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54138322 上传时间:2020-12-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测量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测量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测量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测量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0.3.1.1.布网方案7410.3.1.2标桩结构7510.3.1.3控制网精度7610.3.1.4控制网作业施测的技术要求7710.3.1.5平面测量控制网测设步骤7810.3.1.6高程测量控制网布设7910.3.1.7工序施测作业8010.3.1.8测量标桩及成果的保护8210.3.1.9质量保证措施8310.3.1.1.布网方案主控网的建立根据业主提供的厂区控制网建立矩形方格网。首先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网沿高炉中心线长短轴建立主轴线,又根据主轴线测设矩形控制网,考虑到场内施工不影响控制网点,因此将测量控制网点布设在拟建工程的红线范围以外,具体位置见图10.3.11。10.3.1

2、1 施工测量控制网在距离指示桩上直线投点的容许偏差为5mm。考虑常规测量仪器的物镜放大倍率为28X,及人眼睛分辨率的限制,控制点的间距以选择20Om为限。用业主指定的测量控制点作起算依据,规划各测量控制点至其设计位置,再进行距离指示桩的加密。距离指示桩的间距适中,以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为限。测量控制建立后,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复核。复核分定期和不定期,其中不定期复核按照施工的进度影响确定,在大面积基坑开挖卸载,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堆载,大规模结构吊装,设备安装前、后都要进行复核。10.3.1.2标桩结构距离指示标桩的结构见图10.3.12。平面测量控制点兼高程控制点。10.3.12 标桩结构图1金属标板

3、,2圆头铆钉,3回填土,4混凝土,5块石混凝土10.3.1.3控制网精度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平面测量控制网的精度技术要求:项 目限差要求备 注方位角闭合差4nn:测站数直线度1802.5正交度90510.3.1.4控制网作业施测的技术要求水平角观测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方向多于两个时,作半测回归零检测;根据测量精度要求及配置的测量仪器的标称精度,确定测回数多于1个时,仪器应变换水平度盘位置,其变换值为18O/N+10(N:测回数)。 测距以等精度的仪器(小于5mm+5ppm),按照四等电磁波测距技术要求,往返测距。根据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及配置1级仪器的特点,拟定测量控制外业施测技术要求:测

4、量作业项目限差项目限差要求备 注角度测量仪器标称精度1测角中误差3测回数2半测回归零差6重复读数差1测回间较差52C互差1距离测量仪器标称精度1mm+2ppm测回数2测回读数较差3mm往返测较差2(1mm+2ppm)温度测定允差1C气压测定允差10Pa气象元素测定时间间隔每边一次10.3.1.5平面测量控制网测设步骤(1) 参加业主或监理组织的原有施工测量控制点的现场点位和有关资料的交接。(2) 检测业主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的内符合精度:平面控制点至少三个,高程控制点至少两个,并将检测数据及时绘制成测量成果,上报测量监理。(3) 进行图上控制网点布置设计,如图10.3.11所示。(4) 根据监理

5、确定或同意的控制网点布置图,进行测量控制点的粗定位。(5) 在粗定位位置进行造标埋石。(6) 待造标埋石稳定(混凝土收缩、沉降稳定)后,进行控制点的初定位。(7) 以业主交接的测量控制点(起算依据)、精整线上初定位点。(8) 将平差计算结果提供监理。(9) 根据监理反馈的信息,将测量控制点归化至其设计位置。(10) 定期组织复测测量控制点,并进行必要的归化改正。10.3.1.6高程测量控制网布设在施工前期,平面测量控制点兼作高程控制点。(1) 水准测量作业采用高差法,中丝测微器读数法进行往返测,水准尺选用銦钢尺,并在控制点间控制测站数为偶数,以消除“零点差”的影响,观测序列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6、。(2) 在施工区域附近选择深桩水准点或历年厂区复测沉降变形较小的高程控制点做高程起算依据。(3) 平面控制标桩兼作高程控制标桩。(4) 用等水准方法,等水准精度要求,闭合水准路线确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5) 高程测量控制网技术要求:测量作业项目限差项目限差要求备 注水准高程前后视距允差1m视距累积允差3m最大视距30m基辅读数较差0.20m水准闭合差4LmmL: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10.3.1.7工序施测作业测量作业前,对测量仪器的各项限差进行必要的检验、校正。(1) 测量作业方法界定:平面位置测量作业,用直角坐标法、方向线交会法、轴线交会法。距离测量用两端确定后的内分法。标高测量用仪高法

7、,并保证一次后视确定仪器高,不再转置测站确定仪器高,尽量保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垂直传递高程,使用挂尺法。结构吊装阶段的测量依据,尽量选择土建结构施工的竣工测量点。设备安装前,根据土建结构的竣工测量点,分别规划出机组的中心线作设备安装基准线。(2) 各工序测量作业精度:土建结构施工精度技术要求工 序中心线端点允差中心线投点允差标高测定允差定 位5mm10mm10mm垫 层2mm5mm5mm模 板2mm5mm5mm螺栓安装2mm3mm5mm土建结构竣工精度技术要求竣工基础项目中心线投点允差标高测定允差直埋螺栓基础2mm3mm预留孔基础5mm-3mm-5mm结构吊装测量精度技术要求项 目分 类限差要

8、求备 注牛腿面高程5m以下5mm5m以上8mm柱子垂直度10m以下10mm10m以上H/1000,且小于20mm网架作屋架,适当提高精度钢柱垫板标高2mm钢柱0标高测定允差2mm吊车梁中心线投点允差3mm吊车梁跨距允差3mm5mm吊车梁面垫板允差2mm轨道中心线投点允差2mm轨道面标高允差2mm吊车梁与轨道面中心线最大偏离值10mm走道板中心线投点允差2mm工业管道中心线投点允差5mm工业管道标高测定允差5mm屋面板中心线投点允差5mm屋面板相邻面标高不符值3mm设备安装测量精度技术要求项 目限差要求备 注纵、横基准线正交度允差0.4L(mm)或83L不足5m,以5m计副基准线与主基准线间允差

9、0.4L中间点或挂线点允差0.5mm安装基准点任两点间高差不符值1mm安装基准点相邻两点间高差不符值0.5mm安装过程中沉降观测闭合值0.5n10.3.1.8测量标桩及成果的保护本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点,采用一般型标桩,即钢筋混凝土标桩,标桩顶部埋设不锈钢板及铜棒,分别在其上作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标桩四周砌筑56皮砖并填土夯实,作保护墙和观测平台,对起关键性施工测量控制点,可采用套筒标桩,为防止积水,套筒顶标高高于路面标高,其与路面之间作混凝土排水坡,一般型标桩埋置深度为1.5m2.0m,套筒型标桩的埋置深度为0.5m0.8m。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测量法规教育,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毁弃测量控制标

10、桩前,作好测量控制标桩的适当转移。在设备基础结构施工结束并稳定后,将测量控制转移至设备基础上,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内控制(同时保护好外控制)。10.3.1.9质量保证措施(1) 测量仪器配置保证:所有的测量器具和测量仪器,按照ISO9002贯标要求,经过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的单位进行检定、校准,并在有效使用期限以内。平行玻璃板LeicaGPM30.2mm/Km1台与水准仪嫁接使用结构施工和吊装经纬仪LeicaT221台经纬仪Theo010B23台水平仪LeicaNA20.7mm/Km4台设备安装经纬仪LeicaT20020.51台确定纵、横轴线正交度(2) 测量人员素质保证:测量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测

11、量技术人员具备中级职称以上的资质证书,所有的测量人员具备大中型设备基础工程的施工测量经验。(3) 过程控制:1) 执行测量任务单三级审核制度。2) 严格履行资料、数据的复核、校对程序。3) 作好标准化外业原始数据的记录手册、内业成果资料的收发记录。4) 实行定位成果的自检、专检签证制度。5) 规范工序间的测量中间交接:测量标志、资料的交接,接收方检查符合精度要求后签收。6) 隐蔽工程在土方回填前,作好隐蔽竣工测量。(4) 变形监测平面水平位移的监测采用方向线法或极坐标法,根据监理或建设单位的要求执行。沉降观测按设计院提供的沉降观测标志埋设及观测要求进行,由专业施工项目部定期观测。A、 沉降观测

12、点布置:厂房结构每隔2个柱基础埋设,设备基础上对称埋设,伸缩变形缝两例均需埋设。点位选择必须稳固可靠,保证投产后继续使用。正式点位埋设在+0.5米左右。B、 观测周期:柱基础浇灌阶段即需埋设临时沉降观测点,厂房柱结构吊装完即需在设计位置焊正式沉降观测点,设备基础浇灌完,埋设正式沉降观测点,观测周期为一星期。若发现沉降异常,或沉降量较大,则缩短观测周期。C、 观测要求:在远离施工影响区域外,选择一至二个永久水准点作高程起算。视距不大于4O米,视线高度不低于O.5米,水准路线长度不大于1.6公里。观测中坚持“三定”原则,即定观测人员、定水准仪和水准尺、定测站。D、 资料整理: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

13、次观测后确定,往上正式点埋设后,应与柱基础上埋设的临时观测点相互联测,以保证沉降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观测记录应注明每次观测项目荷载增减情况。如发现突然上升或大量下沉现象,应进行重复观测,检测水准基点,加以佐实,以工艺要求允许变形量12O作为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及时做好沉降曲线,反馈沉降信息。变形监测数据保证正确性、准确性、及时性、连续性。(5) 技术交底制度:测量技术人员向测量作业人员进行作业要点、技术标准、实施措施安排的交底,同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测绘法规的宣传,作好测量控制标桩的保护。(6) 测量新技术的应用:使用Leica TCA1800全站仪,具有自动照准功能,在测量控制过程中,淘汰钢尺丈量,代之以电磁波测距。根据人眼睛对黄绿光最敏感,红色标志在黑色背景中不易辨认的原则,将精整线上的中线标板采用黄、绿油漆标注。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