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起源与发展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3978691 上传时间:2020-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城市起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安城市起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安城市起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安城市起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安城市起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城市起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城市起源与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城市起源与发展摘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要求,通过对西安城市概况的分析,以及历史沿革的了解,从而阐述西安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形态就是因其土地利用的内在差异而构成的一种地域结构。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且又符合一定的规律。西安是国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城市兴衰,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其城市空间形态独具韵味。历史迈进21世纪,古都西安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西安的城市建设是继续向外延伸“摊大饼”,还是探索新的结构布局形态,西安处在一个历史的选择当中。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西安慎重地提出了“九宫格局”的发展模式。关键词:城市形态;结构

2、布局;“九宫格局”;西安;城市发展;起源一 西安市的概况以及其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影响(一)地理区位对西安城市演进影响西安是陕西省省辖市,陕西省省会。位于关中盆地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东北距首都北京公里。介于北纬,东经之间。南和东南以秦岭山脉主脊为界,与汉中市、商洛地区相邻;西以黑河西之太白山及青化台原为界,与宝鸡市接壤;西北以渭河为界,与咸阳市隔河相望;东北大致以荆山黄土台原为界,与渭南市、咸阳市毗连;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渭南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约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现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

3、、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区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城区人口.万人。居民中汉族约占.,主要少数民族有回、满、蒙古等。西安的地理区位为城市的演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二)地形地貌对西安城市发展的影响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秦岭山地与渭河平原是西安地貌的主体。秦岭为褶皱断块山脉,东西延伸,横亘于西安市南部,辖区内长约公里,南北宽约公里,一般海拔米,周至县、户县、长安区域一带海拔米,蓝田一带海拔米。高度自西而东呈波浪式缓降。发源于秦岭山区的河流,自南而北,切割秦岭山地,形成许多深邃的峡谷,成为关中平原出入秦岭的通道。关中平原主要由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洪积-冲积平原

4、、山前洪积扇群组成,一般海拔米 。渭河各支流出秦岭,切割洪积扇和黄土台原,形成自山口通向渭河的多条河谷。西安市辖区内平原山地界线分明,秦岭北坡山势陡峭,坡降大,断层发育。断层面与平坦舒展的渭河平原相接,形成强烈的地貌对照。地形地貌为城市形态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气候特点对西安城市起源的影响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升温迅速,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高温,日照强烈;秋季凉爽湿润,时有阴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偏少。年无霜期天。月份平均气温.,月份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年平均湿度.。西安的气候特点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西安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西安所处

5、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山水环抱,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传说中的女娲遗迹都历历可寻。近接黄帝陵、大地原点,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地。 ,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曾有十三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其中有周、秦汉、唐这四个最强盛的王朝。西周建立了第一个一统的封建帝国,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确立了儒家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古长安城创立了中国城市营建的基本形制,其九宫格局百代不易,近代的西安因发生“西安事变”和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续写着历史的辉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新中国第一轮工业化布局的156个重点项目中,西安就占了17个,古都西安因而拥有了“电工城”、“军工城”、“航空城”与

6、“纺织城”。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西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国家在此设立了四十多所高等学校与五百七十多家独立科学研究机构,西安又被誉为“科教城”。西安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代化建设已处于史家所称的“起飞阶段”。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西安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全球化凭借信息技术与WTO制度开创了世界历史的全新时代,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率先迈向有利位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西安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三西安城市的演变(一)西安城市的历史沿革公元前世纪,兴起于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

7、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来自陇南(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人崛起于关中盆地。秦武公和秦穆公时,设立了西安附近最早的县-杜县(前)。这是西安地区行政区划的开始。战国时代秦国先后迁都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一带)和咸阳,今西安城区附近成为咸阳的郊区。秦统一全国后,在今西安北郊建了许多著名的宫殿,地方上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建制。汉高帝七年(前)建都长安(秦咸阳郊区一个乡聚的名称,在今西安西北郊渭河南岸)。惠帝时构筑长安城墙,城区面积平方公里,城垣周长.公里。主要宫殿位于城的南部,宫殿面积占长安城总面积的/以上。有个

8、商业区和个居民闾里。城市规模宏大,建筑密集,街衢通达,交通便利。西汉高帝二年在原秦内史地设置渭南、中地、河上三郡,分别领有今西安市辖地。高帝九年(前)撤销三郡复置内史,治长安城中。景帝二年(前)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将右内史东部改为京兆尹,西部改为右扶风,左内史改为左冯翊,称为三辅,共治长安城中。这三者既为地区名,也为官名。征和四年(前)置监察区司隶校尉部,三辅属之。西汉末平帝元始四年(4),分京兆尹置前辉光、后承烈二郡。西汉末年,王莽废汉称帝,国号新,改长安为常安。新朝天凤元年()分三辅为师尉、翊尉、光尉、京尉、扶尉、烈尉六尉郡。东汉复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隶于驻洛阳的司隶校尉

9、部。左冯翊治所迁至高陵,右扶风迁至槐里(今咸阳兴平)。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黄初二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市属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代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改名长安城。隋唐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余县。唐以后,长安城不

10、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元年(),韩建为佑国军节度使镇守长安,废宫城和外郭城,重修子城(皇城),南闭朱雀门,又闭延禧门、安福门,北开玄武门,是为五代、宋、元时的长安城。后梁开平元年(),改京兆府为雍州,后又改为大安府。后唐同光元年复为京兆府。后晋、后汉、后周一直沿用,辖有长安、万年等余县。北宋时的长安城,人口减少。长安城周围地区,宋金两代仍在城中置京兆府统之,辖长安、万年(樊川、咸宁)等县(金县)。元初仍置京兆府于长安城中,至元十年(3)改为安西总管府。皇庆元年()又改为奉元路。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

11、、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清继续沿用西安府名,辖长安、咸宁等县,州,孝义(今柞水)、宁陕(今县)等2厅。年,民国政府在关中地区设立关中道,辖长安等县。年撤销咸宁县,并入长安县,结束了汉代以后一城由两县分管的局面。年,割长安城及近郊设立西安市。年撤市复归长安县。年再设立西安市,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6个直辖市之一。年长安县迁至城南大兆镇。此后不久西安市再次撤销。年复设西安市,改为陕西省辖市。年再次升为全国个直辖市之一。年月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安,日成立西安市人民政府,辖个区,隶属于陕

12、甘宁边区政府。年升为中央直辖市,年又改为省辖市,同时把原来个区调整为个(今区除阎良,再加上长乐区、阿房区和草滩区)。从此以后西安市的领属关系再未发生变化,但所辖区县不断变迁,直到年才稳定。(二)西安城市的特点西安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明清古城垣保存较好,城区和近郊文物古迹众多,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世纪,先后有西周、秦、西汉、东汉(献帝)、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个王朝建都于此,历时余年。西汉末更始赤眉、唐末黄巢、明末李自成,也曾建都于此。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美誉。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位

13、于临潼区的秦兵马俑,气势恢宏,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西安又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汉唐两代尤为突出。西安是秦地文化中心,有光辉灿烂的汉唐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西安的经济以加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旅游业为主导。(三)西安城市的现状 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全国旅游热点城市,重要的加工工业基地。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亿元。已形成以机械、电子、纺织、国防工业为主体,包括轻工、化工、食品、冶金、建材、电力、医药等个门类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体系。现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个,年总产值.亿元。有三资企业个,其中已建成投产企业个。利用外资签订协议项目项

14、,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全市有平原、丘陵面积.万公顷,坡、原地面积.万公顷,山地.万公顷。有可耕地面积.万公顷,其中水田公顷,水浇地万公顷,乡村人均耕地.公顷。有林业面积.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及多种土特产。年农林牧渔业产值.亿元,粮食总产量.万吨。全市现有公路总里程公里,配套桥梁座,有条国道和条省道经过市区。西安至渭南、西安至铜川、西安至宝鸡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一个以西安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主干,辐射全省的公路网已经形成,是连接省内及西北、中南、西南的重要枢纽。南北铁路贯通后,将连接长江流域以及陇海-兰新铁路南北水陆两大动脉,构筑起以西安为交叉点、十字网状的辐射圈。西

15、安航空港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四大机场之一,已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全市各种商业服务网点已发展到万多个,集贸市场总数已达到个。康复路小商品批发市场、文艺路布匹市场、环南路轻工业品批发市场等已发展成为立足西北、辐射到全国十几个省(区)的比较著名的批发市场。民生百货大楼是全国十大商场之一。沿黄河地市协作推出了丝绸之路和黄河游两条国家级旅游线路,设计了黄河漂流、三国游、祭祖游等旅游短线。西安是西北地区的金融中心,开展了异地股票交易业务。西安市城区格局以行政、商业服务为主的古城大致居中,城东为工业城,城南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艺团体聚集的文化城,城西南、东南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西为电力工业城。城北过去主要用于排放城市污水,现正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城区已初步形成两环(环城路、二环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