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的讲评及解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419039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的讲评及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的讲评及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的讲评及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的讲评及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的讲评及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的讲评及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的讲评及解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的讲评及解答说明:本次作业,同学们在答题上尽管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但从整体上来说是完成的比较好的,学习小组讨论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建议同学们平时学习教材之外,多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多阅读有关书籍,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李强等译的美国戴维.波普诺著的社会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陈成文等编写的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童星主编的现代社会学新编。下面我就将参考答案公布如下,并根据大部分同学答题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请同学们将此答案与自己的作业相对照,找出漏答或出现偏差错误的地方,并进行改正,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在如果对以下解答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

2、0731-2822511 Email:一、社会学常识讨论题1、 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如何?社会学,sociology 一词最早在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他想建立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在中国,社会学最早以“群学”命名,取意于战国时期社会思想家荀况的王制篇。该书阐述了三个层次的区别:一是生命有机体与非生命物质的区别;二是动物与植物的区别;三是人与禽兽的区别。从而分析了人类之所以能结成一定的群体,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的原因。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多数学者重视社会关系及其表现的研究。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为群学肆言。涂尔干是最早提出建立道德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

3、学等分支社会学的社会学家。什么是社会学?”或“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一直是社会学家力图回答而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侧重于以社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孔德(A.Comte)、斯宾塞(H.Spencer)、涂尔干(E.Durkheim),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二是侧重于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韦伯(M.Weber),并由此开创了社会学中的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三是不属于上述两种的说法的,其中有些观点影响较大,但最终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其中主要有“剩余说” 、 “学科说” 、 “调查说” 、

4、 “问题说”等。 我们认为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关于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社会学家也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是总和论,即把社会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是综合论,即强调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加以综合而得出的,三是普适论,即认为社会学原理具有普遍性,适于一切社会生活,因而把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是中心论,即认为社会学居于各门社会科学的中心,它既对其它社会科学有指导作用,又吸收其它社会科学的成果。五是平等论。即认为社会学与其它各门社会科学

5、处于平等的位置上。2、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科学条件以及国内外社会学发展的基本历程?社会学是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19 世纪上半叶,代替了封建主义的西欧资本主义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也引起了社会的剧烈变化,社会的复杂性呼唤社会学的产生。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对社会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国内外社会学发展的基本历程: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创立时期(以孔德和斯宾塞为代表) 、形成时期(以迪尔克姆、韦伯为代表) 、发展时期(以芝加哥学派、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 、多元时期(以冲突论、互动论、交换论等多元理论的出现为代表)和当代的新古典时期(以哈贝马斯、吉登斯等著名理论家为代表) 。社会学

6、在中国经历了传入、发展、中断和恢复重建等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学逐步中国本土化的过程。3、什么是社会化和个人社会化?什么是社会化?在社会学中,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塞(Lewis.Coser)认为:社会化是一个社会性的互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获得了某种价值、态度、技能和知识,简言之,获得了他们所属的那个社会的文化;从个人、群体和社会联系的角度看,社会化就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最基本的联系纽带。这一纽带至关重要,任何个人、群体与社会都不能脱离它而存在。因而社会化使得社会不仅在生物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的意义上重新产生自身,从而保证了社会得以一代一代地延续。在社会学中,特别提出来“个人社会化”的问题

7、。社会学认为“个人社会化”的问题,是指婴儿在他们出生的瞬间,是毫无自制能力的有机体,跟其他动物有所不同的是,这个婴儿今后的行为模式是后天形成的,无论如何这个有机体必须转变成有效的参与社会生活的人,而且这个转化则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完成的。 “个人社会化”的内涵,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刘豪兴主编的社会学概论中的论述是:第一,从时间方面, “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第二,从内容方面, “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第三,从关系方面理解, “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化既有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也有个人对社会的调适。它不是一个被

8、动的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而是一个个人与社会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具有较大的能动性。个人需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带来深刻影响的社会变革,也就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有一个“个人社会化”如何解决的问题。科普则是促进人适应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促进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二、论述题(40 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即方法论、基本方法和具体技术与工具。历史唯物进度表义第一次把社会学提到了科学的水平。社会学的基本方法论有三种:一是实证主义方法论;二是非实证主义方法论;三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由孔德首先提出,后

9、来得到斯宾塞引进生物进化观,涂尔干的进一步完善。其基本点是:第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一样,都是纯客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规律;第二,社会现象既然是有规律的,因而是可以被感知、被概括的;第三,社会学的任务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或必须是什么;第四,自然科学的方法适合于社会研究。非实证主义方法论的要点是;第一,强调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绝对化;二是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物化现象;第三,在主张“价值中立”的同时,借助“价值关联”。属于非实证主义的社会学说流派有:社会相互作用论;现象社会学;民俗方法论。首

10、先在理论上向实证主义方法论提出挑战的,是德国生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W.狄尔泰。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是争论颇多的问题。韦伯同时提出二者比单纯主张价值中立有所进步,但是价值中立包含的以科学排斥价值的倾向并不因此而消除。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由马恩首先提出来的,其基本点是:第一,以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作为理解人及其历史活动的出发点;第二,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活动而已;第三,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社会关系的原始关系;第四,社会历史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五,研究社会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社会时,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客观研究与主观研

11、究相结合;二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三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四是结构分析与功能分析相结合。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三:一是社会调查法;二是社会实验方法;三是社会统计方法。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情况进行考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并对其作出解释的一系列手段和程序的总称。它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社会实验方法有简化和纯化社会复杂现象的作用。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根据社会调查的不同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根据社会调查的研究程度,可以分为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社会实验方法是在已有社

12、会理论或假设的引导下,按照实验设计的模型,有控制地设置某些条件和变量,直接观察、记录、分析这一研究对象前后变化的一套办法和程序。社会统计方法是运用社会学原理,对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得来的数据资实进行定量分析的一套方法和技术。社会统计的作用:一是简化资料,方便描述;二是检验样本调查的结论。社会统计的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三个基本环节。社会统计分为叙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大类。统计学之父凯特勒把统计方法从自然科学领域推广到社会科学领域,为社会统计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技术包括:研究组织技术、社会测量技术、资料收集技术、资料整理技术、资料分析技术。社会学研究工具分为文书性工具和器具性工具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