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doc 83页)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54436813 上传时间:2020-12-06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doc 8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doc 8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doc 8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doc 8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doc 8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doc 8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doc 83页)(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序中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是近十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民企治理好书。有近十位管理咨询专家团成员,通过近百个民企实操个案的积累,用时5年沉淀与提炼的民企管理智能大全。借用一个小故事,说说我对这部书的一些心得:扁鹊见魏王。魏王说:“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大哥医术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魏王惊讶地问到:“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病还没有显出征兆,他就手到病除。而病人都不知道,他在给别人去除预先的病。我二哥给人治病,是在病兆初起之时,他一用药就把病给除去了,大家总认为他能治

2、的是小病,却不知道这个病发展下去会要命的。我的技术最差,因为我只能在人生命垂危时,才出手治病,往往能够起死回生,所以名扬天下。”目前阶段的中国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低成本、赚快钱为第一目的,缺乏核心战略与发展规划,而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经常是病症出现才开始求医问药,往往到此时,已为时晚矣!中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从中国民营企业常见的通病出发,找出通病的核心所在,再分析民营企业通病原由及治理方法,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以管理疏通、中西结合的方法,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并附录多家代表性民营企业治理实操案例,进行实景案例演示,让读者读之犹如身在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民营企业治理的玄妙! 余世维

3、 前 言民营企业有很多优点,也有不少缺点,但民营企业治理与战略文化研究 ,只讲民营企业缺点,不讲优点。就像医生一样只讲病人身上的病症,不去赞美病人身上其他美好的地方。要从人性和文化角度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失败原因,探索出一条民营企业从来没有人走过的思想之路,为中国民营企业冲出误区,走向成熟,走向长寿,走向辉煌而努力!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在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产业资本迅速向国内转移的历史背景下,民营企业必须找准新的历史方位,迅速进行社会责任、企业家理性文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

4、组织结构的治理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产业竞争制高点上拓宽新的视野。自1980年以来,中国私营经济产值以每年71%的速度增长,民营企业的就业人数每年以41%的速度增长。然而,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似乎并不理想,其中一个最显著特点是寿命短。一般民营企业真正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就在24年,之后要么倒闭、要么长期停滞徘徊。比如,合俊集团倒闭、糖业巨头跳楼、江龙控股破产、华联三鑫重组等等一系列事件。一个又一个辉煌地崛起,然后又一个个悲壮地倒下。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规律可用一句话来形容:寿命短、长不大。中国改革开放30年,民营企业发展成规模型企业也不过二十多年,整个中国民营经济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运作模式,一切都还

5、在探索之中。外企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民营企业还显得那么的陌生。西方企业家经过了长达几百年的市场经济磨练,早已稳定成熟,而中国民企只不过走过了20多年的道路。“民营企业的全球化修炼”,意味着民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将经历痛苦转型的整合治理。民营企业如何尽快完成这一治理整合和提升?民企治理咨询专家结合中国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业态发展轨迹,和温州、苏南两大民企运营模式探索,以及近百家企业诊断咨询案例的分析,成就了一本实实在在的关于民营企业研究及治理的书。 曾水良 目 录第一部分 中国民企十大病症一、先天素养不高二、产业结构低下三、滞后的小农经济模式四、缺乏理性思维五、创业动机狭隘六、

6、家族家长制管理七、人力资源博弈八、空洞的企业文化九、企业战略目标缺失十、忽视现金流第二部分 中国民企十大病症的治理一、后天素养转型二、产业结构转型三、组织管理模式转型四、理性思维的转型五、社会责任转型六、产权结构转型七、人才机制转型八、企业文化转型九、经营战略转型十、财务管理转型第三部分 民企转型治理案例一、咨询项目诊断说明二、咨询项目诊断问卷三、咨询项目诊断清单四、项目项目咨询案例 第一部分 中国民企的十大病症谈到民企的病症,我们先从一个小故事说起: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村子里生活着一群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和小偷。在一个寒冷的冬季,有一天,突然有人说村子池塘里有很多鱼,于是大家都跑

7、到池塘边农民们想:“不管有没有鱼,先跳下去再说,家里都没米下锅了,如果能抓到鱼那我的问题不是就解决了”?于是农民们纷纷跳下冰冷的池水里去抓鱼。工人们在想“大冬天的池水里肯定很冷,等一下还要赶去上班,裤子弄湿还要回家换,也不知道能不能抓到鱼,等农民能抓到鱼再跳下去也不迟”。于是大部分工人纷纷赶去上班了,只有小部分工人还留在池塘旁观看。知识分子们心想“反正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收入也不错,这么冷的天气我才不跳呢,如果农民们真的抓到鱼,到时候我用低廉价格买不行吗?”干部们也站在池塘旁想:“如果农民真的能抓到鱼,我可以要些过来,这个村不是我们管的吗?!”小偷也蹲在池塘旁想:“只要农民抓到鱼,到时候我就去偷

8、,天气这么冷就让这些傻瓜们去抓吧!”最先行动的是农民,很多农民跳下水中去抓鱼。此消息不假,很多人抓到了鱼,也有少部分被淹死了。听说农民抓到了鱼,于是很多人去看热闹。很多人来了以后,局势就开始转变了。接下来行动的是小偷,小偷见抓鱼的人只顾着抓鱼,对放在岸上的鱼很少照看,所以就趁抓鱼的人不注意偷了不少鱼,有了这些鱼做生活急需,自己小日子也过得很安稳了。知识分子们看到这么多鱼,抓鱼的人数也数不过来,所以就自告奋勇地去帮抓鱼的人统计,帮抓鱼的人记账。知识分子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确实帮了很多忙。于是也从抓鱼的农民那里得到了报酬。透过这个故事,我们能有什么感悟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那些农民之所以去抓鱼是因为当

9、初的不得已。当时他们的生存受到挑战,所以选择了孤注一掷。加上当初的一片蓝海,他们抓到了鱼,一夜暴富成了老板。知识分子之所以没有去抓鱼因为他们已经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没必要在当时那种危险的环境中去冒险,于是成了农民老板的打工者。一些小偷也会通过大偷大摸一夜暴富成了老板,一些则!工人在这种形式下也可以出卖体力挣一口饭吃。某些干部开始想方设法剥夺农民的鱼行贿受贿。于是乎,一些民营企业老总经常说:你看我们这些当老板的,都没什么文化,都是当初拼命干,才有了今天。你看现在在这里给我打工的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所以书读得多也没什么用。我不需要你有什么思想,你只要给我拼命做事就行了。听到这句话,很多人选择了沉默

10、。其实大家何尝不知道说这句话的那些老板就是当初那些抓鱼的农民的化身呢?大部分创业者由于出身不好,或者穷困潦倒,凭着自身胆识,并且有好的机遇,他们创业成功了。但是,在底层经历过的种种困难,曾经受到的白眼和伤害使他们内心深处多少有些报复或者补偿心理,一旦自己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做了老板,领主式的独裁意识就出来了。把自己的企业当作假想的政坛,实现自己的权力欲望。这个时候,在他们眼里,所有的企业员工,不是职员,而是手下。对于有些企业家来说,可能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比企业的发展更重要。做老板不光是财富的增长,更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无限扩张。一夜暴富成了老板的农民、大偷,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于是目空一切、

11、妄自尊大。认为自己理所当然成了企业家,盲目自信,刻意去树立自己的权威,导致整个企业管理水准下降,活力减弱,效率低下,上下沟通受阻,市场应变缓慢,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下降,内部腐败分化,企业迅速走向衰败。某些老板把“中彩票式的暴富”理解为自己的行动使然,总认为是自己特别的方式的必然结果,意识不到自己所面临的危险。更甚者,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谋求一夜暴富存在着经营作风不端正的问题,缺乏起码的商业道德。他们不是依靠诚实的劳动和合法的手段来积累财富,而是采取投机行为,甚至是非法手段来牟取利益。在他们当中,抢注他人商标者有之;假冒别人产品、瞒天过海、以次充好者有之;坑蒙拐骗、赖账不还者有之,现下炒!炒!炒

12、!的投机赌徒经营思想。其谋利手段多种多样,无所不用其极,改革开放虽然30年了,大部分企业头脑中只想着经商手段,而缺乏的是基本的道德、信誉和理性科学精神,这一点决没改变。虽然从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在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在其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融资困难、信用不足、人才匮乏、民企基础薄弱,包括硬件基础、管理基础都很薄弱,单从产业准入方面观察,民企占据了国民经济最微利的行业,从整体规模上看,民企仍然表现为“弱、小、散”等。以浙江省为例,温州、义乌为代表的原生态民企与杭州、

13、绍兴、宁波为代表的转型性民企,在近年的不断演进与较量中,原生态民企渐渐丧失了其原有体制和产权的先发优势。转型性民企,顾名思义,是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转制而来,自身与温州原生态的作坊企业相比,具有较强的实力。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转型性民企的基础和规模优势越来越明显,加上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由大做强的态势几乎已成定局,但2008年金融危机,江龙控股破产、华联三鑫重组等事件,验证了转型性民企与原生态民企一样,同样受到了考验与挑战。中国民营企业身上有一种倔强、奋进的可贵精神,没有一个国家的民营经济在30年内取得像中国民营企业这样的成绩。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向正规化、制度化、非家族化方面

14、发展。然而,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似乎并不理想。中国企业的数量以千万计,绝大多数都是民企。民企整体人力资源薄弱、员工文化程度、水平参差不齐。民企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在人力资源、银行贷款、政策扶持、产业准入等方面长期受到歧视。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从民营企业的角度来说,其经历的历史背景,使得他们有明显强于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直接掌控企业资源的冲动,民企老板以社会边缘人士居多,先天性素质不高,很多民企业主是靠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机会而发迹起来,素质并未同时提高;但是,随着公司的业务量扩大、组织机构扩充、公司人员增加、资金流量增大,民企先天不足的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通常为: 一、先天素养不高民企老板以社会边缘人士居多,先天性素质不高,很多民营企业主是靠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机会而发迹起来,素质并未同时提高;民企老板创业初期,企业领导人与亲戚、同学和朋友携手共建,凭着自己敏锐的市场触觉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破除重重困难,通过最原始的创业手段,凭着一股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把企业创办起来。但是,随着公司的业务量扩大、组织机构扩充、公司人员增加、资金流量增大,企业的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内部管理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