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3987562 上传时间:2020-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四年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四年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四年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四年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解决课文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4有效拓展,感受全国人民和台湾同胞的浓浓亲情以及灾难来临时刻,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坚定信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感受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设计理念】: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现代

2、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中的人物对话,与生命对话。有机拓展,大量引进相关信息资料,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位、揣摩、诵读能力,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真正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灾区人民与全球华人的血脉亲情。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延伸。在有效听、说、读、写训练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师生课前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台湾大地震等方面的资料。【课程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 质疑课题:同学们,大家知道台湾海峡在哪里吗?

3、在我国版图的东南角,有一道长长的海峡,她是我国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平均距离有300多千米。(板画地图)一座桥,它跨越了台湾海峡,连接起了大陆的杭州与台湾(点出杭州、台湾)。它的名字叫做“生命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7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命桥是什么桥?)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意图】:开课点题,直奔中心,从题目入手,通过释题质疑,提出并整和有关问题,点明教学重难点所在,激发阅读探究兴趣,进而交代本课教学目标,为走进文本酝酿情感,为下面的细读感悟明确方向。二、 检查预习 概括大意: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能不能用你简单的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4、?2.通过预习,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或者词语特别难读,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来交流一下。(骨髓、间隔、大地震动等词语进行正音)2.听写生词。杭州、凋零、绽放、台湾、沉着、血脉亲情(两生在黑板上听写,一人写一个。最后形成板书如下:)杭州 台湾凋零 沉着绽放 血脉亲情3用这些词语,再来概括一下课文内容。(故事发生在在1999年9月22日,杭州的18岁青年小钱患了白血病,生命之花即将凋零,只有骨髓移植才能使它重新绽放。在台湾,李博士和一位台湾青年冒着余震危险,沉着地抽取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两岸同胞用血脉亲情搭建起了生命桥。)【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课下通过自学理解掌握生字词,课上只进行检测、有重点的指

5、导即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又相应增加了课内阅读训练的时间。听写词语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又为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提供了“拐棍”,可谓一举两得。三、品读赏析 感悟真情:(一)走进杭州1体会小钱命运的不幸:1999年9月22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个日子(板书日期)。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杭州看一看,不幸的小钱遭遇到了什么样的命运。自读课文一、二小节,画出描写小钱命运的句子,细细品读,看哪一个词一下子揪住了你的心?交流“静静地躺、苍白、红润、严重的、唯有”等词,生自由谈这些词带给人的感受,带着感受读句子。教师充满深情地配乐朗读句子,进一步感受小钱命运的不幸。角色

6、体验:如果此时此刻你来到小钱病床前,你想为他做点什么?对他说点什么?2.体会找到适合骨髓的“谈何容易”:不幸之中有万幸,病魔无情人有情。最后找到合适的骨髓了吗?容易吗?(不容易)从哪些词中看出找到适合骨髓的不容易?(交流“十万人、一个、几经辗转、终于”等词)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好重点词,读出找到适合骨髓的不容易。透过“几经辗转、终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亲人的四处求医问药,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新闻媒体的关注奔波)对啊,一个“不容易”哪能写出找到适合骨髓的难度之大,所以,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谈何容易)再读句子,体会艰难。【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品词析句,通过观图

7、想象,再入情入境地朗读,将悟到的情外化于朗读中,让情与文水乳交融。(二)走进台湾在爱的包围中,不幸的小钱终于得救了,他的心里肯定充满了感激(板书:感谢),想一想,他首先要感谢谁?(台湾青年、李博士)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看看那感人至深的一幕。1为什么要感谢台湾青年?(“因为他是骨髓捐献者”,教师适时补充关于骨髓捐献的知识)仅仅是因为他是捐献者吗?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看看小钱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捐献骨髓的?划出描写当时情形的句子。(交流描写地震的句子)关于地震,大家并不陌生,就在去年的5月12日,汶川八级地震带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惊,太多的悲伤与痛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99年9月21日台湾的7、2级地震

8、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展示台湾地震的文字资料)在地震来临的时刻,在危险与死亡逼近之时,大多数人的反应是什么?(逃离危险)而这位台湾青年的选择不是逃,不是躲,而是“静静地躺”。 (课件出示青年图片和句子:台湾青年静静的躺在病床上。)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台湾青年的心里能平静吗?(不平静)不平静的心情,他为什么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课件出示: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a.当余震袭来,大地颤抖,房屋摇晃,他想找个空旷的地方保全性命,但他没有走,因为他知道(生: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b.这次地震,伤及上万人,也

9、许已经伤到了青年的家人,他想去打探家人的消息,但他没有走,因为他知道(生: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c.在强烈的余震中,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下去,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全,但他知道(生: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d.一个“静静地躺”,需要他多大的勇气啊!读出他的勇气(生:台湾青年静静的躺在病床上。)一个“静静地躺”,需要他多大的决心啊!读出他的决心(生:台湾青年静静的躺在病床上。)一个“静静地躺”,需要他多大的爱心啊!读出他的爱心(生:台湾青年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小结:在大地震过后,在强烈的余震中,青年用自己的爱心、勇气和决心为小钱搭建起了一座

10、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设计意图】:对于台湾青年捐献骨髓的场景,只抓了一句话:他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在想像与朗读后,学生继续以相同句式补白文本,更能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心灵与文本展开对话。2.搭起这座桥的仅仅是台湾青年吗?默读5、6小节,画出描写李博士的句子。(生自由谈收获)对比下面两组句子,找不同,谈感受。a.李博士站在病床旁。经过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b.李博士沉着的站在病床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交流“沉着、一次又一次、终于、省略号”的好处。李博士仅仅是做了抽取骨髓这一件事吗?还做了什么

11、?用“首先然后再”说一说李博士所做的事情。默读相关句子,看看那一个词一下子揪住了你的心。(奔波)让咱们来看一看,李博士这24小时是如何奔波的。(出示李博士一天工作表)这是怎样的24小时?(紧张、漫长、惊心动魄)你想对他说什么? 从花莲到台北,到香港,到杭州,这段路用了12小时,纵然困难重重,也无法阻断李博士救人的决心。让我们衷心的对李博士说一声:谢谢您!【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了解信息,设身处地进行设想,教师深情讲述等手段,多维度地挖掘文本,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同时引发学生依据文本展开想象

1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充分体悟课文主题。(三)再读生命桥 升华情感请大家再来看题目,相信此刻你有了自己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座真正的桥吗?(不是)是两岸同胞用爱心、奉献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把两岸同胞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刚才我们说了太多的感谢,其实无须感谢,因为我们同是华夏子孙,同是龙的传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着无法隔断的血脉亲情。(擦掉“感谢”,板书“血脉亲情”)深情朗读最后一小节。同学们,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课件展示:最后一小节变成诗的格式。爱的奉献音乐响起,师生共同深情朗读。)2008年12月15日,终于实现了两岸三通,如今,我们和台湾同胞越来越亲密,走动越来越频繁了,请大家记住:我们和台湾同胞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设计意图】:重返课题,回归整体,通过将课文最后一段的改写,让师生共同深情朗读,将情感体验内化、升华,让课堂蕴意深远,言尽而意未尽。板书设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999年9月22日台湾沉着血脉亲情杭州凋零绽放血脉亲情(感谢)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