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批阅从“苦、累、无效”走向“轻松而有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434157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作业批阅从“苦、累、无效”走向“轻松而有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让作业批阅从“苦、累、无效”走向“轻松而有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让作业批阅从“苦、累、无效”走向“轻松而有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让作业批阅从“苦、累、无效”走向“轻松而有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让作业批阅从“苦、累、无效”走向“轻松而有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作业批阅从“苦、累、无效”走向“轻松而有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作业批阅从“苦、累、无效”走向“轻松而有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作业批阅从“苦、累、无效”走向“轻松而有效”新课程下作业批阅有效性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尝试与反思作者 张 海 东工作单位 舟 山 市 定 海 区 白 泉 初 级 中 学摘要作业批改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师生双边有效活动的最佳途径之一。为有效改变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与做法,促进作业批阅与反馈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调整批阅步骤,改良批阅方式: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习题;优化组合“顾问小组” ; (3)作业上交顺序:学优生中间生后进生;(4)选择合适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批阅方式:随堂批阅、小组互批与教师分层批阅、第二次批阅结合学生“自省式”批改使“纠错”功

2、能与“强化成功”相互促进, ;(5)改变传统的批改符号与评价方式,使作业批阅更有人情味与激励性、科学化、明确化,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关键词 反思 分层 优化 随堂批阅 会诊 小组互批 反省 改变 评价 探索让作业批阅从“苦、累、无效”走向“轻松而有效”新课程下作业批阅有效性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尝试与反思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有一个共识:作业批改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批阅作业不仅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效果,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能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反思,诊断教学中的症结,修改、完善并作出第二次教案,便于教师在后续教学环节中加以注意,随时解决学

3、生学习中 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生通过教师给予的评价与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矫正学习过程中的失误,进一步弥补缺陷,巩固基础知识,是促进师生双边有效活动的最佳途径之一。但是当我们再次关注自己已习以为常的教学常规工作时,我们是否曾反思过:现在我们常用的批阅方式是否真的适合学情与学生的需求,是否能促进学生对做作业这样的数学活动更有兴趣,更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中,是否遵循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理念? 从我校各段数学教师调查发现:近几年来各段学生人数虽有所减少,但多数教师

4、基本仍承担两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每班学生在 35 人左右(多的也有 45人) 。七年级多以省教研室统发的作业本为主,补充部分课堂上还不能完成的书中作业题(一般两套作业) ;八年级除作业本外,学生还自愿订购辅导练习课时训练 ;初三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后一般每日一份练习卷。教师多数采用“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方式(这也是各上级领导部门所提倡的工作规范要求) ,一般根据作业的数量与习题的难易度以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各段教师每天第一次批改四叠作业至少 23 课时,近几年我校为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提倡教师进行第二次批阅,而较多教师采用面批方式进行,所需时间更多(1/2 的作业量相当于第一次批改时间) ,因

5、此在办公室中总能发现教师埋头于作业批改或被身边的学生包围,更多时候我对自己与同事的“马不停蹄”却“事倍功半”(有时学生无视教师批改结果不进行及时订正而导致批阅无效)而苦恼并自问:怎样才能把教师从深深的作业海洋中解脱出来?让我们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参与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与教学反思?从网上或数学教学杂志上收集到一些名师关于作业批阅实效性与方法的研究:如有的老师采用如下批改顺序:下层中层上层,作业的下发顺序也为: 下层中层上层,充分利用”时间差” 下发作业,避免学困生订正时的抄袭现象 .但在实践操作中我发现还是有些问题一时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后进生因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不良,迟交或不做作业的现象时有发

6、生,这导致我不能按预定的时间完成对下层学生作业批阅,批阅工作有时不得做适当修正;同时后进生的作业多数质量不高,问题很多,他们的订正需要我当面个别辅导,否则就算下发后一再要求他们订正错误,一般学生要么拖着不订正,要么直接找别人,说是让别人教,其实是在没有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接受别人的思路,表面上是完成了作业的订正任务,但多数处于似懂非懂状态,不久他们仍会出现类似问题。为有效改变学生对待作业的不正确态度与做法,同时保证并促进作业批阅与反馈的实效性,我尝试并在实践中调整下列实施过程中的各步骤:准备工作: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习题:倘若我不加选择地“端”给全班学生同样味道的“饭

7、菜”(相同的难度,同一个数量即全部),强求他们按同一个要求“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凭自身努力确实不能完成,有的可能会应付性地马马虎虎完成,基础差的后进生往往会选择走“抄袭作业”这条违规路。因此在作业布置时,我不以同一把尺子衡量全部学生,因人而宜,因材施“业”:A 组: 1/3 的基础题+提高题(选做题) ;B 组:基础题为主,配以部分中等难度的习题;C 组:2/3 的基础题(少而精) ,重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其中 B、C 组的作业题坡度小,循序渐进,难度与分量相对要轻。学优生完成 A 组习题,中等生完成 B 组作业,后进生主要完成 C 组,有能力与时间的可经学生自己向我申请后

8、可适当完成少部分上一层次的习题(实践中这样做的学生很少) 。而对于班内各阶段性测试多处于较差率行列的个别学生(3 班 2 个,4 班 3 个) ,平时的作业在 C 组基础上再减少 1/2 的量(每次都由教师选题) 。让学生能体会到我对他们的理解与这种作法的苦心,首先赢取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同,使我对他们接下去要提出的做作业与订正要求(必须独立,不会可问结对小老师,务必不抄袭)有被接纳的可能。优化组合“顾问小组”:从学生中选出 58 位数学学习态度认真,乐于辅导他人的学优生组成“顾问小组” ,主要职责:监督班内同学做数学作业情况,对个别同学出现的抄袭现象进行制止;对结对的后进生或其他同学出现学习困难

9、时给予辅导;若练习中遇到自己也有困难的可先向老师提出相应问题,明确相应解答过程后再指导别人;收集同学们做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在作业互批过程中同学发现的共性问题(并向老师汇总) ,并和老师一起对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 ,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张贴“纠错栏”供学生参阅订正;收集作业中解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并及时记录张贴于“学习园地“中让全班同学欣赏交流。有这些“顾问”的协助,原来那些我必须抽时间到学生中去解答或督促、辅导等工作,现在很多可以由他们出面主持,让我由原先的独角演员演变为幕后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我

10、有更多时间(相对过去的批阅工作)对那些学习态度反复变化或不端正与成绩波动起伏较大的学生给予沟通与辅导,还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后反思,促进后续教学的良性循环。作业批阅实施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与多数学生的掌握程度,选择合适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批阅方式:一类是学生能操作,适合互批的,如代数部分中“有理数”单元,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与混合运算;方程单元,如一元一(二)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或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答步骤学生易批阅并能找出别人解答过程的错误或问题;第二种是内容较抽象,一半左右学生理解或解答有困难的,宜采用分层批阅与分层下发作业的,如函数各部分,特别是二次函数;几

11、何证明过程,如全等三角形(七下) 、特殊的三角形(八上) 、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八下) 、圆的有关知识(九上)等,证明步骤让学生批阅有较大难度,批阅时易造成异议与困难,应由教师自己分层批阅并让顾问组协助教师参与订正辅导的形式更能有效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相应问题。作业上交顺序:学优生中间生后进生,并允许那些作业确实有困难的学困生延缓上交,但前提是作业必须独立完成;同时为有效堵住部分学困生与那些懒于思考总是借口“参考”的中等生较易从身边找到可“借鉴”或抄袭的源头,我与学优生约定:尽可能在每日放学前把数学作业完成(若上午上数学课的,午自修后或第六节课后完成)上交;允许其他部分的学生提前上交

12、当日的作业, “谁先交的谁优先面批” ,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后的有效记忆时间内及时独立完成作业, 使自己能尽快获得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获得老师或同学的指导、帮助,把每日的数学问题在当天解决,少留“夹夜饭” 。作业批阅方式:随堂批阅作业:在新授课结束前,根据课堂提问与课堂练习的反馈情况,同时结合授课剩余时间,一般安排 45 分钟的时间布置书中“作业题”单元板块中稍简单、多数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作业(一般以填空、解答题为主) ,让学生当堂完成。在学生课堂练习与课堂当堂小测试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批阅,对有困难或解答有问题的中、下生进行指导,特别是数学学困生,优先给予批阅与分析讲解;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3、作业并有多余时间的学生,允许他们完成作业本中布置的层次性作业。由我负责管理的自习课(为让学生有时间在校内完成一部分作业,我校统一安排第九节课为自习课,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中,除对那些单元性测试中总在 60 分左右徘徊的学生与学困生多给予指导的同时,让学生把已完成的作业摆在自己的课桌边,便于我在四周巡视过程中及时批改,通过随堂批阅,收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或共同性错误,利用课堂 510 分钟的时间让出错学生把原先的错误过程原封不动板书,允许该生在错误旁边进行第二次解答(要求划出原来解答过程中错误部分) ,若仍不会订正的则允许该生指定一个同学(最好是四人同组学习伙伴)给予帮助纠正,我或学生自己

14、搭配的“小老师”给予该生解题思路指导。全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对上述板演过程进行“会诊” ,并由指定发言人发表本组的“会诊”结果,若有其他方法或自己认为更简捷的思路,可上台板演过程。通这种集体“会诊”方式,让每一个学生进行第二次学习(即二次练习) ,发现自己作业解答过程中的问题或错误,并要求学生及时订正,我或“小老师”进行第二次作业批阅。而对其他时间段的数学作业采用小组互批与教师分层批阅的形式: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一般根据座位)安排成四人小组,由老师或教师已阅过的“顾问小组”成员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自由组合对调批改,并向老师或“顾问小组”汇报典型错误范例与不同错误类

15、型。学生相互批改时彼此的要求往往比教师的要求还要严格,在相互批改时还会进行互相评价,对不同过程与不同答案的,往往还会进行争论,阐述自己解法是合理或正确的理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参与,会更激起其辩论的兴趣) ,通过这种生生间的相互评价与互争互辩的合作交流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其中错误的原因与订正方法,比老师在班集体中反复讲解的效果更好,学生订正错误的自觉性也就越强(因为正确一方会严格要求并监督对方认真订正,而错误一方在订正发生困难时一般会主动寻求对方给予帮助) 。而传统性的作业批改却是另一种现象与结果:教师集体批阅后,教师总需要对某些不自觉的学生磨破嘴皮子要求他们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订正,但

16、学生要么当面应允,结果却是学生找各种理由加以推延甚至原封不动,或只是简单地从其他同学那儿找来正确的解答过程抄袭一遍以应付老师的检查,把作业的反馈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分层批阅:根据作业的上交顺序,在当天先及时批阅学优生上交的作业,对其中的错误让学生在办公室内订正(一般学生能在下课时间内完成) ;这些学优生在正确掌握解题过程与答案的基础上,能更有效地协助教师辅导结对的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作业订正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减少教师分层批阅与后续辅导的时间;教师可把更多时间放在对作业反馈质量的分析与对中间生的辅导工作上;并加强对后进生或中间生“谁先交上谁优先批阅”的面批工作,让学生一边参与教师的批改,一边听取老师对作业中错误的分析,使学生明确错在何处、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纠错。第二日对分层上交的作业,优先批阅后进生的作业,划出不合理或错误的过程,在学生把错题纠正以后再给予评价。而对那些作业态度不认真、字迹潦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