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419797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16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一 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

2、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 (3)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 事件本身不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

3、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报道,指记者或其他新闻工作者,爱好者对有价值的事件进行采集、处理之后,再通过相应的新闻传播途径公之于世的手段和过程。 (4) 、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 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我们每位同学对毛主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这里老师不一一赘述,请同学们自己到书中、到网上查找资料,对这位伟大的人物了解得更清楚、更深入。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

4、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 、 卜算子咏梅 、 水调歌头游泳等。 2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中

5、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 112万人。1947 年 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 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 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 1949年 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溃退( ) 歼灭( ) 督战( ) 芜湖(

6、 )签订( ) 取缔( ) 对峙( ) 要塞(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 B 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C约数,指百万左右。 D 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 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 中路军在 24小时内 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4、 “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

7、叶茂盛了。 ”这里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 。【合作探究】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等句,回答问题。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体裁是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与_,对比的作用是_。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 ,其作用是( ) (多项选择)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 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 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 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情绪。9、

8、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项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10、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A 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 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3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毛主席看

9、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 _11、 关 系 复 杂 的 长 句 , 会 使 语 意 晦 涩 难 懂 。 读 下 面 一 句 译 文 , 完 成 两 题 。 ( 分 )也 许 因 为 俄 罗 斯 的 发 展 前 景 不 明 朗 , 美 国 不 准 备 激 化 同 中 国 的 关 系 , 对 于 北 京 就 华 盛 顿 对 其 施 加 压 力 所 采取 的 坚 定 立 场 作 惊 人 的 让 步 。 根 据 文 意 判 断 , 谁 对 谁 作 出 让 步 ? 把 画 线 的 句 子 改 写 成 三 个 连 贯 的 短 句 , 要 求

10、层 次 清 楚 , 文 意 明 白 , 不 得 改 变 原 意 。【精读精练】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 (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12、A、B、C、D 处应填入的词

11、语依次是() 、 () 、 () 、 () 。13、 “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14、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15、 “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 ,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主题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英雄救人不留名 受奖反遭人妒嫉本报讯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 人民日报等新闻 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危、 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 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 85 号”船船长冯安义,最

12、近遇到了尴尬事。1997 年 7 月 24 日下午 3 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 新机 85 号”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 冯安义顾不上再卸 货物, 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 ,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半小 时过去了, “新机 85 号”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 200 多名乘客。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 1 万元,新野 县委、县政府奖励他 5000 元,新野县见义勇为 基金会奖励他 2000 元,共 计 1.7 万元。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

13、了: “新4机 85 号”救险“东轮” 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 1.7 万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 2.62 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 1.7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北京青年报刘东林18、这是一篇( )。A.消息 B.通讯 C.小说 D.议论文19、“英雄救人不留名”从新闻知识角度说,这句话是什么?答:_20、用新闻消息知识的写法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各是什么?答:_2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答:_【能力提升】阅读下面新闻,并与课文作比较。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新华社长江前线

14、1949 年 4 月 23 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 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 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 银光四射的 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 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 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 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 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 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 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 这时,在大江南岸,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