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11月高考模拟特供卷 语文(四)含答案解析2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54100547 上传时间:2020-12-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3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11月高考模拟特供卷 语文(四)含答案解析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11月高考模拟特供卷 语文(四)含答案解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11月高考模拟特供卷 语文(四)含答案解析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 学年 11 月份内部特供卷 高三语文(四)高三语文(四)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阅读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透视“李约瑟难题”:呼唤创新文化 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 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 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18 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 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 和文

3、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 产力的极大发展。17、18 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为牛顿等科学家提出超前的、有创见 的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其先进的市场意识、商贸手段也为蒸汽机等技术发明和产业化创 造了有利条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我们再看看德国在近代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 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 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

4、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 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 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开辟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 现在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而后来居上的。美国为什么能够成 功?最大的因素,是有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不断营造和优化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古今中外的例子充分证明:一流的成果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的环境。不论是技术创新、 科学创新、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都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 险,其最大特点是探索,是敢想敢试敢闯,其结果,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失败,而且失败的可能 性甚

5、至会大于成功的可能性。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 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改革,最后都归结到文化的创新。这不 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导致了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 互作用。 B.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 纷纷落伍了,其原因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变弱。 C.英国不仅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而且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因此,英国在相当长 一

6、段时间内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D.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是德国迅 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提出“李约瑟难题”之后,分析了“李约瑟难题”的原因所在,并为解决“李约瑟难题”指 明了方向。 B.文章论述了“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为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及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 参考。 C.文章三、四、五段通过分析英国、德国、美国崛起的原因,论证了科技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密切关 系。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旨在强烈批判中国缺乏有勇气的创新者及客观环境,因而导致“李约瑟

7、难 题。 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化的繁荣、文化的创新在经济繁荣的时代必不可少,取代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体制的 改革。 B.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能够催生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C.科技的发展需要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尽管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只要尝试就 有可能成功。 D.“李约瑟难题”实际是对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的一种深刻的疑问和思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8、我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 ESAT 目前取得了多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包括加热功率超过 10 兆 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 300 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 1 亿度等,这标志着中国的人造太 阳已轻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运行和正在进行的中国核聚变工程实验 堆 CFETR 工程和物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产生电能奠定 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东方超环(EAST)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 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它的科学目 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

9、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 洁能源,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摘编自帅俊全 中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 1 亿度运行为核聚变 能源奠定基础 , 2018 年 11 月 13 日) 材料二: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是人类受控 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因此受到各国政府与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摘编自杨卫国中国研制人造太阳 20 年后见成效 ,2010 年 6 月 17 日) 材料三: 前不久, 中国核工业集团宣布, 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 M”, 预计于 2020 年投入运行,其等离子体温

10、度有望超过 2 亿摄氏度。该实验装置的建成将为人类真正掌握可控核聚 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我们距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可控核聚变以氘、氚为原料,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反应随时可以中止, 不会引起爆炸,也不会导致泄漏事故,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问题在于用什么容器来承载这种温度 极高的核聚变。为此,全世界的科学家前赴后继。20 世纪 60 年代,苏联科学家提出托卡马克方案, 国际聚变界随之转向于此。 早在 1955 年,钱三强和刚留美归来的李正武等科学家便提议开展中国的“可控热核反应”研 究,与国际社会几乎同步。1965 年,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统一规划,西南物理研究所(中

11、核集团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前身)成立。当时,所里条件简陋,研究者缺乏住所,甚至睡在帐篷里。尽 管如此, 他们舍己奉献, 在绘制了 3 层楼那样高的设计图纸之后, 终于 1984 年 9 月 21 日制造出“中 国环流器一号”。 这是中国核聚变研究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行“人 造太阳”培养了大批人才,积累了丰富经验。 作为一个历经多年研制的实验项目, 中国环流器二号 M 精细的部件工艺很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 在装置设备“真空室”中,许多细小的误差是现有检测仪器所无法感知的,很多时候需要自主开发 新的检验设备。仅为保障高约 2 层楼、重约 80 吨的中心柱在移动过程中不

12、受磕碰,且安装精度不超 过 0.1 毫米偏差,研究团队在 1 个月内设计了十几种方案,短短 2 分钟的路程,耗费了近 9 个小时 才成功搬运。在中国环流器二号 M 的设计建造过程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科研团队通过与国际上现 有托卡马克装置的交流学习,吸取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联合国内有关单位,在特殊材料制备、 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摘编自韩维正、刘乐艺“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揭秘中国可控核聚变 ,2020 年 1 月 8 日) 4.下列不属于“人造太阳”研制工作的一项是(3 分) () A.于空中悬挂人造光热源,散发无穷的光热能。 B.开发利用核聚变,解决现有能源的枯竭问题。

13、C.研究核聚变的可控装置,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D.落实托卡马克方案,承载温度极高的核聚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研制的东方超环首次达到一亿度高温,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 验依据与科学支持。 B.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于 1985 年确立,2006 年 11 月 21 日全面启动,承建方由四方扩展为七 方,王程总造价为 100 亿欧元。 C.我国 1955 年起关法可控热核反应,1965 年成立专门研究所,中国环流器一号、东方超环、中国 环流器二号 M 已先后运行。 D.可控核聚变原科充足,能够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

14、能源,又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各国对此高 度重视。 6.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因。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借粮 李德霞 麦子快要黄了的时候,我家断了粮。米缸,空了,面缸,空了。我娘挎个篮子,每天去自家地 里挖土豆。于是,一日三餐,煮土豆、蒸土豆,餐餐土豆,吃得我放个屁,都带着浓浓的土豆味儿。 终于,我娘一咬牙,决定去借粮。 这天,吃过早饭,我娘从驴圈里牵出那头小毛驴,套进驴车里,拎条麻袋对我说:“亮子,陪 娘去你大舅家,借粮去。” 一听说去大舅家,我就直蹦高儿。大舅和大妗特稀罕我,每次去他们家

15、,大妗都会变着法儿给 我做好吃的,这是其一;其二呢,跟大舅家借了粮,我们就不用顿顿吃土豆了。我连滚带爬地上了 毛驴车。我娘一抖缰绳,小毛驴便撒开四蹄,拉着驴车吱吱扭扭出了门。 大舅家在庚庄,离我们村十里地。出了村,沿东干渠一直往西走,快晌午的时候,我们就来到 了庚庄。 大舅和大妗正在院里搭牛棚。那时,刚刚分田到户家家垒场院,户户搭牲畜棚圈,真叫一个红 火热闹。见到我们,大妗用手巾擦擦手,摸摸我的头,牵着我的手说:“亮子,你大成哥早盼你来 呢,他去上学了,马上就回来了。” 大舅从我娘手里接过缰绳,顺手把毛驴拴到一棵粗壮的树上。我娘挽起袖子要帮忙,被大舅拦 下。大舅说:“你呀,就是个劳碌的命。今天

16、不干活儿,走走走,进屋去。” 回了屋,大妗拿出一摞小人书:“就知道你喜欢这个,你大成哥的,攒了十来本了。”我把小 人书摊在炕上,挑出一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大妗取出面盆要做饭。她问我想吃啥,不等我回答,我娘抢先说:“嫂子,都挺忙的,啥方便 就吃点儿啥,又不是外人。” 大妗说:“再忙也得吃饭不是?再说,亮子多久才来家一趟?上回来,亮子的虎牙还没掉呢。 亮子,大妗给你做揪面片吃,好不?” 大成哥回来了,他和我头碰着头,一起看小人书。他用手指点着里面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 给我听。小人书真好看。 大妗的揪面片,实在是香,里面还放了葱花。我敞开肚皮,连吃了两大碗,然后打了三个饱嗝。 饭后,大成哥去上学了。 大舅点锅旱烟,吧嗒几口对我娘说:“翠英,你今天来,是跟哥借粮的吧?”大舅眼尖,早看 到毛驴车上的那条麻袋了。 我抹把嘴,抢着说:“可不是吗?家里早没粮了,娘每天净给吃土豆。” 大舅摸着我的头,扭头对我娘说:“有难处,就该早点儿来。顿顿吃土豆,可不是个事。多了 不敢说,三两麻袋的粮食,哥家还是有的。翠英,你说,借多少?” 我娘说:“一麻袋吧,一麻袋就成。” 正在刷锅的大妗停下手,愣愣地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