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课标II卷(文综历史)纯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459334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课标II卷(文综历史)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课标II卷(文综历史)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课标II卷(文综历史)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课标II卷(文综历史)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课标II卷(文综历史)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课标II卷(文综历史)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课标II卷(文综历史)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3新课标全国卷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4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历史学常识。材料反映了司马迁收录关于黄帝的传说并写入史记,说明古代 传说是史料的来源之一,B 项正确。 A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 、D 两项说法 错误,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现的文物。故本题应选 B 项。25

2、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25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兼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成为 兼并的对象, D 项正确。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 A 项;宋代土地兼并 现象严重,排除 C 项;B 项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应选 D 项。26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

3、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6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了明朝取道江南经江西越大庾岭到广东的商道忙碌的情形,结合明朝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这一知识点,判断 D 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本题应选 D 项。 27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7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

4、国的小说。结合材料“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 ,无不习闻之”可知,市民 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判断 C 项正确。A 项“宗教传播载体”、D 项“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都是对材料的误解,B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 现。故本题应选 C 项。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8B 解析 本题考查京剧脸谱。材料是说唱脸谱中的歌词。京剧脸谱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B 项正确。脸谱来源于生活,又是实际

5、生活的放大、夸张,排除 A、C 两项。 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如白色寓意奸诈自负,则否定了曹操的历史贡 献。故本 题应选 B 项。29 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9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结合材料“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运用近代化史观,可知 C 项正确。材料指的是领事馆这一机构的设立,未涉及外交方面领事制度的建立,排除 B 项;

6、A、D 两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 题应选 C 项。 30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30D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双减双交”政策,削弱了地主的封建剥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抗战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两个政权并存的史实,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可知,其他三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故本题应选 D 项。3

7、1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31A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文教事业的发展。结合时间信息“新中国成立之初”,要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 选 A项。B 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意 识形态,C、D 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本题应选A 项。32 公元前 340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

8、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32A解析 本题考查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材料反映了经过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的投票等一系列的民主程序的运作,最终陪审法庭判其无罪,排除 D 项;B 项说 法错误 ,妇女没有公民 权,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 C 项理解有误。故本题 应选 A 项。33 华盛顿在 1787 年 3 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

9、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33D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结合材料信息“1787 年 3 月”,当时 1787 年宪法尚未颁布,排除 A 项。 联系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种松散的邦联体制,判断 D 项正确。 B 项不符合材料中的“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C项不符合史实。故本题应选 D 项。34 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

10、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34A解析 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而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 法的颁布, 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使德意志帝国成为容克 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1871 年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战争, 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原理; D 项表述有 误。故本 题应选 A 项。35 1931 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

11、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35B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31年”“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判断 B 项正确。后来此模式日益僵化,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排除 A 项;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C、D 两项理解有误。故本题应选 B 项。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 对爱因斯坦的学 说持怀疑态度。1919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 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 热接踵而至。荷 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

12、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 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 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 1917 年到1923 年,各种报刊登载相 对论的论著、 译文、通讯、 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 15 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 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 年回国后写道:

13、“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 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 为可以靠他向 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 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 (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

14、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40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2)态度:普遍 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解析

15、 第(1)问,概括材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持怀疑态度”“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联系爱因斯坦 20 世纪阐发相对论的贡献,引发了一场科学领域的思想革命进行回答即可。第(2)问从材料一中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材料二中的“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等内容进行判断。联系时间“1917 年到 1923 年”“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判断与新文化运 动宣传“科学”的旗帜有关。从材料中的“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 年回国 ”“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判断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判断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注意从合理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辩证地予以回答。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自 18 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41答案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 汉宫工整威严, 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 10 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2)概括综合。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解析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