这就限制了他们对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认识。在本单元,学生将学习新的计数知识,用较大的数描述、交流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里的事件与现象,他们的数感会有明显的发展。我国的计数,习惯把数位分成个级、万级、亿级,每一级都是四个数位,每一级上的数都是万以内的数。读、写多位数一般都分解成两个或三个万以内数在不同数级上进行读、写。从这点来说,本单元对以后教学多位数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学生在100以内

2、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是一次较大的跨越:他们需要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千”和“万”以及相应的数位,需要学会读数和写数的基本方法以及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写规则,需要依据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需要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得出求近似数的方法。万以内的数是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内容。虽然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教学难点。本单元教材遵循人类认识较大数的一般规律,尊重儿童的认数特点,编排九道例题,循序渐进地教学万以内数的知识,具体安排如下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直观认识几百和几百几十几例2三位数的意义(组成)直观认识一千例3三位数的读与写例4认识算盘,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练习三练习三位数的知

3、识,重点是数的意义和读写(续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5认、读、写整千数,四个数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末尾有0的四位数例6直观认识一万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例7认、读、写中间有0的四位数例8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例9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练习四练习四位数的知识,重点是数的意义、读写与求近似数单元复习整理并应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知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因此缺乏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大数的主要障碍。从上表里可以看到,全单元的新授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编排,例1例4集中教学三位数,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千”的观念。例5例7集中教学四位数,让学生初步认识“万”。例8和例9则把三位数和四位数结

4、合起来,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与求近似数。这种知识结构与过去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把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认、读、写分开安排,降低了学生认知的坡度,有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比较数的大小和求近似数,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原理与方法是一致的,都是依据数的组成作出判断,合起来教学,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算盘曾经是十分常用的计算工具。发明和使用算盘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文明。由于计算器的普及,珠算已越来越少,离开小学数学教学也有较长时间了。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本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既弘

5、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个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好处。1. 教学千以内的数,调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设计符合儿童认数特点的教学线索与方法。在前几册教科书里,学生陆续经历了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1120各数、认识100以内的数等过程,初步积累了利用数珠、小棒、计数器等表示数的经验,初步形成了联系数的组成理解数的意义,以及读数与写数的经验。这些都是教学万以内数认识的可用资源。教材设计的认数教学线索与方法,遵循儿童的认数特点,使已有资源得到开发利用。(1) 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三位数,用教具和学具

6、表示三位数,让学生直观感受三位数的意义。直观认识三位数编排两道例题,例1里的数是整百数和几百几十几的数,例2和“想想做做”里出现几百几十和几百零几的数。这是由易到难的安排。例1利用女孩量身高和介绍电风扇价钱等实例,把学生带进学习三位数的情境中。利用教具、学具表示三百和三百二十四,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两个数的组成,体会其意义。在教学100以内数时,小棒是最主要的教学和学具。因为小棒容易数、容易摆、容易捆,1 根小棒表示一,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0个一是1个十,几捆或10捆小棒表示几十或一百。这种方式表示数,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然而,教学万以内的数,如果再用小棒做教具和学具,

7、就不太方便了。为了直观表示万以内的数,教材选择小方块为教具和学具。具体地说,1个小方块表示一,10个小方块连成一条表示1个十,10条小方块拼成一片表示1个百。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方块表示的数,教材指出每一片都表示一百,3片是3个一百,即三百。在教学100以内的数时,已经在计数器上建立了百位,并且用百位上的1个珠表示一百。现在表示3个一百,很自然地应在百位上拨3个珠。学生看着3片小方块和计数器百位上的3个珠,能够体会到3个一百是三百。这就直观形象地体验了三百的意义。例1接着呈现由3片、2条和4个小方块合起来的图,要求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他们已经知道3片是3个百,而2条、4个表示多少还不清楚。

8、教学时要帮助学生这样想:1片小方块平均分成10条,也就是1百平均分成10分,得到1条小方块,所以1条小方块表示1个十;1条小方块平均分成10份,也就是1个十平均分成10分,得到个小方块,所以1个小方块表示一。学生看懂图画里的3个百、2个十和4个一,就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教材里“蘑菇”卡通的讲述“3个百、2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三百二十四”,是学生对这个数的直观认识,是对几百几十几的意义的初步概括。例2在计数器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直观认识几百几十和几百零几的数。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比用小方块表示数方便,而且比小方块抽象。所以,例2直接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学生可以一边拨珠,一边说出所表示的数。其中第(

9、1)小题是“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六十”,所涉及的都是几百几十的数。教材用计数器图给出开始的三百五十和结束的四百六十,让学生注意到计数器的个位上没有拨珠,所表示的数都是几百几十。当数出三百九十以后,接着的数是多少?应该让学生多些思考和交流。计数器的十位上再拨1个珠,这时十位上就有10个珠,10个十是1个百,这个数是四百。例1和例2后的“想想做做”第1题,在计数器上拨珠,一个一个地从七百八十六数到八百零五,其中有几个数是八百零几。认识几百零几的数,是这道题的主要内容。在拨珠与数数的过程中,七百八十九添1是多少?七百九十九添1是多少?八百如何添1、添1以后是多少、这个数怎样说?这些都是教

10、学要注意的地方。(2) 设计认识一千的两条线索。一千是一个数,“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学生认识三位数以后,有条件认识一千,他们继续学习更大的数也必须认识一千。例2引导学生直观认识一千,编排了两条认数线索,让学生体会一千有多大,学会用学具表示一千。一条线索是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数,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一千。教材画出的计数器上,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有9个珠,表示九百九十九。如果再添上1,个位上是10个珠。已有的经验是10个一变成1个十,十位上就是10个珠;10个十变成1个百,百位上就是10个珠。这就需要建立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为此在百位的左边新增加一个“千位”,这个数位上的1个珠表示一千。另一条线索

11、是看着小方块一百一百地数,1片小方块表示一百,几片小方块表示几百,10片刚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表示一千,由此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上述的前一条线索,是逐一计数,即一个一个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有助于学生体会相邻自然数之间的关系。后一条线索是按群计数,突出了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安排这两条认知线索,使“千”的教学更加丰满。(3) 拨数、写数、读数融为一体,进一步强化数的概念,让学生探索读写数的方法。例3主要教学三位数以及一千的读、写。由于读数与写数都离不开数的组成,而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最本质的内容,所以例3紧紧扣住数的组成,把拨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联系读写10

12、0以内数的经验,主动探索三位数以及一千的读法和写法。学生通过前面两道例题的学习,已经会在计数器上表示三位数和一千。例3以此为起点,在计数器上分别呈现五百、五百三十四、一千等三个数。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也拨出这三个数,体会并讲述各个数的组成。教学应注意到,这里既要求学生用学具表示数的意义,也要求他们说出数的组成,以表达自己对数的理解。“读数”是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连贯地说出数的组成。例如,个百、个十、个一组成的数读作“五百三十四”。学生应该能读出学具上表示的数,也应该能读出用数字写出的数。“写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照着计数器上拨的珠写出相应的数,一种是根据数的组成写出数。例3注意到这两种

13、情况,让学生先在计数器的下面写数,再根据数的组成写数。写数的要领是“哪一位上有几个单位,就在这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学生比照着计数器上拨出的珠写数,能够体会到这些要领。他们在根据数的组成再次写出这个数时,对要领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一些。5个百是五百,1个千是一千,这些整百数和一千的读写以及几百几十几的读写,安排在例题中教学,有助于学生体验读数的方法和写数的要领。而几百几十的数和几百零几的数,在“试一试”里读写,只要运用例题里的读数方法和写数要领。无论例题还是“试一试”,教材都把读数与写数留给学生完成,使他们有条件进行这些尝试,这是因为学生有读写100以内数的经验

14、可以利用。例3后的“想想做做”第1题在数轴上整理整百数和一千,要让学生注意到两点:一是1000排在900的后面,是10个100;二是排在500后面的数离1000比较近,接近1000。第5题的每个数里都有一个“3”,但各个数的“3”所在的数位不同。“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即3),“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即30),“3”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即300)。要通过这道题,让学生体验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规则。(4) 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和一千。从表示数的角度来看,算盘和计数器有相似之处,它们上面都能确定数位,都是用“珠”表示数,都能直观显示数的组成。最大的不同是计数器的每一个珠只表示1个单位,而算盘的每一

15、个下珠表示1个单位,每一个上珠表示5个单位。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教具、学具,多了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算盘,可以体会历史文明;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强化数的概念。例4向学生介绍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 介绍算盘的结构。算盘由框、梁、档、珠四个要件构成。教材在算盘图上指出这四个要件。其中,梁上面的珠叫上珠,梁下面的珠叫下珠。有些算盘的每档上是2个上珠和5个下珠,有些算盘的每档上是1个上珠和4个下珠。教材选择后一种算盘,它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 介绍算盘上表示数的规则。规则之一是:算盘上记数,算珠要靠梁。即上、下珠靠框

16、则不表示数,上珠往下拨靠梁,下珠往上拨靠梁,才表示数。规则之二是:1个下珠表示1,1个上珠表示5。利用下珠能够表示1、2、3、4,利用上珠能够表示5,上珠和下珠同时使用,能够表示6、7、8、9。学生初步接触算盘,难点就在于它的1个上珠表示5,表示6、7、8、9既需要上珠,也需要上珠,需要上、下珠的结合使用。 在计数器上表示三位数和一千。首先要在算盘上确定数位,可以任意选择一档作个位,也可以把算盘最右边一档作为个位。从个位起,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和千位。其次要从高位到低位表示数。三位数一般先拨百位上的珠,再拨十位上的珠,最后拨个位上的数。然后在算盘上拨珠表示三位数。教材在算盘图上分别表示出四、三十七、六十、八百零二、九百等数,里面有一位数、两位数和三位数。要求学生说出算盘上表示的这些数,并在自己的算盘上拨出这几个数,帮助他们逐步适应1个上珠表示5,学会在算盘上拨珠表示数。“试一试”要求这生在算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