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ppt课件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4154057 上传时间:2020-12-0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五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五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五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五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ppt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目的和要求,1. 熟悉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2. 了解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3. 熟悉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4. 掌握老年人情绪与情感的评估方法。 5. 掌握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6. 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 7. 熟悉心理健康的标准; 8. 掌握维护和增加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进入老年期,人的各种生理功能都逐渐进入衰退阶段,并面临社会角色的改变、丧偶等生活事件,老年人必须努力面对和适应这些事件。在面对和适应过程中,老年人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变化,影响着老化过程、健康状况、老年病的防治和预后。,第一节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一、老年人的心理

2、特点 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两部分。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等。 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现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或者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趋于稳定,甚至产生新的适应代偿功能。,1、感知的特点: 感知是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是最简单的心理活动。,2、记忆的特点 1.概念 是人们对感知、体验或操作过的印象经过加工保存在大脑中,并在需要时提取出来。 1)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是指老年人对与刚听过或刚看过、当时在脑子里还留有印象的记忆。 次级记忆:是指对自己听过或看过一段时间的事物,经过编码储存在

3、记忆仓库,以后需要加以提取的记忆。,2)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机械记忆: 对生疏的或需要死记硬背的 记忆。 逻辑记忆: 对过去、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或有逻辑联系的记忆,2.记忆的生理性老化 随年龄增加,记忆能力下降,记忆速度变慢; 逻辑记忆尚好,机械 记忆较差; 远事记忆尚好,近事记忆较差; 3.记忆的病理性老化 由于疾病引起的记忆障碍,,3、思维的特点 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高形式,是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老年人因记忆力的减退,在概念形成、解决问题 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都受到影响,且个体差异很大。,4、情绪的特点 老年人的情感与意识过程因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素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

4、的差异。 老化过程中情感活动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生活条件、社会地位的变化所造成的,并非年龄本身所决定。,5、智力的特点 智力是学习能力或实践经验获得的能力。人的智力与个体因素(如遗传、身体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文化水平、职业等)有密切关系。,智力分为两类:液态性智力和结晶性智力。 液态性智力的高低主要与个体的神经生理功能发展状况有关,老年人由于脑神经功能的退行性变化,故液态性智力受到较大影响。 结晶性智力的高低与个体知识的多寡,受教育的程度和学习的机会,与抽象思维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后天获得的。老人一生经验丰富,阅历深广,因而结晶性智力保持较好。据研究,液态性智力测验成绩随增龄,每隔

5、10年下降3.75%,而结晶性智力反而增长3.64%。,6、人格的特点 人到了老年期,人格(即人的个性,包括性格、兴趣、爱好、倾向性、价值观、才华和特长等)也相应有变化,如对健康和经济的过分关注与担心所产生的不安与焦虑,保守、孤独、任性,把握不住现状而产生的怀旧和发牢骚等。,1)稳定性:个性一旦形成,不易改变 2)深刻性:所有行为方式都受个性的影响 3)特异性:每个人的个性不同,1、整合良好型(1)重组型 (2)中心型 (3)离退型 2、防御型 (1)坚持型 (2)收缩型 3、被动依赖型(1)寻求援助型 (2)冷莫型 4、整合不良型,二、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1、各种生理功能减退 2、社会

6、角色的变化 3、家庭人际关系和经济状况的改变 4、丧偶 5、疾病 6、疾病 7、文化程度,三、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一)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 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本身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的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二)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 具有较高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后,都不甘于清闲。,(三)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 既是社会矛盾, 也是社会心理矛盾。 (四)安度晚年与意外剌激 的矛盾,第二节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评估,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对其老化过程、健康长寿、老年病的治疗及预后均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掌握老年人

7、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影响因素,正确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对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情绪和情感、认知能力、压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一、认知的评估,1. 概念 认知是人们认识、理解、推理事物的过程,通过行为、语言表现出来,反映了个体的思维能力。 2. 老年人的认知变化 三方面: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定向力。 3. 评估方法 a.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 b. 简易操作智力状态问卷(SPMSQ),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筛查认知缺损的老年人) 1、量表结构与内容 时间、地点定向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力等11个方面,19大项,30小项。 2、评定方法 直接询

8、问,记分值。 3、分析指标 总分030分,按受教育程度划分界限。 简易操作智力状态问卷(SPMSQ) 内容包括定向、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注意力。,二、情绪和情感的评估,(一)焦虑的评估 是个体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紧张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失眠等,但无法说出明确的焦虑对象。 常用的评估的方法有三种: 交谈、观察、心理测验 汉密顿焦虑量表(他评):分精神和躯体两大 类共14个条目,前者1-6项和14项,后者7-13项。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自评):40个条目,1-20项评价焦虑状态,21-40评价焦虑特质。,(二)抑郁的评估 抑郁是个体失去某种其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产生的情绪状

9、态,其特征是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失眠、悲哀、自责、性欲减退等表现。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三种: 1、访谈与观察 2、心理测验 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 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6个侧面20项 老年抑郁量表:30个条目,第三节 老年人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健康包括二层含义: 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正常,无心理疾病; 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建设性地发展完善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不

10、仅意味着没有心理疾病,还意味着个人的良好适应和充分发展。,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综合国内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界定 智力正常 情绪健康 意志坚强 关系融洽 适应环境 人格健全 行为正常,三、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一)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 1、适应原则 心理健康强调人与环境能动地协调适应 2、整体原则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的整体,身心相互影响。 3、系统原则 人是一个开放系统,人无时无刻不与自然、社会文化、人际之间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4、发展的原则 人和环境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时

11、期、不同身心状况下和不同或变化的环境中,其心理健康状况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所以,要以发展的观点动态地把握和促进心理健康。,(二)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 1.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生、老、病、死 (1)树立正确的衰老观 (2)树立正确的疾病观 (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2、帮助老年人树立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新观念 3、指导老年人老有所学,2、指导老年人做好离退休的心理调节 (1)为退休做好心理准备,以实现“平稳过度”; (2)为退休做好行动上的准备,建立第二生活模式; (3)避免因退休而产生的消极不良情绪。,3、指导老年人老有所学,鼓励老年人勤用脑 坚持适量的脑力劳动,使脑细胞不断

12、接收信息刺激,对于延缓脑的衰老和脑功能的退化非常重要。老年人应该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通过书报电视网络等不断获得新知识。,4、指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鼓励老年人主动调整自己与其家庭成员的关系 ,一方面老年人要宽容大度,不要倚老卖老,另一方面晚辈也要关心照顾老人,尊敬老人,多与老人沟通,让老人感到老有依靠。 空巢家庭中,老年人应该正确面对子女成家立业离开家的现实。 老年夫妻间要相互关心照顾,相互宽容、适应、注重情感的交流 鼓励老年人与家人或其他老年人共同居住。,5、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 (1)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坚持适量的运动 6、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

13、统 (1)树立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2)尽快完善相关立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3)尽快发展老年人的服务事业,第四节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老年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几乎人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适度的焦虑有益于个体更好地适应变化,有利于个体通过自我调节保持身心平衡等,但持久过度焦虑则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老年焦虑症,焦虑症: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为特征,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致。其紧张惊恐与现实情况不相称。 老年期焦虑症:指发生在老年期的以广泛性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障碍。 分类:广泛性焦虑 惊恐发作,(一)

14、焦虑的原因 各种生活事件 如:离退休、丧偶、空巢; 某些疾病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如:疑病症、抑郁症、咖啡因;。 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二)焦虑的临床表现 焦虑是包括指向未来的害怕不安和痛苦的内心体验、精神运动性不安以及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三方面症状,分为两类。 1、急性焦虑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 2、慢性焦虑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1.广泛性焦虑,又称慢性焦虑症 临床表现为紧张不安,过分担心或烦恼,且与现实很不相称 (1)焦虑与烦恼:客观并不存在的结局,病人过度担心,与现实不相称,称为担心的等待。终日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忧心如焚,注意力不集中。但病人不能控制,颇为苦恼。 (2)自主神

15、经功能兴奋:口感、上腹不适、心动过速、尿频、尿急 (3)运动性不安: (4)过分警觉:惶恐,易惊吓,2.惊恐发作,又称急性焦虑症 典型表现为老人正在进行日常活动,患者突然感到心悸,心跳剧烈、胸闷痛、或者呼吸困难,有窒息感,老人惊恐万分,有濒死感。 惊恐发作一般持续5-20分钟,很少超过1h。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趋于缓解。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楚,发作后仍心有余悸,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3、实验室检查 4、心理-社会状况,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问题: 1、焦虑 2、舒适的改变 3、部分自理缺陷 护理目标: 1、焦虑减轻或消失 2、躯体不适减轻或消失 3、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护理措施: 1、

16、一般护理: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为自理缺陷者制定日常生活计划,并督促或协助完成。 2、对症护理: (1)评估老年人焦虑程度; (2)指导和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认识分析焦虑的原因和表现,尽量避免使用或慎用可引起焦虑症状的药物;,(3)减轻紧张情绪: (4)社会支持: 谦让和尊重老年人,关心体贴老年人; 3、用药护理: 心理疏导为主,重度焦虑应遵医嘱应用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利眠宁等)进行治疗。 4、健康教育: 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放松,建立规律的活动与睡眠习惯;,焦虑的预防护理,加强心理护理,以支持和疏泄疗法为主要内容。对病人要有耐心,允许病人有哭泣、纠缠等情绪的发泄行为。 老人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不要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