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重要知识点 新编写

上传人:黯然****天空 文档编号:154440759 上传时间:2020-12-0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1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届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重要知识点 新编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XX届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重要知识点 新编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XX届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重要知识点 新编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届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重要知识点 新编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届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重要知识点 新编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届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重要知识点 文综备考文史常识历史素养类练习题及重要知识点 二、文史知识 古人称谓 姓氏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所以 中国的许多古姓大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姬、姜、姒、姚等。 有的则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 国:齐、鲁、宋、吴、越、秦、楚、韩、赵、魏等,皆成为 今天常见姓。其它方法略。 谥号、庙号、尊号 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 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 明朝朱元璋称太祖,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 临称世祖,玄烨称圣祖。

2、 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 褒贬之意。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 武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灵等,这是 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 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 称号。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孩提:23 岁。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弱冠:20 岁。 而立: 30 岁。不惑: 40 岁。 知天命: 50 岁。花甲: 60 岁。 古稀: 70 岁。耄耋: 80 岁、 90 岁

3、。 期颐: 100 岁 兄弟排行 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 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 次序,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 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向父”等。另外, 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 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古人的名,字,号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 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 的,所以又叫“表字”。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 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 如:曹操字孟德, 荀子有“夫是之谓德

4、操”句。先秦时, 常在名、姓前加伯、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 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 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 宋代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 名,又称别号。 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 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 科举考试 童生试, 也叫“童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 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名叫解员。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

5、次考试,各省的 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 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 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 一甲三名, 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 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 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记时方法 纪时法 一天之内的纪时法: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 时叫做夕、晚、暮、昏。太阳正中时称日中,将近日中时称 隅中,太阳西斜称日昃,太阳落山称日入。西汉以后,开始 用十二地支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 两小时。 古代医书里所说 “隔二时

6、服” ,是指间隔两个时辰, 即四小时。 纪年法 年号纪年 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 年等等。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 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这种 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干支纪年 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近代史上提到的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 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天干、地支按照一定规则可以搭配 成 60 对,也就是一个甲子,周而复始记录时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 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求天干

7、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 的,天干为甲, 个位数是 5 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0123 求地支的方法: 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 4,地支是子, 余数是 5,地支是丑,于是有: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0110123 如: 1644 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1911 是辛亥年, XX年 是乙酉年, XX年是己丑年等。 生肖纪年法 国号纪年法 南京临时政府“以中华民国纪元”。 帝号纪年法 湖北军政府成立时改用黄帝纪元。 公元纪年法 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所谓 “耶稣出生” 之年算起。 耶稣出生之年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从 这年起叫公元某年,虽然耶稣

8、只是宗教传说中的人物,但是 这个纪年标志逐渐在全世界通用。根据公元纪年和中国历史 纪年对照换算,公元元年是我国西汉末年时期,因此西汉及 西汉以前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前的年代,东汉及东汉以后的历 史年代为公元后的年代。 世纪:每 100 年为一个世纪。 年代:世纪中又以每10 年为一个年代。如20 世纪 80 年代,通常是指 1980 年至 1989 年; 也有主张 1981 年至 1990 年,为 20 世纪 80 年代。 世纪初和世纪末:世纪初即这个世纪的最初10 年;世 纪末即这个世纪的最后10 年。如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准 确的时间范围是1890 年至 1909 年,但一般说来这是

9、个大概 的时间范围,既可以在1890 年至 1909 年范围内,也可以超 出这个界限。 世纪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世纪的前30 年为早期,世 纪的最后 30 年为晚期,世纪的中间的为中期 世纪的前期和后期:世纪的前50 年为前期,世纪的后 50 年为后期。 节气 我国古时是通过观象授时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古人把黄 道附近的一周天二十四等分,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这二十四个 不同的位置,实际上就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 十四个不同的位置, 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包括立春、 惊蛰等十二个“节”气,雨水、春分等十二个“中”气,统 称“二十四节气”,以此来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的名

10、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 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 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 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 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 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 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 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

11、”与“春季”为同义词。春 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 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 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 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 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 能食百鬼。 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 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 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正月十五,又称正月半、上元节、 灯节、元宵、元夕、元夜。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

12、俗。元宵习 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元宵即 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 炒吃、蒸吃。亦称。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 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 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 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 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 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上巳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 头;三月三, 生轩辕”的说法。 古时以三月个巳日为 “上巳”, 汉代定为节日。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

13、容。魏晋以 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 外游春的节日。 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 或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 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 大封功臣, 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 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 饭,追念子推, 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 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元镇连昌宫词: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

14、上半月,按阳历算 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 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 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 为题材入诗的。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 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是 “初”的意思。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 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 原有关。据说屈原忠而被黜,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人们争 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了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 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端午的习 俗还有喝雄黄酒、挂香袋、

15、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 等。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 赐衣:“端午被恩荣。” 乞巧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 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 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 上相会。民间传说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时,妇女们结彩楼, 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 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 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 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 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

16、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 浪漫色彩。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 等。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韦庄送秀才归荆 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 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 月都逢九,称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 有登高望远、 赏菊赋诗、 喝菊花酒、 插茱萸等习俗。 王维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腊日 腊是我国古代民间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传 统节日。岁末祭众神叫腊。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 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 个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 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来也渗入腊日习 俗。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 消。”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 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 夕,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 “年饭”。人们往往通宵不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