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槽设计大纲范本word文档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54137243 上传时间:2020-12-04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渡槽设计大纲范本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渡槽设计大纲范本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渡槽设计大纲范本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渡槽设计大纲范本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渡槽设计大纲范本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渡槽设计大纲范本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渡槽设计大纲范本word文档(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JD34200 FJD水利水电工程 技术设计阶段渡槽设计大钢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8年12月 工程 技术设计阶段渡槽设计大纲 主 编 单 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 编 单 位: 主 要 编 写 人 员: 软 件 开 发 单 位: 软 件 编 写 人 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 月目 次1. 引言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43. 基本资料44 水力计算65. 钢筋混凝土矩形断面槽身设计86. 钢筋混凝土 U 形断面槽身设计187. 钢筋混凝土排架设计238. 重力式槽墩及槽台设计269. 钢筋混凝土变截面悬链线无铰肋拱设计2810. 空腹变截面悬链线无铰石拱设计3411.

2、钢筋混凝土整体板式基础设计3512. 钢筋混凝土钻孔桩基础设计3713. 工程量及材料量计算4314.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431 引言提示:简要说明:工程位置、设计规模等概况,前阶段设计结论及审批意见,基本资料变动情况,专题研究结论,有关会议或协议情况,对本阶段设计要求及注意的问题等。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1)灌区(或引水工程)初步设计书或有关本工程规划成果的相应资料;(2)初步设计或有关规划成果的审查文件;(3)上级或委托单位有关本工程的批示或协议;(4)其它有关文件及会议纪要等。2.2 主要设计规范(1)SDJ 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

3、定(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2)SDJ 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3)SDJ 20-78 范本是按SDJ 20-78编写的,如采用新标准DL/T 5057-1996,有关内容应作相应修改。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4)SDJ 10-78 已有新标准DL 5073-1997。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2.3 参考规范(1)JTJ 021-89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2)JTJ 022-85 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3)JTJ 023-8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4)JTJ 024-85

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5)GBJ 9-8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4 主要参考资料(1)赵文华等,渡槽,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年;(2)赵文华等,渡槽,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年;(3)华东水利学院等,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75年;(4)华东水利学院主编,水工设计手册(第八卷),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年;(5)交通部公路设计院,拱桥设计计算手册(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1971年;(6)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水利电力局,韶山灌区(第二分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76年;(7)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编写组,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5年。3 基

5、本资料3.1 工程等别及渡槽级别根据SDJ 12-78及其补充规定(或SDJ 217-87)及规划资料,本渡槽定为 等 级建筑物。3.2 设计流量及上下游渠道水力要素正常设计流量: m3/s;加大流量: m3/s。表3.1 渠道水力要素表项目上游渠道下游渠道底宽,m内边坡正常水深,m加大水深,m渠底高程,m正常水位,m加大水位,m渠深,m堤顶宽左,m右,m正常流速,m/s3.3 渡槽长度及进出口水头损失根据地形及规划资料确定:槽身长度: m;进出口总水头损失: m。3.4 地形资料(1)150012000地形图。测绘范围应满足渡槽轴线的变更及施工场地布置要求。(2)对于小型渡槽,如缺大比例尺地

6、形图,应测绘沿渡槽轴线的纵剖面图及若干横剖面图,以及槽址处河谷纵横剖面图。3.5 地质资料(1)沿渡槽轴线及轴线两侧(距轴线50 m左右)的地质剖面图;(2)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3)地基的基本容许承载力; MPa;(4)地下水位高程: m;(5)对河谷两岸岸坡稳定性及其它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与建议等。3.6 地震烈度(1)基本烈度根据国家地震部门提供资料,本渡槽所在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 度。(2)设计烈度根据SDJ 10-78规定,本渡槽工程的设计烈度为 度。3.7 水文气象资料(1)槽址处河槽水文资料:设计洪水重现期: a;校核洪水重现期: a;设计洪水流量: m3/s;校核洪水流量:

7、 m3/s。设计洪水位: m;校核洪水位: m;设计洪水流速: m/s;校核洪水流速: m/s。(2)基本风压: kNm2。(3)多年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表3.2 多年月平均气温表 单位:月 份123456789101112多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4)最大冻土深度: m。3.8 建筑材料提示:(1)砂料、石料及混凝土骨料的储量、质量、产地及开采运输条件;(2)钢材、水泥、木材的供应情况。3.9 交通要求提示:(1)槽上顺槽身方向的交通要求及荷载标准;(2)槽上横跨槽身(渡槽进出口)的交通要求及荷载标准;(3)槽下河道有无交通要求及要求的净空高度。4 水力计算4.1

8、水力计算的基本步骤4.1.1 渡槽进出口总水头损失已定情况下的水力计算步骤(1)拟定槽身纵坡及相应的沿程水头损失Z3=iL,L为槽身长;(2)计算确定槽身宽度B(槽内水深h一般为给定值);(3)根据槽身宽度B计算渡槽进口水面降落值Z1;(4)根据进口水面降落Z1确定出口水面回升值Z2;(5)计算渡槽进出口总水头损失Z;(6)如Z小于已定的总水头损失值,则加大槽身纵坡,反之则减小槽身纵坡,重复(1)(5)步骤,直至Z与已定总水头损失值相等时为止;(7)根据最后确定的槽身纵坡、过水断面及进出口水头损失,确定进出口槽底高程及相应的水面高程。4.1.2 渡槽进出口总水头损失未限定情况下的水力计算步骤(

9、1)给定槽身纵坡i及水深h(或给定槽身宽度B及水深h),相应Z3=iL;(2)计算确定槽身宽度B(如给定槽身过水断面,则计算确定槽身纵坡i及相应的Z3=iL);(3)根据槽身宽度B计算进口水面降落值Z1;(4)根据进口水面降落Z1确定出口水面回升值Z2;(5)计算渡槽进出口总水头损失Z;(6)确定进出口槽底高程及相应水面高程。4.2 槽身水力计算(1)在槽身水力计算中,槽内水深多为给定值,一般略小于上下游渠道水深,必要时也可等于或略大于上下游渠道水深。(2)槽身水力计算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Q=AR2/3i1/2/n (4.1)式中:Q设计流量,m3/s;A槽身过水断面面积,m2;R水力半径,m

10、;i槽身纵坡;n糙率系数,混凝土槽身一般采用n=0.0130.014。4.3 总水头损失计算(1)渡槽进口流态与淹没的开敞式水闸相似,一般按淹没式宽顶堰流量公式计算进口水面降落值:Z1=Q2/(2g22A2)-V21/2g (4.2)式中:Z1进口水面降落,m;侧收缩系数,一般可采用0.95;流速系数,一般可采用0.95;V1上游渠道流速,m/s;g重力加速度。(2)出口水面回升Z2值一般根据进口水面降落按下式计算:Z2=Z1/3 (4.3)(3)槽身沿程损失Z3计算:Z3=iL (4.4)式中:i槽身纵坡;L槽身长度。(4)槽身进出口总水头损失Z按下式计算:Z=Z1-Z2+Z3 (4.5)5

11、 钢筋混凝土矩形断面槽身设计提示:(1)槽身过水断面深宽比,一般采用h/B=0.60.8。对于大流量的多纵梁式矩形槽,深宽比则不受经验尺寸的限制。(2)槽身跨径及支承型式(简支或双悬臂)根据流量大小、地形地质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简支梁式渡槽的跨径一般为10 m15 m;双悬臂梁式渡槽每节槽身长度一般为20 m30 m,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为等跨双悬臂式、等弯矩双悬臂式或不等跨不等弯矩双悬臂式。(3)槽身侧墙及底板厚度,应满足强度及抗裂要求,由应力分析确定。侧墙一般兼作纵梁,还应满足纵向稳定要求。对于带横杆的矩形槽,侧墙厚度t与墙高H之比值一般为t/H=1/121/16;对于无横杆加肋式槽身,墙

12、厚可适当减小,但一般不小于15 cm;对于无横杆无肋式槽身,侧墙应适当加厚,一般采用变厚度,墙顶厚度一般不小于15 cm。槽底板厚度一般采用与侧墙底部厚度相同,对于多纵梁式槽身,底板厚度可小于侧墙底部厚。侧墙与底板交接处加设补角,补角宽及高一般为20 cm30 cm。(4)带横杆矩形槽的横杆间距采用1.5 cm2.5 m,截面边长为20 cm左右。(5)槽身纵向在支承处一般加设横肋,以改善支座处的受力情况,肋宽约等于侧墙厚度,肋净厚等于或略大于肋宽。(6)无横杆加肋式槽身的横肋间距,应满足侧墙及槽底板成为双向板的要求。侧墙高H与肋距L1的比值H/L1及槽底板宽B与肋距L1的比值B/L1一般采用1.02.0。肋宽一般不小于侧墙及槽底板厚,肋净厚一般等于或略大于肋宽。如欲使侧墙及槽底板均成为四边固定支承板,侧墙顶部及底部需局部加厚,并要求侧墙顶部、底部及肋的刚度应大于8倍板的刚度。(7)无横杆矩形槽的侧墙顶部一般设置外伸人行道悬臂板,板厚6 cm10 cm,板宽70 cm100 cm。带横杆的槽身人行道板一般搁置于横杆上。(8)箱形槽身的侧墙、顶板及底板多采用等厚,厚度一般不小于30 cm。(9)侧墙超高根据流量大小及总体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