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课件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154567278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活动目标,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素材,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2.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3.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达到“和谐”的目的。,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 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谐和”。 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和”的词:平和、暖和调和、和畅、和乐、和谈、和谐、谦和、风和日丽、一团和气、心平气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天时地利人和等等。,世间万物以和而美丽,因和而温馨。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

2、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和”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下面,我们就围绕“和”来展开活动,去探究“和”的内涵和作用。,和,活动一,探“和 ”之义,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下面材料,讨论:“和”与“同”有什么区别?古人论述“和而不同”的思路是怎样的?“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材料大意,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

3、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 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皇侃认为,“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 “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一致”,“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因为没有乖戾(乖张,不合情理)之心, 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相反,

4、小人因为有阿比 (对比)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 ,“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 是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追求道义的人,各得其所,保持自己的独立;追求利益的人,他们的欲望是相同的。,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

5、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左传昭公二十年,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啊!”晏子回答说: “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哪里能说是和协呢?”景公说:“和协与相同有差别吗?”晏子回答说:“有差别。国君所认为行而其中有不行的,臣下指出它的不行的而使行的部分更加完备。国君所认为不行而其中有行的,臣下指出它的行的部分而去掉它的不行,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肯违背礼仪,百姓没有争夺之心。现在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行的,据也认为行。国君认为不行的,据也认为不行。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能吃它呢?如同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去听它呢?不应该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

6、,和与同,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有一致性。但在实质上,它们完全不同。同,是绝对的一致,没有变动,没有多样性。 它代表单调、沉闷、死寂,也没有内在活力和动力,不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不符合宇宙万事万物起源、构成、发展的规律性 。和,是相对的一致性,是多中有一,一中有多,是各种相互不同、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相互调节而达到的一种统一态、平衡态。它不是相互抵消、溶解,也不是简单地排列组合,而是融合不同因素的积极方面结成和谐统一的新整体。它保留了各个因素的特点,又不让它们彼此抵消,是一个具有内在活力、生命力、再生力的整体 。,“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 “和”是内心平和不

7、争,“同”是小人“为恶一致”。,归纳和与同的区别,“和而不同”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品质。,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理解“和”的内涵,材料大意,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8、物育焉。 礼记中庸,材料一:他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中的理想社会。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人人友爱,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盛。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材料二: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中”(心情平静无偏无倚),(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中,是天下间(万物)最大的本源;和,是天下最畅通之道。如果能做到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才能孕育生长。,和的含义,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

9、以提炼出有关“和”的哪些含义?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活动二,寻“和 ”之用,1.“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这是孔子弟子有若的话,原文为:“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历来说法很多。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将“和为贵”中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等。,例子,2 .“六尺巷”的故事 ,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和为贵”的例子?搜集一些这方面的事例并从中探寻“和为贵”的真谛。,万隆会议,标语,张英的打油诗,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参考示例,创作几条以“和”为主

10、题的宣传标语,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思想性,也要讲究语言,力求形式新颖、朗朗上口。,1.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2.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亲仁善邻,社会和谐。 3.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4.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 5.各美其美,方有个性;美人之美,自能和谐。,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和气生财,人财两旺。 家和万事兴,活动三,班级讨论会,1.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全班合作,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在老师指导下,选择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闻事件为话题,

11、在班上组织一次时事讨论后,大家以“和而不同”为理念,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受益。,2.步骤: (1)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设置三个话题,每个小组一个话题。 (2)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搜集并阅读与该话题有关的新闻报道及评论。仔细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3)小组内讨论、交流。观点一致的同学结成伙伴,共同整理资料,深入交流,最后推荐一名同学参加时事讨论会。 被推荐的同学组成该话题的时事讨论组。另外推荐一名讨论会主持人。 (4)在班上举办时事讨论会。讨论会可分为三个时段,每个时段一个话题。由该话题组的时事讨论会成员及主持人共同完成。讨论时注意遵守之前制订的“议事规则”。,3.通过这次活动

12、,你对中国文化中的“和”一定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理解吧?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收获。,(5)讨论会期间,主持人可根据情况,随机邀请听众参与讨论。 (6)其他同学在旁听讨论会时要认真,并仔细观察讨论会成员的表现。选出你认为表现最佳的同学,并说明选他的理由。,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复习,平时大家成绩都差不多,为什么一到考试就比别人差几分呢?其实是有原因的,根据大家给小编的反映,几分的差距大部分都落在了考试技巧上。那么有哪些技巧可以让我们在考场上超越别人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考试常用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有帮助。 抓基础 基础知识,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最根本的基石。 夯实基础主要

13、应做到以下几点:归纳和梳理教材知识结构,记清概念和考点易错点,基础夯实。数学=一定量的做题+规律总结,所有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的记忆是清晰的、明确的,不是好像、大概。特别是选择题和判断题,要靠清晰的概念来明辨对错,如果概念不清就会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误判断误选择。因此,市面上有很多好书总结的知识点非常全面,可以买来,要好好记忆,在做题时候这些知识点会指导你。 精做精练 多做精选模拟试题,做几套精选的模拟题,或者做几套往年真题,因为这些试卷的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合理到位,这样能够使得整个知识体系得到优化与完善,基础与能力得到升华,速度得到提高,对知识的把握更为灵活。通过模拟套题训练,掌握

14、好答题方法和答题时间,在做模拟试卷时就应该学会统筹安排时间,先易后难,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良好的心态,这样可以在实战中得以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审题后快做 同时平时训练别用计算器,解题时审题要慢,题意分析清楚,再动手快做。提高速度也是复习要强化的训练,考试竞争是知识与能力的竞争,也是速度的较量。会的一定答对、答全,切忌平时训练使用计算器。还有,要重视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与习题,不少试题源于课本。大题重要步骤不能丢步、跳步,丢步骤等于丢分。 查漏补缺 在做题的同时,会有许多错题产生。此时整理、归纳、订正错题是必不可少,甚至订正比做题更加重要,因此不仅要写出错解

15、的过程和订正后的正确过程,更希望能注明一下错误的原因。比如,哪些是知识点掌握不够,哪些是方法运用不当等。同时进行诊断性练习,以寻找问题为目的。你可将各种测试卷中解错的题目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放在一起比较,诊断一下哪类题容易出错,从而找出带有共性的错误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考前。事实上,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反思过程,也是不少高分考生的经验之谈。 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选择能覆盖整个年级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经典题目,做标准难度的试卷,让学生熟悉考试的内容,题型,时间安排,表达等,找出下一阶段的问题从而解决。 考试技巧说明 技巧之一:考试完不要对答案 每天考试之前不要睡太早

16、,打破平常规律作息,反而容易影响睡眠,正常休息,保证精神充足。每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不要对答案,考完的课程就不要再理会了,全心全意地准备下一场考试。 技巧之二:初级阶段者往往知识掌握的不好,判断能力不行,直觉能力不够,需要计算。中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时,往往应该以逻辑推断的结论为正确答案。而高级阶段者,可以把“直觉”作为判断标准。 技巧之三:拿到试卷整体浏览一下 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难易程度,先易后难,不一定按照试卷顺序从前到后做,应该分配好的时间。 技巧之四:确定每部分的答题时间(这在平时练题就要提前训练) 考试时能够做完的课程:你可以按照每部分考试分值的比例,确定每部分做题的时间。例如选择题占20%的分数,你就必须在20%的考试时间内做完选择题。然后,你再根据每次考试之后的得分情况,仔细分析是否可以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将某些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