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doc 8页)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54319313 上传时间:2020-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doc 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doc 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doc 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doc 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doc 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doc 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doc 8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 (1)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3)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3

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1)物质是其自身永恒存在和无限发展的唯一原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根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2)物质是属性存在的基础,属性依赖于物质。物质的运动、时空等属性都不能离开物质独立存在。意识作为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更依赖于物质,根源于物质。 (3)世界是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一方面世界万物是千差万别的。另一方

3、面千差万别的事物,在实质上又是统一的,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要意义(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坚持唯物主义,批判宗教迷信、唯心论、二元论的重要思想武器。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世界的质统一性原理的生动体现。 (3)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是我们正确运用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方法的重要前提。我们在一切工作中,既要坚持基本原则的集中统一,又要做到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 5、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主要表现在: (1)目的性、

4、计划性。 (2)选择性、创造性。 (3)现实对象性。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4)高度的自控性。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和调节人的生理活动。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必须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遵从客观规律,才能有效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3)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人们的社会实践。 (4)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6、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

5、事物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4)联系具有系统性。所谓系统,就是由一定数量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联系的普遍性,在事物的全面联系中完整地把握事物。 (2)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反对用主管臆想代替现实的联系。 (3)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就必须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必然联系。 (4)、必须摈除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7、 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

6、点发展是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性质的运动。发展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正是通过有生有灭的过程实现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要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2)要树立长远的眼光。 (3)要认清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4)要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是以差别对立为前

7、提的。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是矛盾统一体内部的斗争,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总之,同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这就是矛盾的辩证法。 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形而上学观点。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特定的外貌。 (4)外因必须通过内因

8、起作用。10、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两者是对立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一般,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个别,是相对的。 两者又是统一的。一方面,普遍性不能脱离特殊性而独立存在,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个别 、特殊又同一般、普遍联系着,都包含着共性的东西。 共性与个性相互连接,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

9、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1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其开辟道路。 (4)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一要扎实苦干,勤于积累,反对左倾冒险主义。二要要坚持革命,适时变革,反对右倾保守主义。实际工作中, 一方面要把远大的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与勇于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结合

10、起来。12、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而实现的自我否定,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即事物发展是通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来实现的,只有经过否定, 新事物才能产生。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即新事物是由旧事物演变而来,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否定又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 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克服体现了发展过程中的非连续性,保留体现了发展中的连续性。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对一切事物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片面性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对待外国文化,要做到取

11、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3、否定之否定原理 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否定之否定律所揭示的是事物自我运动的全过程,这一过程经过两次质变才能完成。 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表现形态和发展态势上看,呈现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要意义。第一,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认清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同时又要客观地对待发

12、展中的问题,充分估计到事物发展中的困难,尽量少走弯路。第二,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第三,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就要坚定人们为人类美好事业而奋斗的信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曲折,但它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代表人类前进的方向,最终必然取得胜利。我们应当满怀信心,坚定信念,努力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去。1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重要原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13、)、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促进人们通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获得积极的成果。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它妨碍人们去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具体性、形象性。 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

14、、抽象性、概括性。(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坚持这一点,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坚持这一点,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辩证法。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第一,感性认识渗透着理性认识,即感性认识过程中有理论的指导。第二,理性认识中又渗透着感性认识因素,即理性认识过程中有感性形象的再现。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既要重视经验积累,也要重视理论指导,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

15、中就会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16、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对整个世界来说,世界上存在无限多样的事物,新事物层出不穷,有待人们去认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无穷无尽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有限趋向于无限的发展过程。 17、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谬误不仅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表现在: 第一、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第二、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错误(谬误):(1)应当允许犯错误,(2)要如实地承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