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总结 精编新修订

上传人:黯然****天空 文档编号:154395981 上传时间:2020-12-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总结 精编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总结 精编新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总结 精编新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总结 精编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总结 精编新修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总结 自 20XX 年 8 月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 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支 持配合下,救助管理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但是,一些城市 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增多,组织、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 流浪乞讨和组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 现象严重,严重侵害公民权利、扰乱公共秩序、危害社会稳 定。为进一步做好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管理工作, 维护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现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 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 会保障制

2、度逐步完善,但由于人口流动、家庭困难、意外事 件、个体选择等原因,流浪乞讨现象仍有发生,特别是流浪 未成年人存在被拐卖、拐骗,胁迫、诱骗、利用乞讨或从事 违法犯罪活动,遭受摧残和虐待的现象。流浪未成年人是特 殊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各级民政、公 安、城管、卫生、财政部门一定要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各尽其职,多 管齐下,打击震慑违法犯罪、教育警醒群众、弘扬正气。要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狠抓落实,将这项工作作为深入学习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做好流浪未成年人解 救保护工作。 二、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协调配合做好落实工作 街头流浪乞

3、讨人员救助、管理和解救、保护流浪未成年 人工作,事关权利保护和社会稳定,涉及多个部门,具有很 强的政策性。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认 真履行各自职责,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做好这一工作。 民政部门要加强街头救助,协助配合公安、城管、卫生 等部门做好街头管理和打击解救工作。 一是组织、指导、监督救助管理机构做好街头救助。劝 导、引导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进入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不愿 入站的,根据其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饮食、衣被等服务; 坚 持“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配合医疗机构做好街头流浪 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危险传染病人的救治工 作。 二是坚持“先解救,后救助”的原则,配合公安

4、机关做 好被拐卖、拐骗、胁迫、诱骗、利用乞讨的残疾人、未成年 人的调查、取证和解救工作。对于公安机关解救、护送来站 的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站要做好接收工作,福利机构做好婴 幼儿临时代养工作。铁路公安机关解救的被拐卖未成年人, 由乘车地救助管理站接收,福利机构做好婴幼儿临时代养工 作。对于受助未成年人, 要利用指纹识别技术建立数字档案, 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救助管理机构、社会福利机构中未成年人 的采血工作。 三是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街头治理工作。民政部门在街头 救助时, 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滋扰他人,扰乱社会秩序, 污损、 占据公共设施妨害他人正常使用和破坏城市市容环境的,要 向公安机关、城市管理部门提出执法

5、建议。 四是强化站内服务和管理。要从维护受助人员权益出 发,改善设施环境,实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保障受助人 员的基本生活。要把未成年人与其他救助对象分开,根据未 成年人的特点,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和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等 活动。对残疾、智障、受到伤害或有心理问题的,积极进行 医护和康复。加大站内人员和接领人的甄别、核查力度,防 止未成年人被冒领冒认和犯罪分子藏匿其中。要做好站内安 全防范工作,确保站内人员安全。 五是做好返乡、安置和流出地预防工作。要畅通受助人 员返乡渠道,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无力接回的,经协商后可 由救助管理机构接回或送回。对符合条件的安置对象,安置 到社会福利机构,并积极探索社会

6、代养、家庭寄养等社会安 置模式。督促流出地人民政府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困难群众纳 入社会保障范围,充分发挥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监督 监护人履行监护义务,防范虐待、遗弃老年人、残疾人、未 成年人,防范强迫其外出流浪。 六是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或个人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 庇护、饮食、衣被等帮助,探索开展社工干预、心理辅导、 行为矫治、教育培训,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和社会。 公安机关要强化街头管理和打击解救工作力度,协助民 政、卫生部门做好街头救助和站内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接、报警工作。接到群众举报线索,要快速出 警,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记录,件件有人管。坚持解救与 打击并重的原则,及时开展调查工作

7、,确保打击有力,解救 到位。 二是强化立案工作。各级公安机关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 度负责的态度,强化立案工作。凡是接到举报发现拐卖、拐 骗、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组织未成年人违法犯 罪的,接待民警要认真询问案情,及时出警,对涉嫌犯罪的 分别按照拐卖儿童罪、拐骗儿童罪、组织儿童乞讨罪、组织 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立案侦查; 构成违反治安 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三是加强对街面等流浪乞讨人员主要活动场所的巡查。 要加强对繁华街区、桥梁涵洞、地下通道、热力管线、废弃 房屋、火车站、风景游览区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 区域的巡查。发现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

8、的,要按照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 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的要求, 会同民政、 卫生等部门救治。 发现流浪未成年人的, 护送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发现利用婴幼儿或未成年人 乞讨的,要现场取证,调查盘问。对无血缘关系、来历不明 和疑似被拐卖、拐骗、组织、胁迫、诱骗、利用乞讨的,要 控制犯罪嫌疑人,解救未成年人。对利用婴幼儿、未成年人 乞讨的监护人,教育、警告后护送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加强流浪乞讨儿童的采血和检验比对工作。对街头 流浪乞讨和被组织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未成年人一律采血, 经 dna 检验后将数据录入

9、全国打拐dna 数据库。各地在采血 和检验比对工作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费用。 五是加大打击力度。要依法从重从快打击虐待和故意伤 害流浪未成年人,以及拐卖、拐骗、组织、胁迫、诱骗、利 用未成年人乞讨牟利或组织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犯罪分 子和团伙。认定是被拐卖、拐骗的未成年人,要立即解救, 尽快送返其监护人身边。对暂时找不到其监护人的,护送到 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并继续查找其监护人。对亲生父母或 其他监护人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的,要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 重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一条,予以治安管理 处罚 ;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是做好有害乞讨行为的管理工作。协助民政部门开展 街头救

10、助,对流浪乞讨人员强讨恶要、滋扰他人、扰乱公共 秩序、危害交通安全的行为依法处置。属于救助对象的,送 救助管理机构救助。 七是协助救助管理站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结合社区警务布点,在救助管理站设立警务室或警务联 络员。要依法严厉打击聚众闹事、结伙冲击、围攻救助管理 站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站内人员安全和工作秩序。 城市管理部门要依法做好防范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影响 市容环境卫生行为的管理工作,协助民政、卫生部门做好街 头救助工作。 一是依法处置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占据、损毁公共设施妨 碍他人正常使用的行为和随处涂画、制造噪音等破坏环境卫 生等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是协助民政部门做好街

11、头救助工作。在街头执法发现 流浪乞讨人员的,告知、引导、护送其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 助。发现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联系医疗卫生部门救治。 卫生部门负责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治工作。要按照关 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 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 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 指定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收治有 关流浪乞讨人员。 财政部门要做好对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以及对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的经费保障工作。要按照上述 各部门职责任务和国家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将应由政府承担 的救助、管理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

12、,以及解救、保护流浪 未成年人工作经费, 分别列入有关部门预算给予保障。 三、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健全机制。各地要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明确责任,协 作配合,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坚持 “分级管理, 条块结合” 的原则,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 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共同营造帮助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回 归家庭、社会的良好氛围。 狠抓落实。公安部决定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国打击拐卖儿 童妇女工作综治考核并列入刑侦工作绩效考核。民政部决定 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国民政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 内容,认真督查。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单位和个人,将报请综治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制”并追究有 关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