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413083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谈古诗新教学单位:南昌市北湖小学姓名:饶岚学科:语文1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谈古诗新教学(南昌市北湖小学 饶岚)内容提要:古典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学中的瑰宝,针对不少语文课堂古诗教学过分强调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对古诗条分缕析、肢解了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使古诗词所蕴涵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这一现状,更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需要,发挥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现今的古诗教学应从开发课程资源入手,进行多学科整合,允许适度的模糊,坚持以实践贯穿课堂。关键词:多学科整合 适度模糊 实践贯穿 回归真义实践探究正文:诗词是一种

2、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富有灵气和美感的一种言说形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8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警策着我们,古诗的教学同样也需注意“人文性” 。2一、进行多学科整合,丰富课程内容。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之一是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

3、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新时期古诗的教学也应实现从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的转变,古诗词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鲁迅先生在谈到艺术欣赏时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古诗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图画,辅之以音乐烘托等,都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形象美,获得多种审美愉悦。教学独坐敬亭山时,以画入境,以乐激情。学生在不断的改画,配乐中,通过“高高的山、孤独的云,缓慢婉转的二胡曲禅院钟声 ”再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使原本抽象的语言文字一下变的那么具体,使学生与古诗反映的生活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从而较好地帮助了学生去体会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二、允许适度的模糊,充实课程内

4、涵。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诗词的阅读与欣赏本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3古诗词教学呼唤推翻以精确化为表征的文化霸权和教学模式,渴望容忍适度的模糊性,回归文学欣赏、阅读理解的固有真义。明代的谢榛说过:“诗境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于其迹可也。 ”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几句诗究竟是表现了什么样的诗境呢?有

5、人说是苦闷,有人说是怅惘,也人说是喜悦,孰对孰误?其实,它只是一种静穆旷达、清幽闲逸、悠远深长的人生哲学,很难用比较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和注释。古诗词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联系,由于受到历史、传统、环境等的制约,加上学生本身的个性、经历、情趣等的影响,对同一篇诗词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古诗理解中呈现的千差万别的、色彩斑斓的审美情趣, 不可用一个标准答案去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 ,主宰学生的灵魂。三、实践贯穿课堂,扩展课程形式。语文课程标准中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杨再隋先生说:“语文是交际工具,语文教育是一项

6、实践活动,所以应当突出语文的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促进儿童在学习语文时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 学生的语文能力归根到底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借助主体的实践活动,才得以形成提高的。语文课程重在实践, “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 ”(叶圣陶语)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但我认为“百见不如一试” ,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着去做一做有兴趣、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就是让学生4去亲身体验,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下面,就九年义务小学语文第六册古诗三首一课的教学,谈谈古诗教学中实践的贯穿。1、 实践探究,激发兴趣。“实践探究法”是学生通过内部思维操作和外部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发现

7、问题,探索研究,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进行理智和情感体验,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方式。学诗之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作画,配乐,表演。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吸取经验,为下一步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他们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求知欲。2、 群体合作,评议交流。“群体合作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师生、生生、及组际之间的多边活动为载体,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立体化的、多层次的学习方式。以自主选择的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对诗意、图画、乐曲进行评议和修改,实现了学生主体的人人参与,个个投入,共同探讨,合作解决,相互激励以及信息

8、共享的目标。如“孤云独去闲” ,开始学生不理解,画了两三朵云,后来生生、师生进行交流了,改成了一朵云,牢牢抓住了诗意中的“孤” 。合作交流,真正实现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3、 验证实践,培养能力。学生自组表演小组,作好分工(解说员、美工、音响师,朗诵5者) ,分角色进行表演。用实践来验证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学会知识的迁移。经由自己做,听着别人说,看着同学演,解说员学会了如何更有条理的介绍,如何让自己的介绍词更吸引人;朗诵者则学会如何从只会在音乐中读诗变成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起伏,朗诵诗 ;美工、音响师各则自学会了如何用更和谐的音乐、更准确的图画表达古诗的意境。在实践学习中,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得到了锻炼。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总之,古诗教学只有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学生才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