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不是新媒体----漫谈网络业格局之四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3978809 上传时间:2020-1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媒体不是新媒体----漫谈网络业格局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媒体不是新媒体----漫谈网络业格局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媒体不是新媒体----漫谈网络业格局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媒体不是新媒体----漫谈网络业格局之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媒体不是新媒体----漫谈网络业格局之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媒体不是新媒体----漫谈网络业格局之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媒体不是新媒体----漫谈网络业格局之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媒体的话题,我过去说的已经够多,曾经连写了10篇博客讨论这个话题,实在够人烦的了。但是,这个话题现在又以新的形式出现在业内人的眼前,并且至少在舆论上搅动着网络业的格局,影响着相关公司的战略布局和资源分配。例如,IPAD的出台给了传统媒体一丝希望,有传统媒体大佬甚至夸张到说IPAD的出现给传统纸媒带来了生机。再例如,KINDLE的大火特火带动了国内的山寨硬件厂商,甚至把相关公司的股价推高到100多倍的市盈率,好像从此以后传统出版业就找到出路,变新媒体了。更例如,有传统媒体大腕宣布自己是全媒体,即纸媒+网站+视频,所以就前途无量了。全媒体是新媒体吗?当然不是。既然不是,全媒体能有大发展吗?当

2、然不能。硬件平台上的创新是互联网的胜利,不是传统媒体的胜利,反之是传统媒体更大更深刻的危机,更加速了传统媒体的衰落。全媒体这个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传统媒体中的一部分思变而不敢真变,求变而不敢大变的尴尬。什么是全媒体?什么是新媒体?全媒体是改良,新媒体是革命(图1):图1.新媒体与全媒体结构差别新媒体结构全媒体结构乍看上去,全媒体和新媒体的差别不大,以目前互联网发展的水平看该有的都有了。但认真分析,二者本质上的差别极大:1.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核心,以包容,吸收,削弱,肢解,乃至取代传统媒体为己任,以无中心的人与人互动为本质的创新;全媒体是以传统媒体(无论是纸媒,电视或手机)为核心,以新瓶装旧酒,与

3、互联网并存共荣为己任,以中心化的单向广播为本质的守旧。说穿了,全媒体只是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新媒体每前进一步,都是以侵蚀一块全媒体/传统媒体的地盘为果实的。正如我上篇博客所列举的数据证明,传统媒体即使拥有自己的网站,合起来也不过占整个网络新闻资讯市场10%的份额。现在新媒体才刚起步,远未达到成熟的阶段,可以想象,3-5年之后,全媒体/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将下降到3-5%之间。就其在市场格局中的地位而言,只能是蜕变为新媒体平台上的应用之一,或者是B2B和B2B2C模式下的内容提供商。传统媒体梦想中的全媒体模式,很难成为与新媒体平起平坐的新闻资讯传播平台之一,目前试探中的B2C模式也难以为继。2.

4、 新媒体寻求的是天下内容为天下人用,强调的是无所不包兼收并蓄,追求的是个人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内容高效精准投放;全媒体寻求的是自己生产内容给自己的付费用户用,强调的是自有版权别无分号,追求的是有限内容的一鱼多吃和利益最大化。无论是早期网络媒体内容堆积多快全模式,还是搜索引擎以关键词判别传播信息模式,或者即将发展起来的依托人际关系和互动,精准智能地传递信息的模式,都一步步地模糊淡化着传统媒体时代至关重要的媒体和内容创造者的品牌作用。在读者和内容之间,传统媒体的二传手角色正在消失。在KINDLE为首的电子书市场上,读者,作者和平台运营商是最大的受益者,印刷商和批发零售商正在死亡过程中,出版社的地位

5、在减弱。类似的变化也同样发生在计算机,手机,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终端市场上。在这样的世界里,传统媒体还在梦想着围个网络土围子发财,甚至叫嚷不让搜索引擎找到,实在是不靠谱啊。这就像一个人想尝尝波尔多葡萄酒,却非要他飞到法国去买一样,能有多大市场?3. 新媒体是做互联网的人当家,讲的是全盘西化(互联网化);全媒体是传统媒体的人当家,想的是国学为体,西学为用(内容为王)。传统媒体或者全媒体在理论上完全有机会转变为新媒体,因为成熟的新媒体到底是什么,全球人都在探索中。传统媒体毕竟拥有多年的人才,经验和经营的积累,在中国还有体制上的优势,而网络媒体最多不过10来年的历史。互联网是公共财富,捷足者先登,并不偏

6、向谁歧视谁。但是在实战中,无论传统媒体多么认真,多么真诚,多么努力,到目前为止,全媒体比网络媒体离新媒体更远,而且越来越远。两个世界上最著名也是结局最悲惨的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尝试是AOL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和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前者是市值缩水90%分拆了事,后者是活生生地把一个WEB2.0的领军公司做成了鸡肋。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由做互联网的当家还是由做传统媒体的当家的问题。用互联网平台做纸媒的事,这和在电视上念报纸一样可笑,但直到今天,认识到这一可笑之事的可笑之处的传统媒体人士,特别是掌权人士还真不多。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网络门户中内容总编辑的地位很难排在公司管事的前5位之内,但在传

7、统媒体底子上搭建的新媒体里,做网络的很难排在公司管事的前5位之内。结果如何,可以看看以下实例(表1):表1. 传统媒体网站与网络媒体网站访问速度比较传统媒体加载时间(秒)速度排名(%)网络媒体加载时间(秒)速度排名(%)新华网2.13353腾讯1.18078北青网4.39121新浪1.71863人民网2.93638网易1.25076中新网1.48469搜狐0.82887环球网1.75462凤凰1.01682平均值2.5401.120数据来源:ALEXA.COM(4月10号),速度排名指该网站在全球网站中有百分之多少比它慢看一个网站的水平高低,我习惯首先看三个指标:导航条的逻辑是否清晰,站内搜索

8、是否全面有效,首页访问的反应速度如何。前2个有公信力的数据不好找,我说了别人未必同意。表1列出了中国5大综合门户和5大新闻门户的首页访问速度。简而言之,新闻门户比综合门户的平均反应速度慢了一倍以上。综合门户中除了新浪由于首页挂的零碎太多而略微影响的反应速度外,其他几个的反应速度均在1秒左右。按这样的行业标准衡量,新闻门户中除了中新网和环球网勉强及格外,其他三家均不及格。提高首页反应速度有多难?对一个合格的网络公司来说没难度,但对传统媒体化身而来的网站就硬是10年解决不了问题,或者认为不是问题。提供首页反应速度有多重要?据今天网上报道,(http:/ 08:48:20)转载标签:it也许是因为我

9、是网络业内鼓吹WEB2.0和新媒体比较卖力的一个,所以近来传统媒体的朋友找我来切磋的比较多。上周在北大参加了一个由北大新闻学院和中山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媒体转型培训班,第一次与众多著名媒体的高层齐聚一堂,探讨新媒体发展走向与传统媒体如何转型的问题。原来准备着舌战群雄,挨打受骂,结果发现大家的共识很多,差别仅仅在于我是从新媒体的角度看传统媒体,而许多人是从传统媒体的角度看新媒体。所以,这里我想也学着从传统媒体角度看看新媒体发展成熟中新闻工作者的机会与挑战。所谓新媒体,以我现在的认识水平归纳了五大特性:互联网为核心和动力,多媒体,多平台,新闻资讯与其他网络服务相结合,以及服务的个人化,实时化,智能化

10、。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想新媒体的发展成熟给现在在传统媒体工作的新闻工作者(不管所在媒体是否转型)带来不仅仅是威胁,而且是机会。对员工而不是对投资者来说,机会大于威胁。首先,新媒体重新定义的新闻的内涵。除了新闻业长久传承下来的公开公平公正,真实客观,追求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这类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以及4W1H之类的写作技巧不应该变也不会变外,即将到来新媒体时代中的新闻有了新的内涵。例如,对新闻及时性的要求更高了,现在新闻周刊和报纸一般以半天到一周为报道周期,电视和广播虽然也有实时报道,但不普遍,主要内容仍然是以小时甚至天为报道周期。而在网络平台上,新闻是以即收即发为原则,正在走向实时报道为主的阶段。又

11、例如,现在新闻报道是个高度职业化的工作,以我报你看为基本形式。而在网络平台上,新闻报道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和其他专家以及普通读者共同参与,同时创作的过程,以大家写大家看为基本形式。再例如,现在新闻工作者以一篇或一段视频为基本报道单元,而在网络平台上,新闻是以一个主题下的新闻各种报道,评论,辩驳,数据库和相关资讯为基本报道单元,形成了一个新闻流。以此看来,新媒体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培养要求更高而不是更低了,专业性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竞争性更大了而不是更小了,机会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其次,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方式。现在,纸媒,广播,电视,网络各自为战,一样东西八面出击,互不整合衔接,

12、即使同属一个投资方也互不合作(我曾有过切身体会)。而在网络平台上,多媒体新闻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用户用不着再去分头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寻找同一条新闻。多平台特别是无线平台的出现使得获取新闻不再仅仅是书桌前或者沙发上的事情,而是随处可得,随时可得。在今天,新闻制作和传播的成本大幅降低,无论是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还是电子书,平板电脑和3G手机,都在互联网平台上简单畅通地传播着新闻资讯,省去了专业制作,印刷,发行,零售等成本高昂,辐射半径有限的传统产业链。正在兴起的WEB2.0平台又将新闻资讯的传播带入通过人际关系和个人网络行为模式判别进行精准推广的新时期,这就进一步降低新闻资讯的推广成本,提高广告这

13、一新闻业赖以为生的商业模式的效率和精准度。而这一切都意味着新闻资讯市场的扩大,用户的增多,收入的提高,也就等于新闻工作者机会的增加。第三但不是最后,统一,高效,低价的新媒体平台表明新闻报道的长尾时代的到来。过去不是新闻的现在可以成为新闻;过去是新闻但随时间流逝而成了旧闻的东西随时有可能再成为新闻;过去是新闻但由于受众人少或传播成本过高而无法实现的东西现在完全可以轻易传播;过去是新闻但由于角色,价值观,环境限制等局限性而无法成形的东西现在完全可以轻松推出。即使只有一个受众,新闻照样可以制作传播。无论新闻多么冷僻,艰深,高雅,专业,只要你放到网上,自有知音者找上门来,而且比在纸媒这类传统平台上的读

14、者数量多许多。那种认为只有传统媒体才是新闻业正宗,新媒体只能传播低俗的看法绝对是误解,是对重新定义了的新闻及其传播方式的革命的本能抗拒。总之,正在探索,即将到来新媒体时代给新闻工作者带来的首先是机会,其次是挑战,最后是灾难。机会留给那些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善于改变的人;挑战留给那些略微迟钝但善于思考而最终一定会跟上的人;灾难留给那些活在过去,不思进取,感情用事的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传统媒体的人比网络业的人对新媒体的未来看得更不清楚一点是正常的。不妨退后一步,换个视角,从新媒体的角度思考一下传统媒体如何转型,思路大开,海阔天空也说不定。软平台硬平台-漫谈网络业格局之六(2010-05-05 13:37:06)转载标签:it两年多以前,我呼吁业内应该重视网络平台的建设,不要只醉心于短平快的应用开发和成熟领域的恶性竞争。除了业内反应平淡外,好像还有大腕们出来斥责我的观点。但最近业内重视平台的呼声多起来了,自称平台的也多起来了。但是,白白浪费了2年时光,平台的门槛已经变得很高,含义也变得更丰富,更难以下手了。当然,现在开始重视平台建设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