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知识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54049049 上传时间:2020-12-0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应急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环境应急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环境应急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环境应急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环境应急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应急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应急知识(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急监测技术培训,定义: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在瞬时或短时间内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质,致使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对社会经济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恶性事件。,1.突发环境事件,2.应急监测,定义: 指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对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和污染范围进行的监测。,术语,3.跟踪监测,4.流动污染源,5.固定污染源,定义:指固定场所如工业企业或其他单位由于突发环境事件,在瞬时或短时间内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造成对环境污染的源。,定义:指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突发环境事件,在瞬时或短时间内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造

2、成对环境污染的源。,定义:指为掌握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所进行的连续监测,直至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环境恢复正常。,术语,环境应急监测体系,1.建立应急监测体系 2.应急监测体制 3.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4.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 5.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6.编写应急预案的准备 7.应急监测反应系统,建立应急监测体系,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必须有总体规划,确定应急监测体系、明确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分工和职责,落实组织、人员、设备、资金、技术、后勤等的具体措施,形成运行有效的应急监测体系。,建立应急监测体系,机构、制度、人员的建设,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危险重点污染源资

3、料的电子档案建设。,完善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基础上、加强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相应的快速常规监测系统,完善当地必需检测的污染项目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系统的建设。,定期对环境应急监测人员进行应急监测的培训和演练,确保能够快速识别、及时处置地区内发生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监测能力,事前对本辖区重点污染企业的污染概况有所了解,事发后对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应 急 监 测 体 系 建 设,组织建设,技术建设,装备建设,应急监测体制,地市级环境监测站负责:辖区内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的实施;上报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和应急监测结果;开展应急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应急监测技术培训、应急监

4、测演练。,全国环境应急监测网络分为三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各级环境监测站明确专人(可兼职)负责应急监测工作。,应急监测机构的工作目标,1.制定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响应程序;落实组织机构,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组织开发应急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2.调查和确定辖区内具有危险源及危险隐患的排污单位的数据库,对他们实施事前的有效监测,了解他们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类型、应急监测需要的仪器装备和技术方法。 3.根据辖区内危险源及危险隐患的应急需要,落实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装备,完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提升应急监测装备的支持能力。 4.制定应急监测技术规范,重点加强辖区内多发和危害严重的

5、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手段和相应测试、分析技术方法的研究与准备,逐步完善相关的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 5.建立精干、高效的应急监测机构和队伍,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环境监测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应急监测组织协调效能和应急监测队伍的整体应急能力。,应急监测机构的任务,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5.为事故的评估提供必要的资料,1.对突发环境事件做出初步分析,2.

6、为环境应急指挥和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3.为实验室的监测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4.通过现场检测为事故的处理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突然性、不可预见性、危害的严重性、形式和种类的多样性、处理处置和恢复的艰巨性。,环境应急监测预案,1.总则 2.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3.应急监测响应 4.应急监测的终止 5.跟踪监测,6.应急监测的评估 7.应急监测保障 8.附则 9.预案附件,应急监测响应,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启动应急监测响应程序。应急监测的响应包括接受应急监测任务,启动应急程序,启动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派人到现场了解情况,根据污染类型和趋势确定应急监测方案,准备现场防护装备

7、、监测设备和药剂,实施现场应急监测进行快速监测报告,通过实验室的进一步监测分析作出深入分析报告。参与事故的现场调查取证,提供相应的监测报告。,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级响应)、重大(级响应)、较大(级响应)和一般(级响应),一般情况下,分别为红色预警、橙色预警、黄色预警和蓝色预警。 级响应应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未对级响应、 级响应、 级响应的组织实施明确规定。,应急监测的终止的基本条件,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制以内; 3.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

8、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已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再次免受危害,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应急监测的评估,一次应急工作后,必须及时总结本次应急工作的经验及失误,以利于今后的应急监测工作。评级内容包括:应急监测方案是否合理,监测方法和分析是否正确,监测预案是否需要调整,应急监测的设备和装备是否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应急防护措施是否得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编制提纲 A.1总则 为了强化各级环境监测站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的现状,各地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应急监测人

9、员和配备应急监测设备,各地可根据应急预案编制提纲编制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A.2适用范围 A.3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应按各级环境监测站在本管辖区内的职责分工,制定各级组织的机构组成及职责分工,同时应绘制相应的组织机构框图以及相关人员的联系方法。对在区域之间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由上级环境监测站负责协调、组织实施应急监测。 A.4应急监测仪器配置 根据环境监测站的实际情况,明确应急监测仪器和相关物品的名称、型号、数量、适用范围、保管人等信息。 A.5应急监测工作基本程序 预案中应急监测工作基本程序的编制至少应包括应急监测工作网络运作程序、具体工作程序和质量保证工作程序三方

10、面内容,可以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 A.5.1应急监测工作网络图 指环境监测站所在区域的、自上而下的网络关系图。 A.5.2应急监测工作流程图(包括数据上报) 指监测站内部应急监测工作从接到指令到监测数据上报全过程的工作路线流程。 A.5.3应急监测质量控制要求及流程图 根据应急监测质量控制的要求,绘制质量控制流程图,方便环境监测人员对照执行。 A.6应急监测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 明确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责任人员、应急监测方案中所应包括的基本内容等。 A.7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 为提高应急监测预案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尽可能按下列内容编制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并给予不断的完善。 A.7

11、.1国家相应法律、规范支持系统 A.7.2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支持系统 A.7.3当地危险源调查数据库支持系统 A.7.4各类化学品基本特性数据库支持系统 A.7.5常见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技术支持系统 A.7.6专家支持系统 A.8应急监测防护装备、通讯设备及后勤保障体系 预案中应规定应急监测防护和通讯装备的种类和数量,统一分类编目,并对放置地点和保管人进行明确规定。应明确后勤保障体系的构成及人员责任分工。,1.对本辖区可能产生污染事故的一切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易发生重大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确定应急监测管理的对象; 2.对本辖区内各类易燃,易爆,腐蚀、有毒化学品等各类仓库、贮罐(槽)进行调查,建立相关

12、生产工艺、主要危险品,可能发生事故的污染类型等资料的电子档案; 3.对辖区内以及交通干线上下游从事危险品运输、生产、贮存的单位、企业、人员进行调查登记; 4.各类污染源按危险程度分级、按性质分类、按地域分区; 5.搜集各方面资料,建立各方面的数据库。,编写应急预案的准备,应急监测反应系统,环境应急监测演习的程序如下: 事故报告应急中心指挥行动现场监测、实验室测定、数据报告处理方案检查评估调整机构修改预案。,娄 底 市 环 境 监 测 站 应 急 监 测 工 作 体 系 流 程 图,应急监测组织指挥体系,应急监测组织指挥体系包括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应急监测技术小组、应急监测专家咨询小组、应急监测联

13、络及后勤保障小组等。明确应急监测各小组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相互配合,各小组的主要任务应急响应的程序、内容、信息互动、信息流向。,娄底市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网络中心组织结构图,应急装备,1.应急监测仪器装备(包括现场检测仪器和实验室仪器); 2.配备应急取证设备如照像机、录像机、录音机等; 3.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过滤呼吸器、防化服、护目镜等; 4.应急监测通讯装备:如对讲机、GPS定位仪、笔记本电脑等。,应急监测数据库,1.编制辖区内的危险源动态档案数据库; 2.建立应急监测技术咨询数据库; 3.建立环境应急法律法规、标准、 制度的决策数据库; 4.建立典型污染事故案例数据库;,数据处

14、理与监测报告,1.基本原则 2.报告形式及内容 3.时间要求 4.报送范围 5.环境污染程度评价 6.应急监测报告的质量保证,及时、快速报送,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监测快报、简报,信息完整、实行二级审核,应急监测结果应以快报等形式立即上报,跟踪监测结果以监测简报形式次日报送,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出具应急监测报告。,应急监测报告内容,a.标题名称,监测单位名称和地址,进行测试的地点。 b.监测报告的唯一性编号和每一页与总页数的标志。 c.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监测断面(点位)示意图,发生原因,污染来源,主要污染物质,污染范围,必要的水文气象参数等。 d.所用方法的标志(名称和编号)。 e.样品的描

15、述、状态和明确的标志,样品采样日期、接收日期、检测日期。 f.检测结果和结果评价(必要时)。 g.审核人、授权签字人签字(己通过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的监测项目)等。 h.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标志(己通过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的监测项目)。,报送范围,按当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故)应急预案要求进行报送。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监测报告上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任务下达单位;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事件除上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任务下达单位外,还应报上一级环境监测部门。,环境污染程度评价,1.评价突发环境事件对区域的环境污染程度,执行GB3838、GB/T14848、GB3095、GB15618等相应的

16、环境质量标准。 2.对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所造成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执行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事故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参照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 3.对某种污染物日前尚无评价标准的,可根据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任务下达单位或事故涉及方认可或推荐的方法或标准进行评价。,第二章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1.应急布点要求与原则 2.采样 3.监测项目的选择 4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 5实验室原始记录及结果表示 6.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应急布点要求与原则,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及其附近区域为主,同时必须注重人群和生活环境,重点关注对饮用水水源地、人群活动区域的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并合理设置监测断面(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对被突发环境事件所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还应设置消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须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大气污染事件应急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